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极力推进倡导生态文明、共建美丽家园,号召人们在持续改进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美丽乡村。基于此,从统筹规划美丽乡村景观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美丽乡村、强化后期的养护与管理、提高村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等方面探讨了基于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建设措施,共建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问题逐渐重视,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项紧迫任务。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但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仍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即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业污染加剧及农村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因此,加强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探索,主要从生态文明教育、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及环保制度的完善角度解决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为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是国家生态县、生态市创建的基础工程和细胞工程,是生态县、生态市创建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态创建的主线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是解决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目标是建设生态美丽乡村。针对十堰市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过程中存在的历史欠账多、思想认识不高、城乡建设脱节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堰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目标,本着"合理规划,有序整治,保护生态,优化发展"的原则,引导全市乡镇和村庄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村镇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通过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努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村镇,为实现生态十堰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只有乡村美丽才能够描绘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基于此,对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王家湖村打造宜居生态农村的具体规划措施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村庄规划的意义上探讨了王家湖村品牌规划、景观规划以及要素规划层面的编制内容,并且根据自身规划实践,提出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党中央最近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在此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科学进行村镇规划,内外充实兼修,因地制宜,使群众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5.
"两山"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们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探究广西林业现状及其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责,浅析广西林业如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事业中的排头兵、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在中国行政体系的末端——乡镇的表现。发展乡村旅游是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实践、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较好,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意义出发,分析南沱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优势及瓶颈,提出"明确发展目标、坚持‘四美’原则(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突出三个重点(优化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政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湖北省江陵县普济镇朱港村作为江汉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新时期通过寻求机遇和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乡村是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要途径。调研了朱港村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产业发展状况,提出朱港村退田还湖、打造有江汉平原特色美丽乡村的规划方案,为朱港村注入活力,促进村庄的产业转型,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类似朱港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是统筹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格局、促进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现代化战略的重大举措,国土生态修复是针对区域空间格局失调、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活动和过程,是编制和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生态修复分区则是合理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和科学高效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通过分析区域国土、生态、经济等主导功能的分区定位与内涵特征,依据"生命共同体理论"、"三生协调理论"、"适宜性管理"等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提出了基于主导功能型区划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的思路与方法:1)摸清自然资源本底,完成一级生态功能基础分区;2)评价区域生态功能状况,完成二级生态修复格局分区;3)明确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完成三级生态修复模式分区。通过在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进行实践应用,可将江西省生态修复区划分为5个大区,以及24个亚区、70个修复小区,研究可为江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国土空间管治提供决策依据。该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4点特征:一是突出主导功能;二是遵循生态规律;三是适配空间尺度;四是强化上下衔接。研究对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实施和生态管控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为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整治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给予了较高的期望,全国各地的农村也持续实施了相关的建设措施。黎塘镇作为广西南宁市一个重要的美丽乡村建设镇,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为了黎塘镇各个乡村能够得到更好发展,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重视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并以生态文明理念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我国生态文明村建设工程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济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村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美丽乡村品牌效应不断显现;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建设主体意识薄弱、缺乏科学规划引领、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缺少支柱产业支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一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培育农民主体地位,三是强化规划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四是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稀土铽(Tb)对辣根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b在低浓度范围内,可以诱导叶绿素的合成,高浓度时对其产生破坏作用;对于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先升后降;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则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TbCl3浓度为3mg/kg时各指标达到最值;辣根中毒阈限为10mg/kg左右。