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乌素榆林沙地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榆林风沙滩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进行了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与生态农业开发试验,建立了10种农林复合经营示范模式,总结分析了农林复合经营开发所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为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试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在阐述农林复合经营含义的基础上,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几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其生态经济效益,并对黄土高原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针对目前的治理状况,认为农林复合经营是治理黄土高原,发展经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因而开展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定西安家沟流域3种典型农林复合模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定西安家沟流域的自然特点,提炼出了3种典型的农林复合模式,即:林-粮复合经营模式、林-草-畜复合经营模式和庭院经济复合经营模式。分别分析了3种模式的组成、结构及功能,对3种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坡地农田系统相比,3种典型的农林复合模式均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庭院经济复合经营模式效益最大,林-草-畜复合经营模式效益次之,林-粮复合经营模式效益最低,但均高于对照模式,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营建相应的模式,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时对各种农林复合模式的经营技术进行集成和优化,并提出了科学、高效地开展栽培、经营、管理及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沙地试区农田林网种植模式和农果、农条间作等不同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经济效益,阐述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建设对沙地试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生产潜力,为黄淮海平原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建立、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农林复合经营,也叫混农林业、林农间作等,指的是将林业和农业等合并在一起,进行综合经营的一种土地利用结构方式。由于农林复合经营的对象是一个生态系统,故也将其称之为农林复合系统。复合农林的生态学原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种间竞争,增加互利共生,从而提高经济产量。系统整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综述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海南省文昌市一个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胶-茶-鸡农林禽复合生态模式,在对模式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阶段模式所在系统的主要社会-经济-自然因子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随着生态工程建设的深入,其所在系统的物质投入产出结构、农民收入结构、经济结构和农村生态环境均得到了改善,自然资源开发力度增强,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因此,该农林禽复合生态模式系统的发展与生态工程建设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模式划分与种植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波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03-205,220
甘肃省陇南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15%。坡耕地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山坡地及梯田中进行农林复合栽培,可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根据生产方式和栽培结构将陇南山区农林复合栽培的模式种类划分为林药复合、林粮间作、田间地埂利用、果菜种植、特种林粮复合、庭院经营、小流域综合治理、林草复合等8种农林复合栽培模式,以便在坡改梯、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中较好地应用复合农林业技术。  相似文献   

9.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对植被恢复和持续发挥土地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功能的一系列问题:解析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归纳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功能,其中着重说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组分选择的原则、依据和结构优化的标志,在生态过渡区构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发挥双向生态缓冲功能。认为:今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应以受干扰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为参照模式,研究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组分间的生态关系,生物组分生态和谐机制,小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对局部生境植被恢复与构建的生态效应,并加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云阳县农林茶复合经营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云阳县部分茶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行农林茶复合经营为贫困山区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毛乌素沙地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近年来针对其在榆林境内的沙地整治利用取得显著成效,也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了探究由沙地转变的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变化,明晰沙地不同整治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该研究选取榆林市显性沙地,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及相关光谱指数,结合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通过XGBoost机器学习方法,反演1990-2020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不同土地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通过半变异函数揭示了其空间变异性,厘清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30年间榆林5 460 km2沙地中超过半数得到整治和利用,沙地-草地是最主要的地类转变方式,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迅速,增速一度超过70%;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但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质均值由0.34%增长至0.79%,近十年降低至0.51%;榆林沙区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起初,人为利用对其有积极作用,但随着沙地的利用强度增大,对土壤有机质产生负向作用,进而致使其含量下降,面临土地退化危机。建议加强退化林草修复改良,放缓开发力度,以期为沙地整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保护榆林沙地土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2.
典型榆树疏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树疏林是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演替的顶级群落。以退耕还林后天然恢复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和无破坏的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法、生物量估算法及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2种典型榆树疏林碳氮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除土壤无机碳储量外,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各组分的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其中总的碳氮储量分别为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的1.97和1.82倍;2)2种榆树疏林碳氮分配特征相似,最大贡献者均为土壤,其所占比例相应地均超过了55%和80%,而最小贡献者则均为枯落物;3)与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相比,退耕还林后的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可能具有更大的碳汇潜力和固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灌木固沙林改良土壤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榆林沙区固沙灌木林地的土壤养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固沙林具有明显的改良土壤的作用,该区沙地防风固沙林地土壤有机质明显增加,养分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增加2.2~20.6倍,全N增加2~22倍,速效P增加0.7倍,速效K增加41%,而土壤pH值变化不显著,均呈微碱性.研究结果表明,沙地土壤改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榆林沙地土壤养分总体仍呈现贫瘠状态.  相似文献   

14.
