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海省共和县土地沙化与土地覆盖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Landsat-TM、ETM+遥感数据为信息源,对青海省共和县1987年至2002年的土地沙化和土地覆盖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TM、ETM+等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对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性土地沙化和土地覆盖变化进行监测是适宜的.监测精度可达90%以上;监测期内.研究区的沙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沙化程度也迅速加深,说明沙化土地治理的效果不明显;由于草地围封面积的扩大,一、二类草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草场质量显著改善,但由于未封育草地的过牧仍很普遍,三类草地沙化仍很严重;国营农场的撤离和国家退耕还草工程的实施是农田和居民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土地覆盖分类的遥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监督分类和阚值判别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不同地物的地表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NOAA和FY-1C卫星各个季相的晴空资料分别进行了计算NDVI与判别分类,制作了陕西省遥感土地覆盖分类图,从而探索了一种通过极轨遥感资料进行宏观的土地覆盖分类的方法,此外,提出的用于遥感图像精校正的火点定位法,解决了地面控制点与遥感图像元的对应问题。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建设典型区土地覆盖景观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Landsat的TM数据,对地处我国半干旱区的张家口、榆林和定西3个典型区在1997年和2002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遥感监测,并以土地覆盖类型变化面积和景观格局指数为指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效果及由此而产生的土地覆盖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年来典型区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改善,以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以自然条件好、治理力度大的张家口典型区所取得的成效明显;而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的榆林和定西典型区的治理成效相对较小。3个典型区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特点都是农业用地减少,自然和半自然植被增加,并且斑块形状的不规则性都降低。由于作为景观基质的自然和半自然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的增加,使得斑块复杂性和景观多样性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山区土地覆盖及其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甘淑 《水土保持学报》2001,15(1):126-128
流域整体综合开发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兼顾整体与局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目标的流域整体综合开发,是流域开发实践与理论演进发展得出的共识。在对国际河流进行整体综合开发研究中,解决共享淡水资源的竞争利用与冲突、控制跨境水污染与保护河道水生态系统、维护水源地的山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保护山区自然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等,成为流域合作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5.
三种土地覆盖遥感数据在中国区域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土地覆盖遥感数据的精度分析是数据应用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数据作为参考,基于对土地覆盖类型的归并,在各种土地覆盖类型的分布面积、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了GLC2000、MODIS V004和MODIS V005三种数据描述中国土地覆盖状况的能力,并引入差异性指数,深入分析影响土地覆盖数据精度的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总体上各数据均能反映中国主要土地覆盖类型的分布情况,GLC2000、MODIS V004和MODIS V005数据的总体精度分别为62.8%、61.7%和61.9%;3种数据的乔木林地面积较参考数据均偏大,而建筑用地、湿地和水体的面积均偏小;乔木林地、灌木草地、耕地和裸地冰川的精度较高,建筑用地和湿地的精度较低;GLC2000数据在省级水平上对乔木林地和耕地的描述最准确,MODIS V005数据的平均用户精度和生产者精度最高;土地覆盖数据的精度随着数据差异性指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差异性指数为1的区域面积比例的增加而升高;MODISV005数据的精度受土地覆盖差异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河南省20世纪80年代至2005年的土地覆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分析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监测结果表明,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为:(1)变化数量.城镇建设用地显著增加,内陆水体面积增加明显,农村聚落和落叶阔叶林有所增加,常绿阔叶林略有增加;灌丛草地、水浇地、旱地和河湖滩地面积减少明显.(2)变化速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速迅猛,内陆水体增速明显;沙地面积减速最快,裸地、沼泽和草甸草地减速较快,河湖滩地和灌丛草地减速明显,旱地和水浇地面积减速较小.(3)空间转换.以农田和聚落之间的转换为主,另外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包括其扩展融人的农村聚落等;内陆水体增加主要由河湖滩地转变的;灌丛草地减少主要转变为旱地.驱动力分析表明,区域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对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较小,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和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河南省土地覆盖变化的总体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其工业化、城市化演变的特征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7.
