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2.
米脂县退耕还林的综合效益评价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人口资源变化中农业劳动力和外出劳务人口变化显著。(2)耕地面积大幅减少,13个乡镇中,耕地减少幅度大于25.37%的有9个乡镇,占总乡镇数的69%,并集中分布于米脂县东部。(3)退耕还林对米脂县国民生产总值、林业产品产值、牧业产值的增长有一定贡献,且随着退耕年数越长,贡献越大。(4)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其中,林业收入年平均增加53.75%。可见退耕还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林业的发展。(5)生态环境效益主要表现为水土保持治理力度大。全县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状况有了明显改善。(6)提出了加强米脂县退耕还林的总体规划,建立退耕还林长期利益保障机制,改进退耕还林操作方式等后续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香溪河流域地质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氮、磷等营养元素容易流失。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香溪河水域多次发生水华。为改善香溪河流域生态环境,确保库区水环境、水生态安全,国家对该地区进行了生态综合整治。为全面评价香溪河流域生态治理效果,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2004—2008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评价指标,建立相应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Matlab7.0计算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流域治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治理该区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逐年增加,2004年生态效益的评价值为0.193 8,到2008年达到0.385 7,增加到原来的1.99倍;2004年经济效益的评价值为0.169 7,2008年增至0.265 8,增加到原来的1.57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土保持新进展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龙江省拜泉县近年来的水土保持工程保土效益定量进行评价,为进一步的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拜泉县2008—2015年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采用土壤侵蚀模型计算工程实施前后的土壤流失量评价拜泉县水土保持工程保土效益。[结果]2011—2015年该县土地利用变化不大,总体由耕地向居民点及工矿交通用地和林地流转,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193.8km^2,生态环境有所好转。2008—2015年,新增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总面积103.49km^2,通过实施梯田、地埂植物带和改垄措施,共计保土507 338.86t,其中2008—2010年占总保土量的3.80%,2011—2015年保土量逐年递增,2015年占总保土量的34.04%。所有年份合计,梯田的保土量最多,占总保土量的40.21%,其次为改垄和地埂,分别为37.23%和22.56%。[结论]拜泉县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效益显著,为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效益,应优化水土保持措施的分布,扩大梯田和地埂面积。  相似文献   

5.
王睿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190-198,222
[目的]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研究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效益,为区域脱贫攻坚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南充市精准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和自我发展4个维度构建精准扶贫评价指标体系,对2011—2016年南充市精准扶贫效益进行定量评估。[结果]①南充市经济发展效益经历了一个先降低,后升高的过程。其中,2011—2012年是下降期,降幅达20.8%;②南充市社会进步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交替趋势。从2011年的0.585 1降低到2012年的0.404 0,2015—2016年逐渐增加;③南充市生态保护效益逐年上升,但2012—2013年波动下降,且均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效益和社会进步效益的增加值;④南充市自我发展效益呈现增加、降低交替过程,且2011—2016年,综合效益逐年增加,2013年则波动下降。[结论]南充市自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效益、社会进步效益、生态保护效益和自我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背景下寒地山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大伟  刘艳  孙华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8):267-276
为了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引起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该文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牡丹江地区2000-2014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DPSIR概念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从空间上揭示了研究区退耕还林期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及格局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林地面积增加1 520.16 km2,草地、耕地面积分别减少878.50、517.14km2,土地利用强度先下降后上升:退耕还林工程在有效控制坡地垦殖、增加林地面积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2000-2014年,各坡度等级内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面积共增加1 088.6 km2;14 a来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但仍较2000年工程实施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西部、东部及南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但中部牡丹江河谷盆地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缓慢,建议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将此地区作为重点调控整治区域.  相似文献   

