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蓟马为害柑桔在美国和日本等国较为普遍而严重 ,对柑桔果实外观损害较大 ,降低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对此虫的报道较少 ,未引起重视 ,但近来有些生产者送来一些既不像锈壁虱为害也不完全像侧多食跗线螨取食症状的果实样品 ,经我们检查认为 ,是蓟马为害所致。为使广大果品生产者和果树技术人员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其为害和发生特点 ,以便更好地控制这种害虫 ,现将其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于后 ,供参考。我国为害柑桔的蓟马有多种 ,其中以柑桔蓟马、花蓟马和茶黄蓟马等 3种较常见。除虫体较大的花蓟马成虫体长约 1mm外 ,其余均较小。柑…  相似文献   

2.
葱蒜类蔬菜田蓟马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害葱蒜类蔬菜的蓟马有葱蓟马和葱带蓟马两种,均属缨翅目蓟马科昆虫。 1寄主植物 葱蓟马除危害大葱、大蒜、韭菜、洋葱等百合科蔬菜外,还危害豆科、茄科、禾本科、锦葵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葱带蓟马仅危害大葱、大蒜、洋葱、韭菜等百合科蔬菜和其他百合科作物。  相似文献   

3.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ood)属缨翅目,蓟马科,是茶树的害虫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该虫也为害柿、葡萄和柑桔。目前,茶黄蓟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红蜘蛛的柑桔第二大害虫。据报道,茶黄蓟马主要分布在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以及朝鲜、东南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我国的台湾省。  相似文献   

4.
正西花蓟又称苜蓿蓟马,属于缨翅目锯尾亚目蓟马科花蓟马属,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目前已在欧洲、非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69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报道。西花蓟马为多食性昆虫,寄主范围广,目前已知的寄主植物有66科200多种。1危害性对蔬菜的为害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直接为害,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植物的茎、叶、花、果,导致花瓣退色、叶片白色褪绿斑点、皱缩,茎和果则形成伤疤,最终可能使植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5.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有记述的蓟马种类约6000多种,我国记录的蓟马种类约400种,蔬菜上发生的蓟马种类有20多种,其中8。10种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目前以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和花蓟马为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在各地发生的西花蓟马对蔬菜造成较大危害。由于蓟马个体小,并具有隐蔽性,肉眼难以观察到,同时繁殖速率快,种群数量大,成、若虫除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外,还传播番茄斑点萎凋病毒等多种病毒病,对农作物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境内杧果、荔枝、龙眼和柑桔等4种果树主产区花期蓟马进行了采集调查。结果表明,杧果、荔枝、龙眼和柑桔4种果树花期分别采集到蓟马6 848、4 078、4 427和3 790头,经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共有12种蓟马,隶属于锯尾亚目(Terebrantia)蓟马科(Thripidae)5属10种和管尾亚目(Tubulifera)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1属2种。其中杧果花12种,荔枝花5种,龙眼花6种和柑桔花7种。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在调查的4种果树花期蓟马中均为优势种,占比分别为38.38%,69.10%,51.66%和48.23%。  相似文献   

7.
蔬菜常见蓟马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我国蔬菜上发生的蓟马有20多种,其中有8-10种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分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蓟马亚族(Thripina)中的两个属。蓟马属中为害较重的有烟蓟马(Thrips tabaci)、棕榈蓟马(T.palmi)、黄蓟马(T.flavus)、黄胸蓟马(T.hawaiiensis)、葱蓟马(T.alliorum)和色蓟马(T.coloratus);花蓟马属中为害较重的有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dentalis)、花蓟马(T.intomsa)和禾蓟马(F.tenuicornis)。其中,棕榈蓟马和西花蓟马是外来入侵种,其余是我国本地发生种。目前以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葱蓟马和花蓟马为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气候条件和柑桔品种结构与我国都很相似,故日本柑桔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和防治经验对我国就很有参考价值。1日本柑桔病虫害的发生简况近年来,日本柑桔病虫害的发生以黑点病(Diaporthccitri)和桔全爪螨最为严重,其次是灰霉病、茶黄蓟马、桔锈螨、杨星天牛(Anoplophoramalaslaca)和粉蚧类[主要是日本臀纹粉蚧(Planococcuskraunhiac)、柑桔粉蚧及桔小粉蚧等]。另外,疮痂病、溃疡病、矢尖蚧、茶半跗线螨、黑刺粉虱、蚜虫类(主要是绣线菊蚜、棉蚜和桔蚜)、潜叶蛾等亦有一定为害。2日本柑桔主要病虫害的防治2.1黑点病5~9月间降…  相似文献   

9.
柑桔木虱的习性与黄龙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黄龙病的危害和防治,是当前华南柑桔生产技术中的主要矛盾。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一种主要媒介昆虫,较全面地认识柑桔木虱的习性特点,对理解木虱和黄龙病的关系,以及预防病害的发生均为重要。 一、柑桔木虱的习性特点 柑桔木虱除寄居于柑桔属的果树外,也寄居于金柑、枳、九里香、黄皮、广东酒饼勒和  相似文献   

10.
蓟马属于昆虫纲,缨翅目。因本目昆虫有许多种类常栖息在大蓟、小蓟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蓟马。个体小,行动敏捷,能飞善跳,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花蜜,或以植物的嫩梢、叶片及果实为生,成  相似文献   

