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从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层面选取29个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2009—2015年鲁东、鲁中、鲁西实验区总体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度,2015年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子系统发展度、可持续发展度及协调度关联系数,并进行分类。[结果]三大区域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关联度较高,呈现自西向东阶梯式分布,与协调度关联度相对较低,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格局;各实验区关联性显著,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但不同区域科技支撑侧重领域不同;各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关联系数差异明显。鲁东以中、高关联型为主,鲁中以高关联型为主,鲁西为高关联型。[结论]实验区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联性的空间差异较大,需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该区域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介绍了实验区发展概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方法。以全国14个地级市实验区为例,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为4个子系统,选择出4组19个评价指标,计算了各实验区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协调度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协调度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模式分为高协调强可持续型(ChSh),低协调弱可持续型(CLSL),中等型(CmSm)。其中,CmSm型又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突出型,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均衡型两个亚类,并指出了各类型对应的城市组群,提出了不同组群实验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宁南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郝梦露  彭守璋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5):319-326,372
[目的] 研究宁南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为该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宁南山区为研究区,基于该区9个县的各项生态与经济基本指标,构建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以及演变趋势。[结果] ①在2000—2017年,宁南山区各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上升,自然生态系统综合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宁南山区各县耦合度呈现先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范围保持在[0.89,1] ,处于较高水平。③宁南山区耦合协调度类型属于协调发展类。2015—2017年盐池县的协调度有所下降,同心县的协调度上升程度较低,其余县均保持上升趋势。[结论]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宁南山区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渐不能适配其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与经济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耦合协调度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宁南山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交互胁迫的发展过程,为正确认识宁南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协调发展进行评价和分析,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基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科技5个系统选取37项指标构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2008—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5个子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最后,对其耦合协调度使用灰色GM (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 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在2008年和2018年分别为0.214 5和0.410 2,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008—2018年9个省份的系统耦合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有4个省份的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有4个省份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只有甘肃省的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2018年耦合度发生改善,9个省份的耦合度都处于高水平磨合阶段,但耦合度数值各省间存在差距。9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未来7 a的发展均为上升态势。[结论] 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逐年改善,但在空间分布上黄河流域各省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值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5.
以2000—2012年数据为基础,构建包括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五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模糊隶属度等方法对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度、协调度和趋势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庆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但人口、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可持续发展持续度总体呈现稳定的非减速特性,但可持续性能力不强;(3)各子系统间可持续发展协调度总体上是基本协调的,但部分系统间不协调的状况也比较明显,可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4)可持续发展趋势度在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因此,庆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稳步推进、统筹规划,促进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云南省临沧市水—食物—能源—生态环境(WFEEc)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为切入点的临沧市WFEEc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实现WFEEc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影响、响应4个特征层构建SDGs指标体系以评估现阶段WFEEc耦合协调水平,同时采用障碍度模型、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揭示WFEEc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1)2010—2020年临沧市8个县区WFEEc耦合协调水平表现为上升趋势,由一般协调向良好协调转变(临沧市整体耦合协调度在0.51~0.63之间波动),空间异质性明显。(2)研究期内临沧市主要障碍因子逐渐减少,但能源子系统障碍度横贯始终,且逐年增大。(3)临翔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镇康县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凤庆、沧源县人均GDP值,永德、双江县城镇化率,云县人均GDP值、水资源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耿马县城镇化率、水资源量是阻碍WFEEc耦合协调的主要因子。[结论] 2010—2020年临沧市WFEEc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耦合协调度值仍较低。各...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福建省城镇土地利用绩效的水平及其空间分布差异,为福建省土地利用绩效的优化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从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生态绩效3个维度构建福建省城镇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协调度函数计算分析福建省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结果]福建省9个设区市城镇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呈现"西低东高,北低南高"的特征格局,各设区市的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差异较为显著。社会、经济、生态3个绩效子系统分别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2个子系统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而生态绩效子系统的空间分布趋势则较为分散。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城镇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可以划分为4种绩效类型:高度绩效区为厦门市;中度绩效区包括泉州市与福州市;较低绩效区为漳州市;低度绩效区包括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龙岩市和宁德市。[结论]福建省各设区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差别较大,各个设区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协调度整体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关系,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绩效区带动下的周边区域整体水平趋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定量评估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各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排序,进而判断对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结果](1)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子系统波动幅度最大。(2) 2000—2020年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初级协调向良好协调阶段发展;不同省区间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为明显,整体上可表现为上游地区>中下游地区。(3)各子系统与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排名可表示为水资源子系统>粮食子系统>能源子系统,其中水资源子系统内部指标与系统耦合协调度关联度均在85%以上,水资源子系统相对其他子系统的严格管理尤为重要。[结论]水—能源—粮食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为促进系统协调发展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粤北山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恢复力及其协调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波  肖欣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5):218-226,241
