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遥感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12省区潜在和已经发生水土流失地区的耕地总面积为45.3 77万km2,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的耕地面积达29.348万km2,占耕地面积的64.67%.从发展程度来看,以严重水土流失为主,占37.35%,极严重占29.35%,严重和极严重合计占到 60%以上,说明我国西部地区耕地水土流失是非常严重的.西部地区潜在或已经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草地总面积99.664万km2,已经发生中度以上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地面积62.98万 km2,占63.19%.从发展程度来看,草地水土流失以中度为主,占87.52%.所以从发展程度上看,耕地水土流失要比草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多.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积合计92.329万km2,其中草地水土流失占68.21%,耕地水土流失占31.79%.  相似文献   

2.
长江葛洲坝库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日益影响葛洲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不少学者已对这个地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途径进行阐述,提出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为什么要以生物措施为主呢?这里想略谈几点。  相似文献   

3.
石嘴山市水土流失成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石嘴山市水土流失现状、特征与危害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石嘴山市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认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被措施为辅。优先治理产生水土流失或者存在严重水土流失隐患的地区,并逐步建立起水土流失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片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分平原、丘陵两部分,西部江、浙地区主要是平原河网,浙闽皖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部分山区存在着崩岗、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近年来,通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初步形成了水土流失监测体系,但较之详细掌握流域水土流失状况、为流域治理水土流失决策及水土保持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要求,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本文在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站点、提高监测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延边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属长白山脉,地形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在夏季暴雨、山洪的作用下,山坡地、坡耕地表土流失严重,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肥力下降、土壤瘠薄化,加剧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根据延边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制定了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包括科学规划,综合治理;落实国家政策,加强监督管护;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科学配置,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战略布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 ,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 35 6万km2 ,其中轻度水蚀区绝大部分分布在东中部 ,中度水蚀区绝大部分在中西部 ,强度及其以上的水蚀区主要在西部地区 ,风蚀区基本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格局是 ,东部地区以预防保护为主 ,中部地区要防治兼顾、综合治理、综合开发 ,西部地区治理难度大 ,应坚持综合防治。当前面上治理的重点应放在 5 5万km2 中度水蚀区和 2 5万km2 中度风蚀区 ,国家重点治理区是2 7万km2 强度以上水蚀区  相似文献   

