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河南省造林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河南省造林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造林成活率低 ,造林保存率低 ,树种、林种结构不合理 ,造林形成的林分质量不高等 ,并对产生造林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科学规划 ,合理配置树种 ,提高科技含量 ,强化管理措施 ,完善造林机制 ,增加资金投入 6项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胶东地区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层薄,营养贫瘠,降水不均匀,尤其近年来持续干旱。本文作者通过多年来在胶东地区低山丘陵地的育苗、造林实践,总结了胶东低山丘陵地的人工播种造林技术。一、树种选择(一)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二)因地制宜地确定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乔木和灌木的合理比例,选择多树种造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相似文献   

3.
北方石质低山阳坡造林的好树种—栓皮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气候干燥,降水量低且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石质低山阳坡土壤干旱、贫瘠、土层薄、石砾多,造林比较困难,尤其是不易确定造林树种,因为一旦树种选择不当,不仅造林成活率受到影响,而且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造成种苗、人力和时间的大量浪费,土地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北方石质低山阳坡造林中,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对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鄂北岗地的造林树种,提高造林成效,采用样地调查方法对2018年鄂北岗地“精准灭荒”工程造林项目进行了调查,比较各树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造林第二年生长情况,结合主成分分析并聚类,综合评价各树种的造林效果。结果表明,11个造林树种间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盖度、新梢生长量及中心干枯死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油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最高(96.7%±2.0%、94.9%±2.7%),湿地松盖度最大(0.097±0.011),刺槐一年生梢最长(39.8 cm),油茶、湿地松、柏木中心干枯死率低;造林指标的综合评价值(D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油茶、湿地松、女贞、柏木、刺槐、栾树、桂花、重阳木、银杏、樟树、槲栎。通过聚类分析将11个造林树种分为4 个类群,最适宜的树种为油茶、湿地松和女贞,比较适宜的树种为柏木和刺槐,适宜性差的树种为栾树、桂花、重阳木、银杏、樟树,不适宜树种为槲栎。油茶、湿地松、女贞、柏木、刺槐综合表现较优,可作为鄂北岗地造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5.
赵玉堂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112-115
洱海东面山造林绿化树种和造林模式单一 ,保存率低 ,绿化效果不明显。提出洱海东面山造林树种选择要考虑的 6个因素 ,选择了云南松等 2 0个树种 ,并介绍了其相应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石灰岩山区干旱瘠薄,林地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实施山地造林是恢复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2011年3月,在新泰市汶南镇岩庄试验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进行荒山造林,研究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2015年7月,对实验区开展调查。结果表明:黄栌、连翘的蓄水效益较好,海州常山、扶芳藤蓄水效益较差;总体来说,土壤蓄水效益的顺序为阔叶树种灌藤树种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7.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高寒、干旱,自然条件严酷,可供造林的树种相对较少。由于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地理方面差异较大,而每个树种又有其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征和适生条件。近年来,某些地区违背自然规律,在树种配置、树种的搭配、造林的季节等方面没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和适时造林,因此出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低,甚至是事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最佳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土层瘠薄 ,且多数为石质山区 ,所以造林成活难度大 ,保存率低 ,林木生长状况欠佳 ,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 ,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本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从几个树种中选出耐干旱的适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林区气候干旱,地貌以土石山地为主,造林难度大且成活率低。从造林树种、造林模式、苗木选择以及造林地整理、造林后抚育等方面介绍了五台山半干旱土石山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荒山尤其是干旱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介绍了荒山造林过程中如何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荒山造林成活、成林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石灰岩石山地区,岩多土少,干旱易漏。夏天温度高,石壁辐射燥热,岩面气温高达70℃;冬天温度低,散热快,造林难度较大。造林树种必须具有能适应这种特殊条件的特性,才能生存和发展。大青山实验局石山树木园经过多年造林试种,初步筛选出50多种适应石山环境的造林树种,现择其主要树种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当前主要是用实生苗造林。由于桉树是异花授粉树种,而且桉属树种繁多,种间和种内都很容易杂交,生产的种子优劣不一,用实生苗造林的林木分化大,产量低、质量差。为了提高桉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我国在七十年代初期曾试验用扦插育苗技术对桉树进行树种改良。由于桉树是扦插难生根的树种,加上当时的技术落后,扦插的最高成活率只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神木县土石山区常绿树种造林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苗木选择、鱼鳞坑改造、改变浇稳根水次序等技术措施,使常绿树种的造林成活率由60%提高到9l%~93%,为大面积栽培常绿树种探索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萌芽更新造林具有生长快、节省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益等优点,对萌芽力强、实生苗造林成活低的阔叶树种在闽南地区造林中广泛应用,如红椎、闽粤栲等,均取得较好造林效果。巨尾桉(E.grandisx×E.urophylla)作为南方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树种,它是选用巨桉、尾  相似文献   

15.
李颖 《安徽林业》2003,(4):17-17
杨树是平原地区造林绿化的主栽树种,常规造林采用2年生裸根苗,大水、大苗、大穴栽植.但受气候、土壤、水源的影响,往往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6.
针对赤峰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造林成活率低的实际情况,从如何进行风沙地造林整地、造林树种选择、初植密度及配置、苗木规格、造林季节选择等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风沙地造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造林质量是云南省长防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率低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本文就立地类型划分、树种选择以及就地客土、团状造林等方面对造林技术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但造林工作中仍存在林地空间利用率低、树种结构单一、抗逆性弱、景观效果差等问题。笔者介绍了提档升级造林的概念和适用区域,并从前期调查、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模式与密度、造林整地、面积与资金、抚育管护、检查验收等方面总结了提档升级造林的关键技术,旨在为造林工程的建设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1造林地选择冠下造林适宜择伐后林分保留木少(一般不足200株 hm2),林内天然更新差,幼苗、幼树少(不足500株 hm2),郁闭度小,立地条件好,土壤湿润易更新等地段。选择造林时,必须做到适地适树的原则。2造林树种选择由于林内光照强度小,通风不良,地表温度低,林内土壤疏松,腐殖质含量高,肥力大,水分充足,因此需要选择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耐湿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的树种。在我省东部林区,适宜冠下造林的树种主要有红松、云杉(红皮臭)、水曲柳。现将这些树种的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简介如下:2 1红松是中性树种,喜深厚肥…  相似文献   

20.
秃杉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适宜在南方低、中山造林。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国内外重要造林树种的引种驯化”已将它列为攻关课题。它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材质轻软、结构细,纹理直等特点,可供建筑、家俱、造纸等用,也是营造风景林、水源林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