[目的] 对粤北山区5市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恢复力进行测度和协调度评价,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恢复力的视角构建了社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理论框架和评价体系,并建立二元和三元协调度模型。[结果] ①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上升,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增速较为缓慢,生态子系统恢复力有所下降;②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恢复力等级空间明显,社会子系统恢复力等级升高,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特点,经济系统恢复力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等级出现了下降的趋势。③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社会—生态系统基本协调,社会—经济系统初级协调;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仍然处于轻度失调阶段。[结论] 粤北地区耦合系统的恢复力有待提高,特别是生态系统恢复力。后期应该注重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和和互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安徽省2000-2010年的农业相关基础数据,在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分析方法从经济、社会、人口和资源、环境持续性5个层面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协调度模型,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5个子系统11 a的协调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0年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呈现出稳步攀升的态势,但各个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差异显著,经济子系统的起点高,发展最快,社会、人口子系统次之,3者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而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缓慢,甚至负增长,状态呈下滑趋势。安徽省11 a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状况不容乐观,基本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与演变趋势,对科学评价该地区生态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以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状态及耦合度演变趋势。[结果] 1990—2019年,吴起县农业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经历较快速上升—稳定发展—快速上升的发展过程;耦合协调度指数由0.29上升至0.63,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断增强,耦合协调状态由轻度失调演变为初级协调水平;耦合度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系统由耗损发展阶段过渡到协调发展阶段,说明吴起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不断趋于协调发展的态势。[结论] 在丘陵沟壑区,我们应该继续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更好地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态的空间聚集特征,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河南省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 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8年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对河南省17个地级城市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 2008—2018年全省耦合度值都在0.9以上,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生态环境水平,各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等级有基本不协调、基本协调、协调、高级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存在空间正相关性,有西部和中部耦合协调度高、东南部耦合协调度低的聚类特征。[结论] 河南省整体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分别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应加强郑州市中心城市的发展,推动河南东南部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为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黄土高原典型地区长武县、绥德县、神木市和淳化县2001—2019年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法研究该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 黄土高原典型地区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上涨,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步上升,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度持续升高;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剪刀差值逐年降低,反映了该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改善,且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年减弱。[结论] 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和经济系统、生态和社会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依然是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稳固和发展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缓解经济和生态系统、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矛盾仍然是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的时空特征,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熵值法评价广西14个地级市2009-2018年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基于耦合模型分析其时空分异格局。[结果]①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经历了磨合阶段-颉颃阶段-高水平耦合阶段的演变过程,整体耦合协调性不断优化;②各地级市相对发展度多处于同步状态和滞后状态,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③耦合协调类型多处于Ⅳ,Ⅴ,Ⅶ和Ⅷ类,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良好。[结论]①从时间尺度上看,广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由颉颃阶段逐渐转入磨合阶段,相对发展关系趋向于滞后发展。②从空间尺度上看,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的特征,地域分异明显,桂东地区较桂西地区耦合协调水平高,桂中地区稳定发展。各地级市之间应加强协作,高水平协调城市带动低水平耦合发展城市,促进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陕西省10个地市2003—2013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进行研究,为该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陕西省的10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量,分析陕西省2003—2013年10个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差异。[结果](1)2003—2013年陕西省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总体上升、局部下降的趋势。(2)陕西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关中平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陕南地区高。(3)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各市人居环境4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呈上升趋势,但耦合协调度较耦合度而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结论]陕西省各个城市人居环境发展不均衡,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发展较好,陕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较慢,今后更应注意各个城市之间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关系日益密切.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制约着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的质量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引进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全省17个地市的城市化和土地集约利用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结合计算结果综合分析各市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 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作用.(2) 山东省17个地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相匹配,且处于较低水平或低水平的城市协调发展阶段.(3) 城市规划者和管理者必须将城市化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