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施肥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陕西省长武县旱塬冬小麦肥料实验资料,分析了冬小麦的水肥与产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底墒利用率与产量关系密切;施肥方式、种类和数量均直接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注重肥料配合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N肥和P2O5能明显改善水分利用效率和底墒利用率。N、P2O5比例对土壤水分利用表明,N肥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P2O5则有利于提高底墒利用率和增加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李茂哉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50-153,157
在陇东半湿润易旱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限量补充灌溉及套作对冬小麦、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探讨了冬小麦套作玉米、单作冬小麦和单作玉米地土壤水分的时空动态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套作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套作耗水量较相应单作耗水量的加权平均增加了5.7%~7.3%,产量提高了52.8%~50.6%;限量补灌对套作和单作小麦的增产作用显著,对单作玉米的WUE也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单作小麦和套作WUE的影响不显著;冬小麦套作玉米对水分利用的互补作用主要发生在冬小麦收获后,主要通过利用冬小麦带和深层水分提高利用效率,套作是既可提高旱农区当季降水利用率又可保留适宜底墒水平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黄滩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 ̄240kg/hm^2,P2O5 56.25 ̄221.25kg/hm^2,灌溉定额1500 ̄3750m^3/hm^2。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4.
旱塬冬小麦氮磷肥效及其利用率的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N)磷(P)肥对旱塬冬小麦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其随小麦品种、年度波动性很大。N、P肥利用率年际间变化很大,且随其用量的增加而降低。1984~1995年(供试品种“长武-131”)N肥利用率变幅为6.4%~58.6%,变异系数为48.7%;P肥利用率变幅为3.7%~19.8%,变异系数为39.5%。1996~1998年(供试品种“长武-134”)肥料用量由45kg/hm^2增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比较了三种不同N/K2O的有机无机复肥和进口复肥在赤红壤茶园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肥能促进茶树生长,增大茶芽密度,提高茶叶产量,增加茶叶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且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养分。有机无机复肥中的N/K2O对其肥效的发挥有重要作用,N/K2O值以4.5为宜。  相似文献   

6.
李刚  王亚萍  李超  刘文兆 《水土保持研究》2019,26(4):146-150,156
为研究底墒与施肥组合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黄土塬区王东沟小流域塬面农田开展田间试验。3个底墒水平土壤含水量比较高,其2 m土层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2%,82%,94%;试验年份冬小麦生育期降水301 mm,超过多年平均值的39%。试验结果表明:不施肥时,产量因底墒不同差别较大,且底墒过高会造成产量与收获指数的下降,而施肥后冬小麦产量均显著提升,但底墒不同所致产量的差别减小;施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与降水利用效率,耗水量虽有增加,但产量提高的程度更大;在试验年份的降水条件下,高底墒会造成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下渗深度可超过5 m。  相似文献   

7.
通过多年单项农业技术和综合农业技术试验证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采用化肥,有机肥,生长期覆盖,深耕等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春小麦可大幅度地提高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平均较单纯施化肥增产41.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1.0%,在综合农业技术中,无论何种年型(干旱,平水,丰水年)降水条件下施用化肥(N和P2O5各135~150kg/hm^2)对增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提高,约占50%,其次为有机肥1  相似文献   

8.
浅瘠水稻土上杂交稻施肥模型的初步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庆裕  徐龙铁 《土壤》2000,32(1):30-33
应用“311-A”试验方案,通过田间浅瘠水稻土上杂交水稻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氮肥〉钾肥〉磷肥;肥料之间具有正交互效应,尤其是氮、钾交互效应。平衡配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其最佳用量为:N地1.0kg/亩,P2O54.5kg/亩,K2O5.6kg/亩,N:P2O5:K2O-1:0.41:0.51。7年多点实施最佳施肥方案可比习惯施肥增产9.3%,达极显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广东省几个主栽甘蔗品种的肥料效应,提出广东省甘蔗专用BB肥的适宜配肥比例为N:P2O5:K2O=1:0.30:0.78 ̄1.00,在中等肥力土壤上,高产甘蔗推荐施肥量为甘蔗专用BB肥1140 ̄1410kg/hm^2,施用甘蔗专用BB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效益,其肥效优于通用型复合肥(15-15-15)和当地肥料,单位面积投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0.
细质沙土增施磷肥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 ̄(15)N示踪技术,在黄河故道细质沙土上研究小麦增施磷肥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磷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的根量、分蘖数、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促进小麦对肥料N和土壤N的吸收,减少肥料N损失,提高小麦对肥料N利用率。在该中低产沙地上,磷的施用量180~270kgP2O5/hm2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红富士苹果果园施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陕西省红富士苹果果园施肥调查表明,追求产量,超量施肥比较普遍,各县之间果园施肥水平差异很大,用肥比例不合理,低钾和不施钾的占77%,初挂果和盛果期果园氮磷钾(N、P2O5、K2O)用量,以每亩30-50kg为宜,有机肥3000-5000kg,用肥比例N:P2O5:K2O为1:0.5-1:0.6-0.8。  相似文献   