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中土地覆盖遥感监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覆盖遥感监测对流域综合开发所引起的有关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的最及时有效地监控技术手段,通过对澜沧江流域中具有复杂生态背景的典型试验样区的土地覆盖感监测研究,探讨其于应用遥感技术建立流域山区土地覆盖监测的技术方法,为流域综合开发的整体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基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专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对研究区域典型的物样点光谱响应曲线分析,组织设计提取研究区域土地覆盖类间可分离性明显的算法,分离提取土地覆盖主要类型,并结合多级遥感分类方法的应用,可较之单一依靠自动模式识别方式或单一利用目视解译方法获得诸多优越之处和更符合实际的分类效果,是一种适合于山区土地覆盖监测的有交,行行而又相对操作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遥感数据土地覆盖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遥感分类方法。该方法兼顾了遗传算法和梯度下降优化算法分别在全局和局部搜索极小点的优势;避免了在BP网络训练过程中过早收敛于局部极小点的风险;与BP算法相比,该算法多次重复过程所得网络的均方差比较稳定。在算法验证中,用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数据作为试验数据,详细描述了网络优化过程中的参数设置和关键参数变化过程,比较了该算法与BP算法、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精度。分类试验表明:该算法不但有较高的执行效率,也能达到很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建设项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区域土地覆被变化,目前在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调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选取水电站工程(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工程)和天然气开发工程(孝新合气田开发工程)两类建设项目作为分析对象,利用TM遥感影像进行项目区域土地覆被变化分析。通过FRAGSTATS方法,对6个有代表性的景观空间结构与异质性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研究建设项目周边区域景观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两类项目周边区域土地覆盖类型均发生较大变化,景观格局呈破碎化,多样化发展。水电站项目建设通过水库蓄水和工程占地直接影响库周土地覆被变化,天然气开发项目通过带动经济发展,对区域土地覆被变化主要是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蓝旗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浑善达克沙地植被变化规律,基于NDVI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正蓝旗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正蓝旗1987和2001年2个时期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正蓝旗植被覆盖以中等盖度植被和高盖度植被为主,1987年二者面积占总面积的92.98%,2001年占总面积的77.34%。期间,高盖度植被大幅减少,减少达57.53%,低盖度植被和农田植被面积均显著增加,全旗植被覆盖类型变化以植被退化为主,占发生覆盖类型变化面积的84.53%,这说明正蓝旗的植被生态趋于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数据的陕西省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刚  高会军  曾光 《水土保持通报》2014,(5):109-113,117
采用1975年MSS数据,2000年TM数据,2007年TM数据为遥感信息源,通过建立科学的荒漠化分类体系与遥感解译标志,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陕西省荒漠化现状与1975—2007年近32a来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止2007年,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8.23×104 km2,占全省面积的40.15%。荒漠化类型多,包括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与盐碱质荒漠化3类,以水蚀荒漠化为主,3种荒漠化类型分别占陕西省面积的7.48%,32.37%和0.3%;近32a来,荒漠化土地面积持续逆转,2000—2007年的逆转幅度大于1975—2000年。陕北长城沿线的沙质荒漠化与黄土高原的水蚀荒漠化出现明显逆转,陕南秦巴山地的水蚀荒漠化在总体逆转的同时,部分地区出现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衣华鹏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6):260-261,264
利用1990年和2000年夏季1:10万TM遥感影像,分析了山东省栖霞市10年间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改革开放10年间,栖霞市耕地数量明显减少,耕地的主要流向是园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耕地的增加主要是未利用土地的开垦和工矿用地的整理与复垦。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政策是栖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DEM支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遥感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M支持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遥感分类方法的提出,目的是解决由于受到复杂地形影响,遥感影像地被分类精度低且不具有地形特征的问题。在分类预处理过程中利用基于PCA的方法复原阴影区域的信息,可以减少大量阴影造成的影响。分类时对分布在不同地形区域的相同地被选取不同的样本,利用Bayes分类进行土地覆盖分类。根据正负地形特征和剖面曲率将DEM划分为梁峁地、沟坡地、沟底地。分类后使用最小面积原则的滤波方法对土地覆盖分类图与土地类型分类图进行处理,并以土地类型边界为标准进行图斑的叠加重组。该方法将光谱特征与空间地形信息相结合,得到的分类结果精度有所提高且带有地形信息,充分体现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被分布的实际情况,增强了分类结果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对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受观测手段所限,目前大范围的区域农田水分信息尚无法通过常规观测直接获取。利用微波遥感(AMSR-E)获取大范围农田水分信息,继而与作物干旱模型结合对河南省冬小麦农业干旱发生发展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遥感信息后,作物干旱模型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能力有较大提高,并且区域农业干旱的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研究表明,将遥感信息与作物干旱模型相结合,可以提高模型对农业干旱的模拟能力,这为农业旱情监测预测提供了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1975年的LandsatMSS、1986年和1997年的LandsatTM影像资料,运用遥感影像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1975~1986年和1986~1997年两个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幅度、变化速度、数量变化的区域差异、变化方向以及变化方向的区域差异等.结果表明:后期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有所增强;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是本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耕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校广;后期耕地被居民地占用的面积和毁林开荒的面积比前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正镶白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地带,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手段,服务于生态建设。为实现全旗的资源数据管理,满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需要,并向当地的生产和科研部门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探讨利用遥感技术来建立生态建设工程数据库的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库在白旗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和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宁夏盐池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NDVI和植被覆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盐池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定量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盐池县1989年和2003年两个时期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989~2003年盐池县植被呈增加趋势,荒漠化出现转逆,并进一步分析荒漠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区域蒸发量的遥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遥感手段是解决区域蒸发量分布问题的重要方法。随着遥感和GIS技术的发展,定量遥感模型从大叶模型发展到两层、多层或多源模型,参数反演是其核心内涵,出现了比较系统的参数反演公式,但在参数反演时一般都需要风速、温度等参数,这些参数用遥感手段比较难以获得,这就限制了定量遥感模型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仅依靠遥感信息反演地表通量的定量模型是今后定量遥感模型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面积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的动态变化,了解西部水资源现状,为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利用2000年以来的MODIS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吉林省西部主要水体分布及面积数据,对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以来,月亮泡水库、向海水库和查干湖均表现出向北部推进和水域面积增加的趋势;水体面积表现出明显的年周期变化规律,雨季期间及后期一般会出现较大的水域面积,形成了与季节性气候相适应的年周期变化状态;气候变化趋势,特别是降水对水体面积的影响较为显著,人类活动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结论]2000年以来,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西部主要水体的水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的达来诺尔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达来诺尔是浑善达克地区重要的湖泊之一,利用遥感技术,通过近红外单波段灰度阈值法对达来诺尔的水域面积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单波段灰度阈值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湖泊水体信息的提取和水域面积的变化研究,1975年,1987年,2001年和2008年四期遥感影像表明达来诺尔水域自1975年以来一直在萎缩,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湖泊的四周水域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湖泊萎缩和干涸是人类必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压力的增加,浑善达克沙地湖泊湿地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