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包括秸秆过腹牛羊还田、轮作、施用土壤修复产品、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以广西田林县为例,从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现状入手,分析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以期促进田林县玉米产业发张。  相似文献   

2.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可助力党参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为更好地指导甘肃省党参种植生产中化肥和农药施用,针对党参种植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养分利用率低、防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问题,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化肥减施、种苗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党参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当归是甘肃道地大宗中药材,化肥和农药作为当归生产的主要投入品,过量施用直接影响当归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造成产地环境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经过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按照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目标,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化肥减施、种苗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当归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更好地指导当归生产。  相似文献   

4.
茶园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以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为基础,有机结合物理、生物、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技术,有效降低茶园化学农药的施用,保证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在重庆巴南、南川、永川、秀山、江津和荣昌6个茶区进行应用,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年均减少1次,农药制剂减施量超过40.28%,产值提升超过3.15%,节本增收超过179.85元/667 m2。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我国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滞后的问题,在深刻理解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终极目标,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完整性与简明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可行性与可比性和现实性与导向性原则之上,采用文献综述与专家咨询方法构建针对水稻作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进行主观赋权研究。系统构建了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并基于专家组合的多重相关主观赋权方法分别对3个层次指标进行赋权,确立了每个指标的主观权重。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发更具目标性和指向性;基于专家组合多重相关法的应用集中了专家的整体意见,克服了传统主观赋权法存在个别专家差异性引起偏差的弊端,可为科学开展各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蔬菜化肥、农药大量及不合理施用,导致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及产品农药残留,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发展。对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包括轮作及秸秆还田、施用土壤修复剂、水肥一体化栽培等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和指导蔬菜生产。  相似文献   