11.
大棚蔬菜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地区大棚栽培蔬菜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天敌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春茬甜椒在定植30 d内,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但进入开花期,其数量迅速增长,到6月后持续保持在高数量水平。秋茬甜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明显低于春季,也主要集中在花中取食。西花蓟马的天敌有瓢虫类、草蛉类和花蝽类,以花蝽类昆虫最多,并对西花蓟马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棉大卷叶螟[Haritalodes derogata (Fabricius)],异名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又名棉褐环野螟、棉卷叶野螟、棉卷叶螟,俗名棉卷叶虫、打包虫、裹叶虫等,属鳞翅目草螟科,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多食性害虫,国外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菲律宾、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美国(夏威夷)、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国内除新疆、青海、宁夏及甘肃西部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特别是长江流域发生较为严重,曾是棉花的重要食叶性害虫。寄主除棉花外,还包括黄秋葵、冬葵、蜀葵、熟秸花、苘麻、木芙蓉、木槿、木棉、扶桑花和梧桐等植物。  相似文献   

13.
微型水仙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月霞  王苏玲 《园艺学报》1996,23(3):274-276
用引自日本的微型水仙进行了CiemsaC_带带型分析,发现其42条染色体均显带,其中除1条长染色体只在长臂上显示端带外,其余41条染色体两臂均显端带;5条长染色体除具两个端带外,还在长臂上显出一个近端带,其中1条长染色体除显示上述带型外,还在长臂上多显示一个中间带;6条短染色体除两臂均显端带外,还显示有着丝粒带。从带型的多型性判断,该水仙可能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基数为7的六倍体;根据中国水仙染色体显带者较少,且基数主要为10推断,它和微型水仙的亲缘关系较远;也表明,C—带分析技术在水仙染色体组型分析、分类及起源研究中可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4.
张权炳 《果农之友》2006,(10):34-34
网纹绵蚧目前在四川和重庆的少数柑桔园中出现程度不同的危害,树势受损,还诱发严重的煤烟病.其雌成虫和若虫主要在柑桔叶片(尤以叶背面)和小枝上取食柑桔养分和水分,尤以新叶和新枝上较多,个别虫体有时也在果和果梗上取食.叶片受害处常呈褪绿黄斑.它分泌的排泄物--蜜露还诱发严重的煤烟病,使枝叶和果实表面覆盖很厚一层黑色霉层,严重影响光合效能和降低果实商品价值,网纹绵蚧危害严重削弱树势,降低产量,严重时枝叶干枯和死亡.除柑桔外,它还取食苹果、枇杷、茶、油桐、夹竹桃和桅子花等.  相似文献   

15.
<正>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又称拱拱虫、量寸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该虫是杂食性害虫,除为害茶树外,还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和杂草等。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  相似文献   

16.
柑桔星天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天牛是植食性昆虫,据资料显示,世界已知2500种以上,中国已知2000多种。常见的天牛害虫种类有红颈天牛、斑虎天牛、绿天牛、星天牛和褐天牛等。我县柑桔上以星天牛为害为主,是柑桔  相似文献   

17.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有记述的蓟马种类约6000多种,我国记录的蓟马种类约400种,蔬菜上发生的蓟马种类有20多种,其中8~10种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目前以西花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和花蓟马为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在各地发生的西花蓟马对蔬菜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18.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为杧果蓟马优势种。利用昆虫行为观察仪,在杧果嫩叶、老叶、花穗及小果等不同杧果组织互为食物及气味源条件下,观察蓟马的转移活动情况。结果表明,以花穗为食物,分别以嫩叶、老叶及小果为气味源,蓟马活动不活跃,转移到气味源的虫量均显著低于剩余虫量,最高转移率仅为37%;而以花穗为气味源时,转移率上升为50%。以小果为食物时,茶黄蓟马显著偏向花穗,转移率达62%。当以嫩叶为食物,蓟马向气味源转移的虫量均显著少于保留在嫩叶上的虫量,向花穗转移率最高,为41%。以老叶为食物,蓟马显著地向花穗和小果气味源转移。茶黄蓟马对杧果不同组织偏好程度不同,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出现偏好食物时会显著向偏好食物转移,又以向花穗转移行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蓟马(thrips)是缨翅目(Thysanoptera)昆虫的总称,有7 400 多种,其中约有1% 的种类可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西花蓟马〔Frankl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花蓟马〔F. intonsa(Trybom)〕、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和烟蓟马〔T. tabaci(Lindeman)〕等是世界性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蓟马类害虫为锉吸式口器害虫,主要为害辣椒、黄瓜、豆类、番茄等蔬菜及玫瑰、桃、杏、石竹、红掌等园艺作物,若虫和成虫均可取食植物叶片、花器、果实、嫩枝甚至果荚,造成叶片破损、皱缩扭曲,甚至黄化、干枯、枯萎,花器出现白色斑点或变成褐色,果实受害多留下创痕,甚至造成疮疤,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实和花卉的商品和观赏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蓟马是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病毒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蓟马本身的危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除办法。例如西花蓟马、烟蓟马等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列全世界10 种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的第2 位,曾在美国夏威夷、巴西、意大利和南非大流行,导致番茄、莴苣等作物近乎绝产。近年来的田间调查显示,蓟马类害虫的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对保护地栽培的园艺作物构成巨大威胁。2010年震惊全国的海南“豇豆事件”,就是由于菜农使用高毒农药防治蓟马所致,如何有效防治蓟马已成为我国园艺作物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柑桔属、金柑属和枳属若干个种或品种的染色体数目。结果看出,除枸橼(Citrus medica L·)2n=20n,早桔(C. reticulata Blanco)2n=18、36金豆(Fortunello hindsii Swingle)2n=18、20,四季桔(F·obivata Tanaka)2n=18、20外,其余试材均为2n=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