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长城沿线位于暖温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区,自东向西分别为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地形地貌又多变化;因此生态脆弱。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长城沿线生态破坏严重,其中东段以水土流失为主,生态破坏的比较严重;中段则水土流失和风沙并重;生态破坏严重,西段以风沙侵蚀为主;生态破坏很严重。中国长城沿线生态保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保持水土及防沙治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济宁市地处鲁西南腹地,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生态济宁建设的自然禀赋,但严重的水土流失一度制约了生态济宁的建设。近年来,济宁市把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把水土保持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水系建设、生产建设项目相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陕北生态修复现状与对策——以榆林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搞好该区生态修复工程,对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针对该地区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生态修复提出了3条对策:一是遵循自然规律;二是要做好生态修复分区工作,因地制宜,合理营建生态结构;三是生态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南安市是闽南花岗岩重点产区之一。由于开采面积大,范围广,造成了严重的新的水土流失,危害极大。本文主要针对矿山采石迹地治理难度大的特点,采用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复绿技术进行治理绿化,恢复自然生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市矿山迹地生态复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赤水市雨量充沛,沟深坡陡,母岩为易风化的紫色沙岩为主,土壤以紫色土、黄壤为主,水土流失强度大,危害严重,通过与竹产业、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和发展水土保持生态经济产业等有效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沙危害是目前北京地区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搞好本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延庆县为例,系统分析了本区风沙化土地生态建设的制约因素以及生态修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生态修复的模式和4条对策:一是加强农田耕作制度的指导与管理;二是坚持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三是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提高防沙治沙的技术含量;四是加强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沙。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境内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总土地面积 6 2 7万km2 ,占水库总控制面积的 65 86%。水库水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森林过度采伐 ,水土流失严重 ;泥沙淤积水库 ,自然灾害频繁 ;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农民生活贫困 ;水质受到污染 ,给当地群众生活和南水北调工程造成影响。其对策是 :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丹江口水源区的生态保护与重建 ;保护与重建相结合 ,对水源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 ,提高项目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创新机制 ,多方筹资 ,加快水源区生态保护与重建进程  相似文献   

8.
闽西南及赣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闽西南至赣南一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历史最悠久、流失强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考察中所了解到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从区域水土治理的基本途径上,提出以下几点意见:①坚持植被的自然恢复与人工生态恢复相结合,重视针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的建设;②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重视生态经济林建设;③坚持“水、土、林、肥”的协调,重视水土资源合理配置与环境友好建设;④坚持管理与法制相结合,不断强化政策与体制建设;⑤坚持科技与开发建设相结合,重视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⑥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另外还提出本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十二字”原则与标准以及对本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台湾溪流生态工法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功的生态工法,需要与生态原理相调合的设计方法论;近年来,台湾溪流整治工法逐渐尝试不同方式,亦考虑当地生态环境及水中栖息生物。在诸多案例中,有些堆石护岸工法虽已达生态保育目的,但一经台风或豪雨,常造成严重之冲蚀或破坏;所以在溪流整治时,必须充分了解溪流特性,并经审慎评估后,以最佳施工方法及生态观念相结合,建立适合台湾溪流之生态工法。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澜沧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可持续型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进行探讨,通过构建生态民生水保统筹体系,按照"基础防治—民生结合—和谐发展"的模式编制规划,注重生态修复与人类辅助防治相结合,产业结构总体布局与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措施实施与政策扶持相结合,监督监测与技术推广相结合,以实现区域内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