7.
基于SWAT模型茶园化肥减施增效配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是改善茶园土壤环境、降低茶区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措施之一,有助于茶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利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勐邦库区曼真村2018年3—9月大田试验数据及勐海县勐邦库区2011—2016年气象水文资料,基于SWAT模型建立区域尺度茶园化肥减施模型,构建环境效益评价体系(土壤肥力指标、水环境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茶园不同施肥方式(常规化肥、70%化肥+有机肥配施、70%化肥+缓释肥配施、70%化肥+土壤改良剂配施)的环境综合效益指数,系统研究勐海茶园化肥减施增效配比方案。结果表明:1)勐邦库区流域月尺度径流与水质的模拟和实测结果趋势相同,决定系数R2=0.895,纳什系数Ens=0.837,模型拟合度高;2)综合效益权重计算结果表明,水环境指标(0.412)土壤肥力指标(0.317)经济效益指标(0.271),水环境对综合效益存在显著影响;3)勐海茶园最优的化肥减施配比方案为70%化肥+缓释肥配施,其土壤肥力效益指数为0.96,水环境效益指数为0.97,经济效益指数为0.99,综合效益评价指数为0.97。综上, 70%化肥+缓释肥配施能有效降低茶园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风险,同时能够提高茶园土壤肥力而不影响茶园的经济效益。因此,配施缓释肥是现阶段较为适合勐海茶园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蒙古黄芪作为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生产中存在轮作倒茬不合理、施肥用药不科学、连作障碍突出、根腐病及地下害虫持续加重等问题,对种植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科学规范蒙古黄芪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施用,保护道地产区耕地质量,提高黄芪品质,经试验研究及多年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化肥减施、种苗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制订了蒙古黄芪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更好地指导黄芪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9.
化肥减施增效的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消耗化肥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消耗6 000万t,占世界化肥总消耗的35%,因此进行控制十分必要。基于此,对平衡施肥技术、新型肥料技术、有机肥的使用技术等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并以不同区域为划分标准对技术使用给出具体介绍,以期通过分析明确技术优化和使用方法,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香蕉减量施肥与氨基酸水溶性肥配施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减量施肥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肥料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广东珠江三角洲新植香蕉产区化肥减量与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和依据。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采用减施化肥总量26%(减氮25%、减磷33%、减钾25%)和减施化肥总量40%(减氮50%、减磷50%、减钾25%)+氨基酸水溶性肥2种减施方式对香蕉生长势、产量、果品品质及土壤性状、香蕉地上各部位养分吸收累积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减施化肥总量26%处理香蕉株高增加了2.47%,产量增加了16.37%,果品质量无明显差异;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pH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碱解氮、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香蕉株高增加了3.98%;产量增加了14.44%,果品质量提高,Vc、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差异显著;土壤质量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有机质含量增加9.35%;2种减施方式均提高了香蕉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减施化肥总量26%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8.75%、4.00%、23.27%,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17.65%、8.53%、33.57%;合理的化肥减量措施不但能减少过量化肥投入带来的危害,还能促使香蕉增产,并对土壤质量起到改良作用。综合分析香蕉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施化肥总量40%+氨基酸水溶性肥是适宜珠江三角洲新植香蕉的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绿肥减施化肥对复种毛叶苕子鲜草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绿肥与减施化肥并复种毛叶苕子可生产优质绿肥鲜草17 093~19 110 kg/hm2;减施化肥30%的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增效12 091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4.7%,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1.8g/kg和10.5 mg/kg,而施氮量较高的处理并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施用绿肥7 500 kg/hm2可以代替氮肥67.5~90 kg/hm2,具有培肥土壤和节能、减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武汉黄陂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减量工作,通过15个街、乡的实践探索,让农民学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做到减量不减产;实施精准施肥化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鼓励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依托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调整施肥结构提高肥效,使农药化肥使用量逐年有所下降,达到减肥减药及提质增效的目的,提出了黄陂区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耕地面积巨大,农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投入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用农田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不仅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实现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农田投入品如化肥、缓控释肥、水肥缓释材料、种子包衣剂、农药、地膜等产品的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现状,从技术、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我国农田投入品减量增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太湖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化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工、增效和减排上具有较好潜力。该技术在北方设施蔬菜种植上的研究较多,然而,尚缺乏在太湖水网地区应用效果的评价。为明确太湖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番茄上的化肥减施、增效和环境减排上的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化肥氮(FD)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化肥氮10%(R10%)、15%(R15%)、20%(R20%)、25%(R25%)和30%(R30%)以及不施化肥氮(CK)处理,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番茄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氨挥发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肥一体化模式下设施蔬菜氮肥减施10% ~ 20% 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R15% 处理在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上均为最高。与FD 处理相比,R15% 处理可增产6.1%,氮肥表观利用率达41.3%,毛利润增加8.4%,并且减少17.7% 的氨挥发排放。研究可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太湖地区的合理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耕地地力对化肥养分利用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地力影响了化肥养分的利用效率,是调控养分利用率的基础途径。本文概述了耕地土壤障碍对养分利用的制约机制、耕地地力培育对养分利用的促进机制、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的耕地培肥模式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主要的耕地土壤–作物系统,提高化肥养分利用率需要解决4个地力调控方面的关键问题:地力与养分利用率关系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土壤障碍制约养分高效蓄积转化机制与消减原理、地力培肥促进根系–土壤–微生物互作提高养分耦合利用机制及调控途径、肥沃耕层构建与生物功能提升对养分蓄纳供应的协同驱动增效机制与调控理论。本文提出基于多时空尺度综合研究,建立稳定提升土壤功能–加速养分循环利用的"双核驱动"地力综合管理理论,在不同区域构建并应用化肥减施增效的耕地地力综合管理模式,实现耕地大面积均衡减施化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在重庆一涛蔬菜种植场(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万胜村江家坝村民小组)探讨有机肥推广的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甘蓝施有机测土配方肥能增产75 kg/667 m2,增收765元/667 m2,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p H值增加0.1;降低土壤容重,容重平均降低0.03 g/cm3;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平均增加0.6 g/kg;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667 m2减施化肥41.5kg,减少化肥用量51.9%。由此可见,有机测土配方肥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是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并获取较高产量和较大生态效益的栽培技术。基于此,根据稻区生态条件和品种特性,从良种选择、壮秧培育、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等方面介绍这一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化肥高效施用和零增长目标,采用稻麦轮作大田定位试验,探讨不同减量施肥模式对稻麦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以及等养分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T3)、T3减20%化肥氮增施氮肥增效剂(T4)、T3减20%化肥磷增施磷素活化剂(T5)以及T3减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磷素活化剂(T6),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T2)相比,各减量施肥处理对稻麦体系作物周年产量影响不显著;T4处理有利于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磷素吸收效率,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T5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磷素总吸收量、磷素利用效率、磷素偏生产力、磷素的农学利用率,提高作物钾素农学利用率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6处理可以明显提高作物的氮磷钾的利用效率和农学利用率,提高氮素和钾素的偏生产力;T3处理对作物氮磷素的吸收与利用均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作物钾素的偏生产力。综合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基础上减少20%化肥氮磷增施氮肥增效剂+增施磷素活化剂(T6)模式有利于协调作物养分吸收和稳定作物产量,可作为长江中下游相似生态区域稻麦轮作种植减肥增效的优选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目前油菜种植中实现化肥减施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研究安徽沿江流域油菜种植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技术对直播油菜产量、养分吸收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主处理为有机肥用量,包括0和2250 kg/hm2两个水平;副处理为氮肥用量,包括0、90、135、180、2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正确评价秸秆替代部分化学氮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达到肥料减施增效的目的,[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在总施氮量240kghm-2下,设置不施秸秆与化肥,单施化肥和25%、50%、75%、100%秸秆还田配施减量化学氮肥6个处理,经过5轮施肥处理,种植5年春玉米后,采集表层土壤,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