通过分析,辣根过氧化物酶对Tb反应敏感,这表明过氧化物酶可能成为研究稀土毒理的生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工纳米材料对植物—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纳米产品的广泛使用,人工纳米材料(ENMs)的环境生态效应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本文整合了ENMs的毒性机制,综述了ENMs对植物和微生物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鉴于植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概述了植物和微生物对ENMs生态效应的反馈作用,揭示了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ENMs对植物-微生物体系的生态效应。因此,将植物-微生物以及土壤作为一个整体是全面评价ENMs生态效应的关键,也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后研究中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Cs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本文采用不同浓度的CsCl(0、1、5、10、20 mmol·L-1)和石英砂培处理菠菜幼苗15 d,分析测定了Cs在菠菜中的积累分布以及Cs对菠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类囊体膜电子传递速率、类囊体膜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Cs处理显著降低菠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着Cs处理浓度的增加,尤其在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L-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表明,Cs处理浓度大于10 mmol· L-1时,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遭到破坏;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分析表明高浓度Cs处理抑制PSⅡ放氧侧的电子传递活性;类囊体膜室温吸收光谱和77K低温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高浓度Cs会破坏类囊体膜的结构,导致叶绿素的结合状态受损,从而使类囊体膜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分配受到抑制,并且会导致类囊体膜上PSⅡ和PSⅠ的色素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本研究可为Cs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膜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论述了我国残膜污染的原因、现状及残膜给环境和农业带来的危害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整治前(2008年)、整治中(2011年)、整治后(2014年),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均为项目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土地整治后,大量的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整治前的14.43%上升到71.19%;3)土地整治中,项目区的生境质量得分由整治前的0.194下降到0.189,整治后又上升到0.214;4)土地整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的生境质量,但整治完成后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整治完成3~4 a时,生境质量仅比整治前提高了0.06左右,整治完成4 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汞在泥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次法研究了汞在三江平原泥炭和吉林双阳泥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温度、pH值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三江平原泥炭对汞的吸附速率小于吉林双阳泥炭;温度升高加快泥炭吸附汞的反应速度;两种泥炭对汞的吸附速率受pH值的影响明显且都在pH6.0左右具有最大的吸附量;在酸性介质内,介质的pH值升高,利于泥炭对汞的吸附;两种泥炭对汞的吸附动力学用Hill方程描述最为合适。湿地泥炭土壤较高的吸附容量,以及湿地低温和适当的pH都利于湿地对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流域径流演变情势及其对生态治理的响应,可为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生态治理提供重要指导。该文依据北洛河上游1964—2014年逐日平均流量和年降水量资料,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双滑动平均法(MASH)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径流过程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对5组30个径流指标及其改变度进行了评估,对径流演变成因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年径流呈现减少趋势,且以1979年和2002年为界可划分为基准期、水土保持治理期和生态恢复影响期;汛期流量下降较非汛期明显,减少幅度为35.6%;生态治理影响下径流指标整体水文改变度为74.35%,属于高度改变;5组30个径流指标中发生高度改变的指标占比增加,其中年极端流量组变化度最大,为94.77%。人类活动使得流域河川径流显著减少且波动性减弱,而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措施是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盐碱土改良剂-石膏对农业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石膏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对农业环境影响如何值得研究。文章依据2年来的监测结果,对磷石膏的环境效应进行初步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玉米花粉多糖对猪瘟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醇沉淀法从 350 g玉米花粉提取得粗提复合物 38.3 g。经用蒽酮反应、α萘酚反应、间苯二酚反应、碘化反应及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 ,证实为多糖。用上述多糖作为免疫增强剂按剂量 50、 1 0 0、2 0 0 mg分别与猪瘟弱毒细胞冻干苗共同免疫猪 ,测定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 ,各剂量组的 IHA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 ;T细胞活性 E花环试验测得各剂量的活性 E花环百分率分别为 2 1 .84 %、2 5.4 6%、2 1 .92 % ,均高于对照组 1 5.91 %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显示 ,各试验组的 T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为 55.32 %、 56.39%、54.2 7% ,均高于对照组 4 7% ,上述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均显示显著差异。对 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为 ,各试验组的 CD3、CD4、CD8T淋巴细胞的测定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 NK细胞的变化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选取 1 0 0 mg剂量组在两个猪场进行田间扩大试验 ,测得的 IHA抗体效价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花粉多糖既可增强体液免疫 ,又能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20.
滴头流量对棉花根系分布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土壤湿润区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湿润比的理论依据,而土壤湿润区形状直接受滴头流量的控制,因此,滴头流量与作物根系分布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滴灌技术参数的依据。该文以桶栽试验为基础,设置5个滴头流量处理(0.5、1、1.5、2、2.5 L/h)观测了棉花5个生育阶段(苗期、蕾期、花期、铃期、吐絮期)的根系结构和根系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小滴头流量下棉花根系分布范围窄而深,根系结构紧凑;而大滴头流量下棉花根系分布范围宽而浅,根系结构稀松。棉花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并且随着滴头流量由小变大,土层内根长集中点向浅层上移。水平方向上,棉花根长密度由根轴向两边逐渐减小,而且根轴处的根长占总根长比率随滴头流量的增大而变小。试验结果为滴灌技术设计中选定土壤湿润比和滴头流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