A highly productive sustainable agroforestry system was established on degraded sandy soils in Gaotang County in the northwestern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Five pre‐existing types of land use were compared. Of these, cropping without forest protection would not be sustainable because of wind erosion, while the benefits from extensive forest stretches are extremely low. Sandy soils in this reg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by agroforestry systems. The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the system depends on proportions and arrangements of trees and crops. The locally developed agroforestry was dramatically improved. In the improved system, tree areas were considerably reduced and intercropping of fruit‐tree‐crop and crop‐crop were increased. The locally developed agroforestry is already ten times more profitable than extensive forest stretches offering minimum shading and root competition, or eight times more than extensive forest stretches offering maximum shading and root competition. Profit from the improved agroforestry is about threefold that of the locally developed agroforestry system. Other sandy region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in Asia and Africa could profit from a similar integrated approach, as described her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龙健  李娟  汪境仁 《土壤通报》2006,37(2):249-252
本文研究了黔中岩溶丘陵区几种不同士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下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特征。结果表明,农林(林草)复合利用模式在土壤粒级组成、孔隙分布、持水性能、有机质和N、P养分、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肥力性状特征,有机无机肥配施、精细管理的灌溉农田次之,而粗放管理的旱坡耕地,土壤肥力性状严重恶化,逐步向石漠化景观演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显著影响土地肥力变化的程度和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基本农田精细管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革)是保护土地资源,实现区域生态重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RS的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97年和2010年2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运用遥感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榆林市近13 a土地利用分类图;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榆林市能源基地建设以来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土地退化时空规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997-201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果园、草地、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1 578.8%,108%,84.6%;耕地及未利用地面积显著减少,减幅为57.1%和59.3%.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各类型间的转化总体表现为未利用土地、沙地、耕地通过综合治理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转化为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林地、草地、果园.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沙化地区不同下垫面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状况是沙化防治,固沙植物选育,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对鄱阳湖典型沙化地区不同下垫面类型(7年生湿地松、4年生湿地松、草地、裸沙地)土壤水分(0—80cm)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下垫面土壤平均体积含水量大小顺序依次为:4年生湿地松(5.22%)草地(4.88%)7年生湿地松(4.01%)裸沙地(2.95%)。(2)不同下垫面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年内均表现为中等变异程度。其中,4年生湿地松变异程度最高,裸沙地最低。(3)不同时期,4种下垫面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程度存在差异,变异系数在8月份最大,10—12月份次之,3—6月份最小;相对于裸沙地,除8和10月份外,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8.
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对地表蚂蚁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揭示紫胶玉米混农林对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影响,采用陷阱法调查了云南省绿春县紫胶林、紫胶玉米混农林和玉米旱地3种类型样地的地表蚂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相似性、指示物种和功能群等。结果显示,紫胶玉米混农林模式具有较高的地表蚂蚁物种数和稀有物种数,与玉米旱地相比,紫胶玉米混农林的蚂蚁物种数增加41%,稀有物种数增加85%。紫胶玉米混农林与紫胶林具有更高的蚂蚁多样性,其物种丰富度和ACE估值均显著高于玉米旱地,而紫胶玉米混农林的多度显著高于紫胶林和玉米旱地。地表蚂蚁物种组合在3种类型样地中有差异,与紫胶林和紫胶玉米混农林相关联的物种与玉米旱地不同。3种样地的指示物种不同,玉米旱地的指示种为扁平虹臭蚁和伊大头蚁,紫胶玉米混农林为凹头臭蚁、西昌刺结蚁和中华小家蚁,紫胶林为费氏盘腹蚁、立毛举腹蚁、阿普特铺道蚁、贝卡盘腹蚁和西氏拟毛蚁。紫胶玉米混农林蚂蚁功能群组成比例介于玉米旱地和紫胶林之间,其中机会主义者(OPP)、从属弓背蚁族(SC)、隐蔽物种(C)及气候特化种(CS)的蚂蚁物种数、多度及比例明显高于玉米旱地。紫胶玉米混农林生境较为复杂,对地表蚂蚁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是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