7.
根据晋中市的地形土壤、植被、降水等自然因素,分析了面蚀、沟蚀、重力侵蚀、山洪与泥石流等以水力为主的水土流失形式的发生过程.根据土石山区、黄土丘陵阶地区的地貌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强度.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出了全市的水土流失特点:土壤侵蚀强度以中轻度为主,土壤侵蚀方式复杂多样,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诱因,年际土壤侵蚀量的大小随暴雨次数的增多、降水强度的增大、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更新周期短、光谱信息丰富等特点,在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中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以landsat-8 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指数对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遥感技术可以对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进行有效识别。陆河县水土流失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敏感为主,其面积占90%以上。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较偏远的山地、丘陵地区,中度敏感区多分布于山地丘陵向平原河谷过渡地区。研究成果可为陆河县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结果] 十大孔兑流域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63.97%,以中低覆盖和低覆盖为主,分别占植被覆盖面积的48.85%和36.54%。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4374.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63%;与2020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46.32,3 664.50,4 958.03 km2,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耕地和其他土地4个地类上,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6.69%。[结论] 十大孔兑依然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地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坚持以“以沙棘种植为主的植被建设,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工程布局,以锁边固沙为前提的治沙方针,大力推进拦沙换水试点工程”的流域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1988-2013年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长汀县水土流失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动态监测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长汀县近年来的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利用美国土壤侵蚀流失方程(USLE模型),以1988-2013年9个时期的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地形、土壤、气象水文资料,定量估算福建省长汀县近25年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长汀县境内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汀县中部地区以及南部乡镇,以河田镇、濯田镇、三州乡和策武乡等最为严重.2)从1988-2013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来看,水土流失情况总体得到明显的改善;1988-1994年间,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大;1994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1994年后水土流失情况逐年改善,特别是2003年以后,长汀地区植被改善明显,尤其是中部水土流失重灾区,有较显著改善.通过对研究区的动态监测,可掌握长汀县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同时为了解长汀县水土流失现状和制订治理方案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区域水土保持的科学内涵,以及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关系。认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如何实现雨水资源化;降雨径流调控与利用不仅可实现雨水资源化,而且可以同步解决制约该区发展的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2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问题,并初步构建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雨水资源化的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现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东北黑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宝贵的黑土资源,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恶化了生态环境,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现状研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土壤侵蚀研究。在概述当前黑土区土壤退化及水土流失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加强研究的领域在于综合性的水土流失研究,融雪侵蚀模拟,先进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土壤侵蚀模型发展概述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模型是预报水土流失、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优化水土资源利用的有效工具。根据土壤侵蚀模型发展过程的特征,从时间上划分了土壤侵蚀模型发展的3个阶段,即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建立以前的时期、USLE的建立及发展的时期和土壤侵蚀模型百家争鸣时期。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基本的土壤侵蚀模型,从而概述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市怀柔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监测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怀柔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的结构、功能以及水土保护效益.分析结果认为,降雨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外营力,怀柔区近几年的降雨特征表明.该区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异性大,但降雨侵蚀力基本上呈现从中南部向南北部递减的趋势.2005-2006年监测数据表明,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污染物流失强度较低,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重点治理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相对于重点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仍然偏大,说明这个区域的水土保持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该区2006年的降雨量小于2005年的降雨量,而不同区域的径流强度却大于2005年径流强度,说明水土保持三道防线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泥沙,实现清水出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对黄土高原东部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皇甫川流域的土壤侵蚀的严重退化,进行了全面论述。文中指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350年后土壤资源将濒临枯竭。拯救和保护土壤资源刻不容缓。通过土壤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土壤利用现状比较,指出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是导致土壤侵蚀退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指出了以生态学观点为指导,防治土壤侵蚀退化为目的,建立自给和半自给型的农业,保护型的林业,商品性的牧业为总方针,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土壤改良、利用和保护的途径与措施,为黄土高原地区制定国土整治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方案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等3种对象.水土流失普查,采取宏观遥感调查与地面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土壤侵蚀模型评价不同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和强度.侵蚀沟道普查,利用遥感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等基础数据得到侵蚀沟道位置,通过野外调查和空间分析,得到侵蚀沟道面积、数量与分布.水土保持措施普查,利用各种基础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类型和数量.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受地质背景的强烈制约,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与其他类型区显著不同,叠加了化学溶蚀、重力侵蚀和流水侵蚀的耦合作用,呈现地面流失和地下漏失的混合侵蚀机制。从土壤地表侵蚀产沙、土壤地下漏失、土壤侵蚀强度与分级标准、土壤侵蚀过程模拟等几个方面简要综述了该区土壤侵蚀特征,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今后应该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途径与土壤流失/漏失定位监测技术研究,进一步发展水土二元流失模拟模型,为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水土保持功能定量评估提供科技支撑,服务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后续规划制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土保持的目标与任务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大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广泛展开;水保监督执法继续深入;人为水土流失得到遏止;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形势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是,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3大目标,认真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预报4项任务,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措施,促进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要求严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遏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危害。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不同国土功能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公路铁路、采矿、电力、水利水电、城建、农林开发等16类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项目准入条件和水土保持方案准入条件,提出否决、限批和缓批的准入条件,建议将表土剥离利用率、弃渣分类堆放率、土地裸露程度、复耕率、蓄水措施率、水土流失影响指数等量化指标,纳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20.
As an extreme manifest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karst rock desertification is caused by soil loss and rock exposure. In some areas with serious rocky desertification, there is no soil to be eroded or leaked. The soil loss in these areas superimposes soil erosion and unique subsurface loss by soil leakage through fissures, pipelines, sinkholes, etc., which directly reduce soil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 rocky desertification. However, the factors driving soil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oss by soil leakage are still unclear. Rainfall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simulated slopes with surface-exposed bedrock and subsurface fissures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a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 China. Four factors, including rainfall intensity, slope gradient, bedrock exposure rate and subsurface fissure degree, were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 We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soil surface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is driven not only by the runoff volume but also by other influential factors. Rainfall intensity is the driving factor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surface erosion and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slope gradient plays a leading role only in subsurface fissure flow leakage loss. The bedrock exposure rate drives the surface soil erosion rate, shows a critical value (30%), and dominates the fissure flow leakage loss rate. Subsurface fissure dens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fac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however, an increase in the subsurface fissure density does not obviously accelerate the subsurface leakage loss of soil and water. Although this result, 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simulations, may differ at the field scale or larger, it could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systematic studies on soil erosion/leakage and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leakage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