7.
高寒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十分脆弱.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以青海省湟中县为例,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退耕地样方调查,有针对性、具体地评价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结合研究区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洛河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中国实施的重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程,对区域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产生重要影响。以洛河流域(陕北黄土高原部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域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结合流域降雨、土壤类型、DEM、植被覆盖等数据,定量分析了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洛河流域2000—2010年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2005年;(2)洛河流域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植被NDVI平均值增大,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值增加幅度高于耕地未变化区域,表明耕地变化区域植被NDVI增加对耕地区域总体植被NDVI值增加贡献较大;(3)降雨侵蚀力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影响。受降雨侵蚀力增大影响,2000—2010年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增加趋势;不考虑降雨侵蚀力变化情况下,洛河流域土壤侵蚀呈减少趋势,反映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对土壤侵蚀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元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山西省晋城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维度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与物元模型相结合,对区域自2006年以来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3年,晋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同时土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也都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同时也存在着土壤污染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以及区域土地发挥的社会公平保障效应较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资源型城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以及促进土地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服务提供科学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效益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4年实施的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涉及江西省11个地市,开展小流域治理207条,已完成治理任务并通过验收。运用综合指数法,选用生态、社会、经济等三大类11项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对一期工程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期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水土流失程度明显减轻,工程实施后效益综合指数由0.326提高到0.640,提高了2个等级,各地市的综合效益也有较大的提高,但不同地市的提高幅度不同。该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期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区域生态经济原理,结合晋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而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合理利用的途径,并对其战略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沂蒙山区退耕还林(草)规划方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和重要途径。尤其在沂蒙山区,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利用GIS技术,结合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通过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土地利用、坡度、河流、居民点等数据进行叠置处理,以获取退耕还林的区域面积。同时对退耕还林的时序及经济林分布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探讨。结果显示:沂蒙山区坡度>25°需退耕还林的面积为5.47×104 hm2。  相似文献   

13.
Chin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land use changes over recent decades, with marked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Hengshan County, located in the aeolian-loessial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to illustrate land use chang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and long-term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armland in Hengshan Count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1990--2003, whereas forest land and grassland increased. The conversion rates of farmland, orchard land, forest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varied markedly among different periods: 1990--1995, 1995--2000 and 2000--2003. Conversion of orchard land, grass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was dominant in 1990--1995, whereas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land mainly occurred in 2000--2003. The results suggested a profound transition in institutional policy and political economy of land management, including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soil erosion control projects, adoption of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and the ‘Grain-for-Green’ policy, during this period in China. To achieve long-term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Hengshan County, efforts should aim at increasing off-farm income of rural families as well as establishing land-economizing mechanisms to promote land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to conserv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14.
赵杨  危锋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00-203
汉中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汉中市水土流失情况,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确定了四个重点退耕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汉中市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汉中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退耕还林促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总产值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汉中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杨  危锋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00-203
汉中市位于陕南秦巴山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汉中市水土流失情况,以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确定了四个重点退耕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汉中市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通过分析退耕还林使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汉中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退耕还林促使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总产值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汉中市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加快实施中央“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的决策,正确估算区域人口的承载量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以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相关统计、试验数据,设计不同草地利用率层次和不同肉食消费水平等次,对山西省和山西省黄河流域及其各县市草地资源人口承载量进行了单项和组合型的动态变化研究,为山西省区域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移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土地类型变化背景下土壤侵蚀和生态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相关关系,对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宁都县为研究区域,基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与空间主成分方法,分析了土壤侵蚀变化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1)宁都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耕地和草地,9年来土壤侵蚀程度2010年>2015年>2018年,分别为597.42,591.29,583.51 t/(km2·a),侵蚀类型以微度为主,在中部、西北部和东南部等地区,建设用地和耕地土壤侵蚀程度严重。(2)宁都县生态承载力西南低、东北高,9年来生态承载力整体上略有好转;三期土壤侵蚀程度严重的区域,生态承载力水平低。(3) 2010—2018年,宁都县开展规模化整地,使林地、荒地(未利用地)转为园地、耕地,增加了土地覆被度,加之降雨量减小,径流冲刷减弱,侵蚀模数大幅降低,分别减少了178.19,876.32,2 205.07 t/(km2·a),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侵蚀模数变化较小,总体来看土壤侵蚀模数...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中阳县为试验区,利用遥感监测和地面调查所形成的工程进展基础数据,应用价值量对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计量,并在GIS支持下获得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图,为评价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提供依据,同时为开展生态补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中阳县三北防护林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成效显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为40 807.05元/(hm2.a),年生态效益总价值为3.08×109元/a。从分布状况来看,土石区立地条件比黄土区好,大量分布着天然次生林,土石区防护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大于黄土区,土石区和黄土区防护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价值分别为42 800.98和37 342.20元/(hm2.a)。从植被类型来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单位面积年平均生态效益价值量大于灌木林,分别为44 618.59和37 414.95元/(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