12.
黄淮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240kg/hm,P556.25~221.25kg/hm,灌溉定额1500~3750m3/hm。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iciency)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水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和水文年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选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代表品种——石家庄8号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按亏缺程度(轻度60%FC和重度40%FC)和胁迫历时(5d和10d)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和1个对照(全生育期充分灌水),研究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均会造成根、茎、叶和整株干物质量的减少,而且胁迫程度越大、历时越长,影响越大;复水可对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产生不同程度补偿效应,但程度有限,各处理最终的干物质量均低于对照;轻度历时5d的水分胁迫利于根系增长,根干物质分配指数和根冠比均高于对照,但任何程度和历时的水分胁迫均对叶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造成不利影响;所有胁迫-复水处理的产量均低于对照,但轻度历时5d的水分胁迫却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相比对照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9.4%。总之,本试验研究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适宜的轻度胁迫可以优化调控干物质的分配,有利于提高作物植株整体的抗旱能力,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很小,同时适度水分胁迫减少了冬小麦耗水量从而明显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旱塬长期施肥的产量效应与土壤肥力演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9年定位试验的分析结果表明:旱地作物产量,肥料效应与降水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降水年型分析肥料的增产效果,丰水年NPM>NP>M>P;平水年NPM>NP>M>N>P;干旱年NPM>NP>M>P>N。钾肥只在丰水显示增产效果,NPM,M或NP长期施用,不但能够培肥地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而且能够增强土壤贮水性,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红薯生产现状及高产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表明,河北省红薯施用化学氮(N)、磷(P2O5)肥分别平均为132.0kg/hm^2和43.5kg/hm^2,基本不施用化学以和微量元素肥料。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可以促进红薯获取高产,氮磷钾肥施用比例(N:P2O5:K2O)以1:0.4~0.5:0.8~1.0为宜,其中氮肥(N)用量以150~225kg/hm^2、钾肥(K2O)以120~225kg/hm^2为好,氯化钾可以作为红薯钾肥来源,同时应根  相似文献   

16.
旱农区水磷耦合效应对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7年在我国典型干旱半干旱甘肃定西地区,研究了水分和磷素处理对春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有限灌溉和施磷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水分的作用最为关键,播前土壤极其干旱条件下,浇灌底墒水而整个生育期不浇水,可促进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充分利用,比对照(不浇水)土壤水分利用提高了241.96%,产量是对照的2.76倍,水分利用效率(以籽粒为准)提高了35.62%。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磷素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呈现正效应,在浇水情况下,施磷比不施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8.64%、14.37%,不浇水情况下,施磷比不施磷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9.79%、4.77%。  相似文献   

17.
黄土塬区旱作农田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第22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旱地施肥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测定年份冬小麦的耗水深度受播种前雨季降雨入渗深度的影响位于地下200 cm左右。长期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播种期土壤有效贮水量与不施肥的对照接近,而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均显著低于对照;在施P2O5 90 kg/hm2配施氮肥或施N 90 kg/hm2配施磷肥,随着施氮量或施磷量从0增加到180 kg/hm2,播种期土壤有效贮水量均逐渐降低,但前者作物的土壤水分消耗表现出降低趋势,而后者表现出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有效底墒的利用率。氮磷配施比单施磷肥降低了土壤供水占作物耗水的比例,使得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对当季降水的依赖性增加。与对照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单施磷肥和氮肥使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施P2O5 90 kg/hm2的条件下,不同施氮量之间收获指数差异较小,而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单施磷肥;施N 90 kg/hm2的条件下,不同施磷量作物的收获指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肥料单施或配施对小麦产量影响顺序为MNP>NP>MN>N>M>MP>P>CK,不同肥料间具有明显的正交互效应。化肥配施可显着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最佳,可使小麦耗水系数降低5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65.6%,氮肥、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8.3,6.0个百分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提高1.9g/kg、0.05g/kg、21.3mg/kg、16.8mg/kg和34.0mg/kg。  相似文献   

19.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及底墒利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设计5种不同供水处理进行对夏玉米根系生长和底墒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供水对夏玉米根长的影响效应比根生物量显著,有限供水能促使夏玉米更多地利用土壤底墒,供水少,底墒利用率高,凸现出夏玉米对土壤缺水干旱的生理性适应机制和抗旱生态反应。5种供水处理以供水151.3mm,耗水190.1mm的夏玉米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改变高水高产的传统耕作观念,推行有限供水,生育期内合理调配灌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挥土壤水库的调节作用,达到稳产又节水的生态农业目的。  相似文献   

20.
节水高产技术体系土壤物理学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物理学角度分析黄淮海试区中下水平土壤肥力条件下一种节水高产技术体系的管理策略,采取推迟播种15-21d控制冬前分蘖减少水分消耗,保持表土干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播前灌底墒水在土壤深层储存水分,集中施用P肥促进水麦根系下扎等措施,充分利用了植物根系的向水性,引导根系下扎,并扩大土壤深层吸水体积,使播种后不灌水小麦产量达6000kg/hm^2,灌1水小麦产量约7500kg/hm^2,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