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水肥耦合对保护地辣椒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辣椒的水肥耦合效应,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保护地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灌水或施肥过多过少都引起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灌水、施氮和施磷3因素中,某一因素均以其他2因素代码值为零水平时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较高。3因素对辣椒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施磷施氮灌水。施磷效应较大,施氮和灌水效应较小且大小相近。用频率分析方法得出辣椒叶片光合作用速率≥0.29mg·m-2·S-1的综合水肥管理措施为:灌水167.7~179m3·hm-2·次-1,施纯氮231~261.2kg·hm-2,施纯磷204.9~220.5kg·hm-2。灌水、施氮和施磷对辣椒产量和叶片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效应趋势基本相同,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辣椒良好的光合生理特性为辣椒产量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水、磷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紫花苜蓿作为畜牧业生产中最主要的优质绿色饲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同时它也是一种需水需肥较多的作物。如何从技术方面提高单位面积苜蓿产量,实现苜蓿高产栽培是科学研究人员及生产者研究的重点。北京市东南部接壤的蓟县、宝坻及南部接壤的廊坊、武清等地区,是北京市在生态和环境优先发展原则下畜牧养殖业外移的重要承接区域,苜蓿在当地种植缺乏科学指导,年干重产量仅为7500~10000 kg/hm2,盐碱地年产量更低,为4500~6000 kg/hm2。本研究通过苜蓿水肥试验确立紫花苜蓿达到高产的最佳磷肥施用水平和灌水量,为京南地区苜蓿高产及水肥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水肥管理技术。【方法】实验在低磷砂壤土条件下进行,选用紫花苜蓿中苜2号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以及返青后及第1、2茬刈割后灌水且每次灌水25 mm (W1)、50 mm (W2)、75 mm (W3)4个灌水处理;每个灌水处理下设置不施磷(F0)、施P2O5 105 kg/hm2(F1)、210 kg/hm2(F2)3个施磷量处理,研究了灌水和施磷对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灌水对1、2茬苜蓿产量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3、4茬及全年产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施磷肥对第3茬苜蓿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第1、2、4茬及全年苜蓿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2)灌水和施磷肥对紫花苜蓿的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苜蓿的水分利用率逐渐增大,说明施磷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适当的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结论】综合考虑紫花苜蓿产量、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最优试验处理为每次灌水量50 mm,施P2O5 210 kg/hm2,其次为每次灌水量25 mm, 施P2O5 210 kg/hm2。  相似文献   

3.
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辣椒产量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水、氮、磷三个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大小基本相近。灌水量和氮肥、氮肥和磷肥对辣椒产量的耦合作用为负效应,灌水量和磷肥对产量的耦合作用为正效应;筛选出了辣椒稳产、高产的水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品种与肥料对苦荞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品种和施肥对苦荞麦产量和水肥利用影响的试验表明,“黑丰1号”、“黔威2号”的产量显著高于“寿阳灰苦荞”,且以“黑丰1号”最优。施肥后3品种产量明显增加,且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各半量处理最优。种植优良品种和合理施肥可提高苦荞麦的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温室辣椒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彬  陈修斌  鄂利锋  许耀照 《土壤》2009,41(2):278-281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施N量、施K量的耦合效应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得到辣椒产量对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3因素影响辣椒产量的顺序为施N量>灌水量>施K量.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灌水量与施N量、灌水量与施K量、施N量和施K量在低于0.500和1.682、0.501和0.000、1.685和 -1.345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辣椒最高产量达52.75 t/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施N量、施K量分别为2627.2 m3/hm2、2156.3 kg/hm2、580.3 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312-D最优饱和设计,在辽西半干旱区开展了连续4年的春小麦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研究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肥单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水>磷>氮.其中,氮、磷施用量对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是正效应,而灌水量对水分利用效率是负效应.水肥多因子对水分利用效率有交互效应,氮与磷之间、氮与水之间的交互效应极显著,对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正效应.磷与水之间表现为负效应,但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超过10 kg/(hm2·mm)的水肥优化管理方案为,施氮量102.6~239.3 kg/hm2,施磷量84.3~139.0kg/hm2,灌水量41.0~170.9 mm.获得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的施氮量220.6 kg/hm2,施磷量76.0 kg/hm2,灌水量117.4 mm.