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水土保持植物──刺梨的早实丰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根据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刺梨的生长状况与生态条件的关系,在汉中地区连续进行的刺梨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刺梨生长与土壤含水量,气温,施肥,良种,栽培技术有密切关系。为了达到早实丰产,特提出相应的刺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具体阐述了贵州省山区刺梨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内容,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播州区刺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播州区今后的刺梨产业发展提供详细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3.
改进Faster-RCNN自然环境下识别刺梨果实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4  
为了实现自然环境下刺梨果实的快速准确识别,根据刺梨果实的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Faster RCNN刺梨果实识别方法。该文卷积神经网络采用双线性插值方法,选用FasterRCNN的交替优化训练方式(alternating optimization),将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感兴趣区域池化(ROI pooling)改进为感兴趣区域校准(ROI align)的区域特征聚集方式,使得检测结果中的目标矩形框更加精确。通过比较Faster RCNN框架下的VGG16、VGG_CNN_M1024以及ZF 3种网络模型训练的精度-召回率,最终选择VGG16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对11类刺梨果实的识别精度分别为94.00%、90.85%、83.74%、98.55%、96.42%、98.43%、89.18%、90.61%、100.00%、88.47%和90.91%,平均识别精度为92.01%。通过对300幅自然环境下随机拍摄的未参与识别模型训练的刺梨果实图像进行检测,并选择以召回率、准确率以及F1值作为识别模型性能评价的3个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训练出来的识别模型对刺梨果实的11种形态的召回率最低为81.40%,最高达96.93%;准确率最低为85.63%,最高达95.53%;F1值最低为87.50%,最高达94.99%。检测的平均速度能够达到0.2 s/幅。该文算法对自然条件下刺梨果实的识别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以无籽刺梨生产周期为主线,摸清石漠化山地条件下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遵循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基本原则,研究生态、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对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建立无籽刺梨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比较了刺梨原产地生境与江苏引种区生境的气候要素和土壤条件后认为,江苏全省均很适宜刺梨栽培。结合各栽培区的实践,作者重点论述了刺梨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及其利用现状,并指出了令后发展时应注意使种植业与加工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刺梨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标记,对刺梨(Rosa roxburghii Tratt)7个基因型及8个近缘种(类型)进行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个随机引物可扩增出137条480bp到3.3kb大小的清晰。DNA片段,其中95条为多态性片段,为总数的69.3%;每个引物平均产生8.6条。由OPB-11、OPAF-16和OPW-02扩增的14条特异DNA片段,可有效地将普通刺梨7个基因型和无籽刺梨区分开来。基于遗传距离矩阵,采用IJPGMA法对15个供试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聚类分析,文中还就无籽刺梨及重瓣刺梨的可能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周广志  鲁敏  安华明 《核农学报》2019,33(8):1658-1665
为明确刺梨及其2个近缘种质无籽刺梨和无刺刺梨叶片中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及其对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本研究以刺梨、无籽刺梨和无刺刺梨为试验材料,测定其不同叶龄叶片(幼叶、成熟叶和老叶)中维生素C(Vc)、总三萜、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并用铁离子还原(FRAP)、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和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3种体系分析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同时对5种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的不同叶龄叶片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和SOD活性变化以及3种抗氧化活性均依次表现为成熟叶>幼叶>老叶,而总三萜含量均在老叶中为最高;3个试验材料成熟叶中,无刺刺梨的总酚含量及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刺梨的Vc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无籽刺梨的SOD活性及其对FRAP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其他2个材料,刺梨老叶中的总三萜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总黄酮、Vc与3种抗氧化方法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成熟叶中具有抗氧化能力的5种活性物质对抗氧化能力贡献依次表现为总酚、Vc>总三萜、SOD>总黄酮,且3种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0%以上。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和开发利用上述3个蔷薇属种质叶片功能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肥力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探明贵州喀斯特山区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肥力的丰缺现状,可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喀斯特地区两个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肥力进行研究,选取与土壤肥力关系密切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8个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的基本情况,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对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变幅为1.16~2.23,平坝县金刺梨土壤综合肥力要好于乌当区金刺梨土壤综合肥力,其中乌当区金刺梨土壤全部处于肥力等级3级水平,属一般肥力水平;而平坝县土壤中,除了采样点p2,p3属于肥力等级3级水平,土壤肥力为一般外,其他采样点的土壤肥力等级均属肥沃水平。土壤钾素与磷素的缺乏可能成为喀斯特地区金刺梨种植基地土壤质量提高的限制性因素,需有针对性地补充含磷素和钾素的有机肥料。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全磷、有效磷、速效钾、pH值对喀斯特地区金刺梨种植基地的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与因子分析的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9.
