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实现计算机系统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自动报警与智能决策,该文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为安全指标,研究了食品安全信息风险的量化算法和计算机软件实现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食品安全风险,提出了依据检测数据和其它监管信息,将食品安全信息风险分为5个等级的数据模型。并结合牛奶检测实例,探讨了将此数学模型编程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关键步骤和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可以对不同的食品安全事件发出预警,实现预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监测数据和BP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预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以中国实际食品安全监测数据为样本,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预警方法。首先对食品安全日常监测数据进行筛选简化,选择其中与食品安全最为密切的167种检测项目,以此检测项目为指标按月度划分建立数据样本。然后建立以167种检测项为输入层,包含2个隐层,以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致病菌5大类为输出层的食品安全预警神经网络模型,最后用所得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食品安全预警方法能有效识别、记忆食品危险特征,能够对输入样本进行有效的预测,研究有助于丰富食品安全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助于完善相关预警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将风险预警引入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必要。本文利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方法,对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国家层面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目前尚处于启动阶段,同时多省市正在进行各具特色的风险预警实践,陕西省运用HACCP体系对蔬菜农药残留风险实行过程管理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体系化、加强过程风险防控和引入双保险机制3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市场上的绿色有机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对丘陵山区有机苹果的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并从生长要求、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阐述有机苹果在种植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为提升丘陵山区有机苹果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月21日,农业部发布了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新的《预案》是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农业部门操作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修订,对农业部本级和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作出了详细规定和明确要求。《预案》分为总则、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任务、预测预警和报告评估、应急响应、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和附则等8个部分。"总则"部分阐述了  相似文献   

6.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文研究了此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提出了在新的监管体制框架下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建设是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制度建设之一。本文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流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的建设现状,并提出了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的3方面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因此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对农业生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关联进行研究,并结合丽水地区实际,提出保证农业生态安全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构建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根据中国农区水体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概念及其构建原则,设计了由基础数据层、专业服务层和决策应用层构成的预警框架体系,并对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体系的主要功能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出了中国农区水体监测网络及其预警指标体系.该研究可为农区水体环境质量预警系统的真正建立和国家水资源安全提供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的内涵、类型、框架体系、一般流程、研究重点等方面对国内外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了构建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总体思路.以广州市耕地安全为例,采用目标预警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耕地安全度呈下降趋势.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预警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践中还有大量问题有待深入,还需要制定统一标准的安全预警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在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也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生产与消费者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我国食品及原料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日益迫切,RFID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根据RFID技术的特点,结合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可追溯的因素,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研究策略、共性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实施方案、信息采集的范围与方法等,并指出了此项技术应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动态扩展和位置服务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产品追溯系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见的追溯系统往往具有适用品种单一、精度不高、可应用性弱等特点,无法满足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需要。该文以建立适用面广、性能高效的农产品追溯系统为目标,分析了常见追溯系统的软件框架与追溯信息数据结构,重点研究可支撑多品种追溯的动态扩展数据模型优化技术,同时以提升追溯精度、降低追溯成本为目标研究了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追溯精度提升技术。针对追溯系统适用范围窄的问题,分析了追溯信息指标模型的数据结构特征,对比了常见的4种动态扩展数据模型,采用EAV与XML数据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可视化操作界面实现了不同品种追溯信息的动态扩展,通过性能分析发现该模型较其他两种模型时间缩短65%,查询效率提升了175%;针对追溯信息中的产地环境信息,分析了各类环境数据的可用来源和数据特征,制订了数据匹配的最小空间单元和实现方法,运用LBS技术实现了产地环境信息的自动获取,通过追溯系统之间的精度对比发现,该技术显著提高了追溯系统的宽度、深度、精确度,从而整体提升了系统追溯精度并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该系统已在青海省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其他系统在适用范围、系统性能、追溯精度与追溯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食品辐照技术、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及其辐照食品标识等研究现状,着重就辐照食品的卫生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推进我国辐照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控管理及标准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并建立了一批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业,形成了一系列的追溯子系统。文章介绍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从生物被膜看食品机械安全性设计准则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生物被膜及其对食品机械设备和食品安全性危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食品安全卫生、食品加工工艺、机械设计理论、材料科学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多方面理论,提出并建议食品机械设备设计准则中增加基于食品安全性的基本准则,旨在防止和降低生物被膜对食品机械设备及其加工产品所造成的危害,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7.
全方位HACCP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原为控制食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与程序,在CACCFH(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ommittee on Food Hygiene)的规定下,HACCP制度的推行被W TO会员国普遍采用,而成为国际间认可的食品安全最佳保障计划。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多方面探讨HACCP制度,提出HACCP在食品安全、国际贸易、农产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等议题上的重要性与发展潜力。最后,企图利用HACCP制度的连动稽核特性,引入消费者力量,运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现象。同时,提出一套适合台湾发展的全方位HACCP机制,以解决目前台湾面临的产业升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与农业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源头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食品市场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新的关注视点。为了加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尽快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增强食品国际竞争力,该文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划分为污染及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对它们作了详尽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