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率的袋培辣椒水肥耦合方案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究水肥耦合对袋培辣椒产量、果实品质、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和肥料利用率(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FUE)的影响,构建袋培辣椒水肥精准化管理模式,该研究以‘博陇(37-94)Bolon RZ F1’辣椒为对象,设3种灌溉水平(基质相对含水量70%~75%(W1)、55%~60%(W2)和40%~45%(W3))、3个营养液浓度水平(设置150%(F1)、100%(F2)、80%(F3)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浓度)和2个营养液供应量(正常供应、减量供应(每次辣椒采收前6 d营养液减量40%供应))三因素耦合,共18个处理,分析各因子及其耦合效应,建立综合评价辣椒产量、WUE、FUE及果实综合品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对该模型进行寻优。结果表明: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单因子及其耦合效应均对辣椒产量、WUE和FUE有显著性影响,产量、WUE和FUE均随灌溉量和营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利用Topsis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营养液减量供应可在维持产量和WUE较高的基础上,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综合品质和FUE;营养液减量供应下W2F2处理的辣椒产量、WUE和FUE最高,营养液减量供应下W2F1处理果实综合品质最好。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寻优表明营养液减量供应结合W2F2处理效果最佳。该试验条件下,高产优质的袋培辣椒水肥耦合方案为:通过灌溉将基质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0%,施用100%浓度的标准山崎辣椒营养液,且每次辣椒采收前6 d营养液减量40%供应。该模式下的辣椒产量达到87 930.52 kg/hm2,果实品质综合评价贴合度达到0.742,WUE和FUE分别达到41.14 kg/m3和38.83%,此结果可为辣椒高产优质且水肥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增产效应与肥料利用效率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闫湘  金继运  梁鸣早 《土壤》2017,49(6):1067-1077
总结了我国19个省13 667个地块施肥调查结果和22个省的32个养分监测村田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状况、增产率和化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量分别为294.8、263.6和269.6 kg/hm2,氮肥增产率分别为28.4%、30.9%和26.4%,磷肥增产率为9.2%、14.3%和12.2%,钾肥增产率为11.1%、7.1%和11.0%;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3%、38.2%和31.0%,磷肥利用率为13.0%、16.9%和15.3%,钾肥利用率为28.1%、25.6%和30.5%;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1.3、11.1和10.1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9.1、7.9和9.8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7.2、5.6、8.1 kg/kg。按当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氮肥过量施用约占25%~40%,施用不足占10%~25%。我国谷物氮肥利用率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20%~30%左右,氮肥农学效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均低10%左右。中国粮食生产高投入并没有实现高利用效率,化肥减量增效是施肥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淮北地区小麦生长期灌溉对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其厚  陈杰 《土壤学报》2006,43(6):1047-1051
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季风区域的淮北地区,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不良,造成旱涝频发,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长期以来,如何合理调控水肥、提高施肥效率、培育土壤质量、实现高产稳产,一直是该区农业生产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淮北地区主要旱粮作物小麦生育期间的水肥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小麦生育期干旱缓解、灌溉与施肥效率提高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初步阐释,为本区小麦高产稳产的水肥管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栗钙土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间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寒半干旱栗钙土农田水肥耦合效应明显。供水量为250~450mm 条件下,氮磷合理配施改善了地上部生物学性状,促进了地下部根系发育;供水350mmN120P90处理0~40mm 根重密度最高,达1.317mg/cm3 , P45较N60根重密度增加0.067~0.375mg/cm3。供水为150mm的干旱年型,水分是限制作物生产的主导因素,而供水250~450mm年型主导因素则是土壤营养不足。供水量350mm N120P90处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可达7.27kg/(mmhm2), N60P90氮肥利用率最高,子粒和植株分别为48.18%和88.17%,N120P45磷肥利用率最高,子粒和植株分别为21.13%和30.42%。水肥合理耦合有效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对鲜食玉米生长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鲜食玉米生长指标、产量、品质、光合特性、土壤酶活性以及肥料农学利用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用任何肥料),T1(常规化肥用量+普通有机肥),T2(常规化肥用量+生物有机肥),T3(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T4(化肥减施30%+生物有机肥+氨基酸...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钾肥对苜蓿植株吸收氮、磷、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当年,施钾肥降低了苜蓿植株中N和P2O5的百分含量,增加了K2O的百分含量。苜蓿植株中N、P2O5和K2O的积累量均可用曲线方程Y=eb0 b1/X来表达,拟合良好。高钾处理降低了苜蓿干草中N和P2O5的积累量,施钾均增加了K2O的积累量,但K2O的积累量不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施钾对N的吸收速率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提高K2O的吸收速率;施相对低水平钾可提高磷的吸收速率,高水平钾则降低了磷的吸收速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地下水位较高条件下根区湿润方式对梨树根和茎液流及水分平衡的影响,开展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共设三种处理,即传统畦灌(CFI),部分根干燥灌溉(PRD)和分根区交替灌溉(ARDI),分别使用土壤水分监测系统(EnviroSCAN)和热脉冲探针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和梨树根和茎液流。结果表明在PRD和ARDI情况下湿润根区的根液流不仅大于干燥根区,而且也大于CFI情况下的相同区域。