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覆盖栽培日本等国首先在蔬菜、果树生产中应用,以后又推广于烟草、花生、早稻等作物,一般增产30—50%。我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也较早。1976年以来,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在水地和旱地棉田进行了研究。试验指出,地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棉花生育都有良好作用。但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研究甚少。为此,我们于1981—1982  相似文献   

2.
<正> 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而棉花保苗是盐碱地植棉的关键技术。 1983—1985年我们在萧县黄口进行了盐碱地棉花保苗技术系列化的研究,视盐碱地含盐碱程度不同等情况,采取直播、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等保苗配套技术,获得了全苗、壮苗。盐碱地植棉,保证全苗是获得指标产量的前提,据多点考察,一般可增产皮棉20%以上。  相似文献   

3.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一般比露地直播棉增产25%~40%,每公斤地膜可增产3~5公斤皮棉,在水肥条件好的高产棉田增产幅度和经济效益更大。地膜覆盖棉花的突出特点是早发稳长,主茎生长发育快,叶片分化快,前期叶面积大,果枝出生早,因此现蕾早,开花早,成铃早,吐絮早,霜前花率高。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增产措施,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膜覆盖棉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近来发展的一项新的植棉技术,我省1980年开始试验,1982年试验示范面积达三万亩,今年发展到61万亩。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棉花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可增产30%—50%,每亩净增收26.5—70.2元,增产效益是相当显著的。但是,地膜覆盖在麦棉套种中应用效果如何呢?目前国内外研究甚少。小麦和棉花是黄淮海平原的两大优势作物,尤其是我省的优势作物,近年来,随着肥水条件的不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有盐碱耕地86.6 × 104hm2左右,要改造利用,以植棉的经济效益较好.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搞好盐碱地植棉,我们于1998~1999年在广饶、寿光、博兴、临邑进行了盐碱地规模植棉示范基地建设.两年植棉2.35×104hm2,平均666.7m2产皮棉66.3kg.经过两年的试验和实践,制定出盐碱地棉花丰产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的核心是选择最佳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以取得最佳的节水压盐效果,选用抗盐品种并利用抗盐剂和地膜覆盖促进全苗和壮苗.该技术适合有一定水浇条件特别是能保证播前压盐造墒的盐碱棉田应用.  相似文献   

6.
鲁北棉区是山东省棉花主产区,盐碱地植棉是这一区域最大的植棉特点。滨州市常年植棉面积13万公顷左右。其中80%左右的棉田为盐碱地,长期生产实践表明.棉花已经成为这一区域的优势作物,是目前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但是,由于气候、土质、品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棉花播种出苗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塑料薄膜在生产上的大量推广应用,一个以地膜覆盖为中心的棉花栽培新体系,正在我省逐步形成和完善。据1983年统计:全省植棉面积84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25斤;其中覆膜棉田33万亩,亩产皮棉160斤,仅这一项全省就增产皮棉20余万担。  相似文献   

8.
在重盐碱地棉田,采用老沟种植,可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盐碱危害,对棉花播种保苗、早发增产有明显的效果。该项措施简单易行,经济有效,为开发利用盐碱荒地植棉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植棉新技术,包括棉花优良品种和种子、轻简育苗移栽、机械化采收技术,棉田节水灌溉、盐碱地植棉、简化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棉花长势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服务取得的效果。此外,就品种种植和化学调控两方面进行了国内外比较研究,并对简化栽培需求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前言棉田地膜覆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栽培新技术,通过本调查和防治实验,试图了解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对苗期病害的影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棉田棉苗病害的消长规律以及种子消毒在地膜覆盖棉田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黄淮海平原有盐碱耕地5000多万亩,其中山东省1800多万亩;山东省还有盐碱荒地500多万亩,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棉花是盐碱地的优势作物.提高盐碱地的植棉技术,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棉花,对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盐碱土含有过量的可溶性盐类,对棉花萌发出苗和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可导致棉花缺苗断垄,迟苗晚发,劣质低产.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后,虽然解决了盐碱地棉花低产变中产问题,但由于常规的地膜覆盖栽  相似文献   

12.
发展盐碱地植棉对于缓解我国粮棉争地矛盾、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制定滨海盐碱地植棉关键技术的同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技术,包括盐碱地棉田改良与培肥、棉花适当晚播、适增播量、加强苗期管理、雨季及时排涝等。本文对这些配套技术作了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3.
威县是河北省第-植棉大县,自1983年以来,植棉面积始终位居全省第-位,2008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51000 hm3,占到耕地面积的80%.同时,威县又地处冀南棉区黑龙港流域,全年≥10℃的积温4000~4600℃,连续天数195~220天,是传统的春棉单作区,这种一年一作植棉方式限制了土地产出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棉田的植棉效益,拓宽棉农的增收渠道,威县广大农业技术工作者,积极探索棉田套种各种高效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其中杂交棉行间套种洋葱,实行棉花-洋葱地膜覆盖种植模式是增收效果最好的棉田套种模式之一,该模式在杂交棉等行大垄全密度高产栽培的前提下,在棉花行间地膜覆盖洋葱,亩收洋葱2500~3500 kg,亩增效益1200~1800元.其主要的技术思想和配套管理技术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麦棉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在目前植棉效益低的情况下,结合棉花、西瓜新品种的推广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稳定了棉花生产,提高了农民收入,深受农民欢迎。介绍了麦棉瓜间套模式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安徽淮北平原盐碱地及砂姜黑土上的棉花产量,于1983—1985年在该地区进行了棉花增产技术的开发研究。主要技术措施有:(1)更新棉花品种;(2)采用区域化和规范化棉花栽培技术,包括地膜覆盖和田间管理技术;(3)改善棉田生态环境。通过试验获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还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 硼素是棉花生育中必需的一种微量营养元素。我区试验研究与大面积施硼实践结果表明,一般棉田喷硼2至3次,棉花增产15%左右。1984年全区棉田喷硼面积达60多万亩,占植棉面积的30%以上。因此,推广棉田喷硼技术是一项施用安全(无毒害)、投资少(每亩4至6角)、效益大(一般亩增产15斤皮棉、增收20元)的经济植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但由于地膜覆盖人工除草困难,致使杂草丛生,草荒严重,有些杂草能戳穿地膜生长,地膜被破坏后,透风、漏气不能保温,严重地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是覆膜棉花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1985—1986年进行了地膜覆盖棉田化学除草试验,找出了防除杂草效果好,对棉花安全的化学除草剂:杀草净、拉索、稳杀得和盖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好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栽培是一项促进农作物早熟增产的农业技术措施。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棉花、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和主要蔬莱、水稻等粮食作物上,经试验、示范推广,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下面有些数字情况可以说明。 1.植棉产量高:新疆建设兵团推  相似文献   

19.
分析盐碱地棉花产量低,效益小等不利于棉花生长的客观因素,提出了盐碱地棉花地膜覆盖增产幅度高,效益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棉花是任丘市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前,任丘市多数棉田存在单产不高、植棉效益不理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其实,棉花的增产潜力是很大的,总体上也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投入,关键在于棉田管理上,应采取科学种田技术,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