花粉管作为连接柱头与胚囊的唯一结构,是外源DNA导入的通道。因此,必须首先形成花粉管通道,才能进行外源DNA的导入。本研究利用醋酸洋红染色对刺梨雌蕊、雄蕊进行显微观察,并在人工授粉后的0.5h、1h、3h、6h、10h、12h、14h、16h、18h、20h、24h和30h不同时期取其雌蕊,用苯胺蓝染色后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研究结果初步探明了刺梨人工授粉的最佳时期在花蕾露红期;其花粉管通道从人工授粉后10h左右开始萌发,到18h左右完成萌发,花粉管萌发完成后的2~9h是利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刺梨遗传转化的最佳时期。本研究结果将为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刺梨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1980年以来就研究和解决刺梨食品加工原料周年供应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是:1.刺梨果实在九成熟时采果,用聚乙烯薄膜包装,贮藏在0—5℃库中,可使原料的供应期延长两个月左右;2.刺梨果实切块熏硫,简易烘房控温干燥,再行熏硫以聚乙烯薄膜袋包装密封,于冷凉干燥的常温库中保藏一年,Vc保存率达95%左右,色、香、味均佳;3.把刺梨果实和亚硫酸,或者苯甲酸钠—亚硫酸,或者苯甲酸钠,或者食用酒精保藏溶液置于不透气而密封的大容器中保藏10—12个月,完好无损,香味浓郁,Vc保存率为69%至86%;4.刺梨原汁经加温杀菌,或直接添加保藏剂,注满于不透气而密封的大容器中保藏一年,香味浓郁,Vc保存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经济林的3种典型复合种植模式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3种复合种植模式的经济产投比、土地生产率的关系为: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最高,2项指标为龙眼单作模式的1.6和3.3倍。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的生物量及其相关指标高于其它2种模式。各模式对局地小气候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龙眼+台湾青枣模式〉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龙眼单作模式。从对土壤改良效应来看,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明显优于其它2种模式。综合3种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龙眼+香叶天竺葵模式和龙眼+台湾青枣模式优于龙眼单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特征提取和Stacking集成学习的金线莲品系分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传统中药鉴定、分子鉴定、生物技术鉴定及光谱检测技术的主观性强、耗时、操作复杂等不足,以及金线莲整个叶片形态区分度小、单一分类器鉴别精度不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叶片子区间多特征提取方法和基于多模型融合的Stacking集成学习算法实现金线莲的品系分类。试验采集6个品系的金线莲叶片图像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后提取叶片子区间内纹理、颜色共114个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构建堆叠式两阶段集成学习框架,以逻辑回归、K最近邻、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作为基分类器,GBDT作为元分类器进行学习。试验结果表明,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的整体识别综合评价指标F值达93.91%,分类正确率达94.49%,分别比逻辑回归、K最近邻、随机森林和GBDT这4个单一分类模型高出4.40、11.87、11.01、12.94个百分点和5.36、11.34、6.93、12.13个百分点。因此,该研究能够有效识别金线莲品系,为形状大小相似、形状特征难以利用的植物叶片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Genetic Resources and Crop Evolution - Balanites roxburghii Planch. is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of India and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and disorders. Seeds possess a high amount...  相似文献   

14.
对康乃馨和月季的天然红色素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总结康乃馨和月季天然红色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为天然食用色素中的红色素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康乃馨和月季的天然红色素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总结康乃馨和月季天然红色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工艺及精制方法,为天然食用色素中的红色素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七种培养基对黄曲霉分离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黄曲霉分离的培养基,比较了7种常用于霉菌分离的培养基对10个花生土壤样品的黄曲霉分离效果,这7种培养基为氯硝胺18%甘油培养基(DG18)、高盐察氏培养基(SCDA)、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改良的孟加拉红培养基(M-RB)、YES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RB)、氯硝胺孟加拉红琼脂(DRBC)。研究发现7种培养基对黄曲霉菌培养效果差别很大,培养效果最好的是DG18,黄曲霉的培养数是PDA的7.3倍。同时DG18能很好的抑制毛霉的生长,与DRBC培养基相比,能抑制81%的毛霉菌生长。因此DG18培养基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黄曲霉的生长分离,同时也能更好地抑制毛霉的生长,更适用于黄曲霉种群、遗传方面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蒸发是西南喀斯特地区薄层土壤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浅层土壤水分的存蓄对喀斯特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以西南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蒸渗试验设置4个苔藓生物量(0,0.32,0.64,0.95 kg/m~2)和3个松针生物量(0,0.32,0.64 kg/m~2)共12种处理,分析森林近地表层覆盖对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及表层温度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对比3种蒸发模型(Black、Rose、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在喀斯特森林碳酸盐岩红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苔藓和松针覆盖显著降低累积蒸发量和蒸发速率(P0.05),接种苔藓0.95 kg/m~2和覆盖松针0.64 kg/m~2处理比裸土累积蒸发量小36.9%;苔藓和松针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苔藓和松针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平均温度,松针对土壤温度的提升作用强于苔藓;Black、Rose和空气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碳酸盐岩红土蒸发过程,Black蒸发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Rose和空气动力学蒸发模型。研究结果能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水量平衡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并加强对喀斯特森林地表水文过程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刺梨园土壤、刺梨树枝梢生长及成花坐果的影响,筛选适宜于刺梨园覆盖的适宜地膜类型,试验以自然生草不覆盖为对照,设置四种不同颜色(无色T1、红色T2、绿色T3及黑色T4)地膜覆盖处理,地膜材质均为PE,比较分析各处理下果园土壤物理性质及微生物碳含量、刺梨树枝梢生长量、成花坐果及产量表现等的差异。结果表明:(1)地膜覆盖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温度,并导致物候期提前,其中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的处理开花期较对照提前4~5d。(2)覆盖黑色地膜处理下土壤物理参数如盐度、体积含水率、总溶解固体、电导率和介电常数等整体高于对照,其余几种地膜处理无此效果,但其土壤物理性质更趋稳定。(3)覆盖黑色和红色地膜可显著抑制刺梨园杂草生长,覆盖区域内杂草生物量较对照分别减少88.36%和89.5%,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及对照。地膜覆盖均能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且绿色地膜对促进刺梨新梢生长最为有利。(4)覆盖无色和黑色地膜均可显著促进刺梨成花,前期坐果量较对照分别增加约43.8%和37%,最终覆盖无色地膜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突出,较对照提高52.55%,而黑色地膜因同时会导致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落果数增加从而其最终产量较对照仅增加14.39%。研究结果说明不同颜色地膜在改善或稳定土壤物理参数、促进树体生长、抑制杂草及提高产量等方面各具优势,生产上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中无色地膜对提高产量的效果尤其明显,可作为刺梨覆膜栽培的优先推荐地膜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