复水后,ARDI干燥区的根液流比PRD的恢复和提高快得多,并且比CFI的大;ARDI的茎液流比CFI的小,但比PRD保持一侧根干燥时的大。在只有一侧根区灌溉时,ARDI和PRD的日耗水量比CFI的小。ARDI和PRD中湿润侧的根系具有水分吸收补偿效应,当干燥根区复水后能够提高水分的吸收能力,其程度与根区持续干燥的时间长短有关。逐日根液流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关系密切,但随着表面灌溉方式和湿润根区的不同这些关系明显的不一样。逐日茎液流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有关,而且在不同的表面灌溉方式下,土壤含水率相同时茎液流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比率不同。与CFI相比,ARDI和PRD大约少用50%的灌溉水量,但是梨树的水分消耗量和茎液流并没减少相同的比例。表面湿润方式对水量平衡和液流的作用明显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在ARDI和PRD条件下的地下水利用量比CFI条件下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性因子。研究以温室盐渍土、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为主要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pH,电导率(EC),水溶性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处理下盐分敏感蔬菜-辣椒的发芽率,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材料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 d土壤培养,添加杏壳生物炭对土壤溶液pH影响不明显,但是2.5%低添加量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土壤培养的整个时期,添加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土壤溶液EC值均显著低于CK,且微生物负载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更好;此外,添加生物炭不仅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幅度,有利于磷钾在土壤中的固持,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比(P <0.05);辣椒发芽率随生物炭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高(P <0.05),其中添加10%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辣椒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2.3倍。综上所述,添加负载微生物的生物炭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重度盐渍土质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高婧  杨劲松  姚荣江  谢文萍  王相平 《土壤》2019,51(3):524-529
为揭示不同改良剂对江苏滨海围垦滩涂区重度盐渍土改良与肥料利用的效应,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炭、石膏、EM菌剂和黄腐酸4种改良剂对土壤表层盐分的时序动态、大麦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分对于作物生长和肥料利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各改良剂均有效提高了重度盐渍土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其中,低量生物质炭处理(10 t/hm2)和高量黄腐酸处理(3t/hm2)整体效果较好。经低量生物质炭处理后,土壤表层(0~20cm)盐分相对于单施化肥处理降低106%,作物产量增加79%,氮肥利用率提高99%;高量黄腐酸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土壤表层盐分降低95%,作物产量增加68%,氮肥利用率提高93%。该结果表明适宜用量的生物质炭和黄腐酸均可用于滨海滩涂重度盐渍土的加速治理培育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供氮水平对枫香种源幼苗生长及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枫香6个种源幼苗对不同氮素水平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根冠比和氮磷吸收量及利用率在不同氮水平间、同一氨水平内不同种源间及氮水平与种源间的交互作用,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随着供氮水平的降低,枫香各种源大体呈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氮磷吸收量减少,氮利用率上升和磷利用率下降的变化趋势,尤其在缺氮时,变化幅度剧增.当由标准氮水平增加到丰氮水平时,不同种源的反应不一,无一定变化规律.在6个种源中,南昌和南丹种源在各氮素水平上均保持较大的生物量,但对缺氮的反应较为强烈,更适宜较高的氮素供应条件.延平种源在低氮、缺氮水平上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较高的氮磷吸收量和利用率,是对低氮耐受力较强的种源.  相似文献   

17.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多点位微区试验,研究莴苣、芹菜和生菜3种蔬菜氮肥的当季利用与损失。结果表明:3种蔬菜氮肥施用量在习惯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25%,氮肥当季利用率增加,植株总吸氮量中来自于氮肥的比例降低。经过莴苣、芹菜和生菜一季的吸收,0~20 cm土层氮肥残留显著高于20 cm以下各土层当季氮肥残留。在莴苣种植系统中氮肥有23.90%~31.15%损失,在芹菜种植系统中氮肥有18.69%~27.71%损失,生菜种植系统中氮肥损失低于15%。  相似文献   

18.
在沿淮变性土区开展了氮磷配合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增产28.9%~62.2%,施磷增产4.3%~4.7%,氮磷配合有利于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通过数学模拟,获得氮磷肥的效应方程,并计算出最大经济施肥量,氮肥为269.5kg hm-2,磷肥为90.4kg 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种植试验,计算、分析了紫花苜蓿叶面积系数及光能利用率增长、变化规律,并与同年度粮食作物进行了比较,定量描述了紫花苜蓿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郊区日光温室大棚番茄施肥现状及土壤养分累积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调查了西安市郊区100余个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施肥现状,并采集了60个日光温室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了土壤养分及盐分含量。结果表明,当地番茄的氮磷钾化肥的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600 kg hm-2,623 kg P2O5hm-2和497 kgK2O hm-2。过量施肥特别是过量施用磷肥比较普遍。日光温室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高于露地。不同地点日光温室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及土壤电导率存在差别,但其含量均高于露地土壤,其中日光温室土壤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较露地的增加幅度在127%~433%之间。由于研究地区土壤多发育在河流冲积物上,地下水位埋藏浅,土壤质地相对较粗,因此,不合理施肥引起的土壤养分累积及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