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猪成活率的高低,是生猪业发展的关键。冬季是仔猪死亡的高发季节,因此加强仔猪冬季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1搞好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很高。寒冷的条件可使仔猪冻死,也是压死和红、白痢诱发的重要因素。搞好保温工作是提高冬季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冬季气温低,初生仔猪皮薄毛稀,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若出生后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正仔猪成活率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哺乳仔猪由于抗病能力较弱,出生后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给猪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严寒的冬季,天寒地冻,严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从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出一些心得,在此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时期是出生后头3d,约有60~80%哺乳仔猪死亡发生在这3d里.在这3d引起仔猪死亡原因很多,最主要有:虚弱、寒冷、饥饿、挤压、疾病综合征等,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防止挤压、预防腹泻、提高免疫力对提高成活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冬季天气寒冷,仔猪出生后如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那么,冬季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呢?  相似文献   

6.
董新月 《中国猪业》2010,5(12):39-40
仔猪成活率是养猪生产的基础,是发展数量、提高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特别是在冬季,气候比较寒冷,而哺乳仔猪的抗病能力比较弱,若出生后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给猪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饲养管  相似文献   

7.
做好仔猪出生后第1周尤其是前3天的管理,是减少产房非正常死亡,提高仔猪成活率,生产更多优质、健壮断奶仔猪的关键。文章针对规模化猪场产后3天内的仔猪饲养管理几个关键点进行探讨,希望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据笔者调查,初生仔猪体重低于06千克成活率不到20%,初生重075千克左右,成活率45%~50%,而且这部分猪即使成活下来,生长速度也非常慢,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提高仔猪初生重,其次抓好提早补料和早期断奶。现代仔猪饲养管理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1 仔猪出生至1周内的饲养管理 据调查仔猪的死亡65%~75%是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母猪压死、踩死、仔猪窒息、弱小仔猪吃不到奶或寄养不当而饿死、下痢死亡、冬季冻死等等。仔猪出生至一周内的饲养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11 母猪分娩要接助产,特别…  相似文献   

9.
仔猪的成活率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相关的猪养殖者应该提高仔猪饲养技术,以提高饲养效益.本文从母猪生产前后的饲养管理和仔猪新出生阶段及断奶期的饲养管理两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并分析了提高断奶重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个肉猪的生产饲养大国,也是一个猪肉产品的消费大国。猪肉产品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大量的能量物质,也大大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菜品体系。仔猪的生产和出生后的成活率、死亡率关系到育肥猪的存栏量,关系到饲养场、饲养户的生产成本和饲养猪的收益,相应地也会影响到人们的一日三餐。所以仔猪的饲养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和饲养管理技术的一个重要高度,想方设法保证提高仔猪的出生成活率,降低仔猪的死亡率,是饲养场和饲养人员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仔猪出生前,完全依靠母体供给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出生后,物质的供应和废物的排出必须通过消化道来完成。对哺乳仔猪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生长发育,在猪的饲养管理各阶段中占有重要地位。养育哺乳仔猪的任务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因此,要按照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12.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冬季寒冷、干燥,对保育仔猪的成活率有一定影响。要想提高冬季保育仔猪的成活率,加强饲养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梁婷 《兽医导刊》2019,(4):241-241
仔猪饲养管理是提升养殖效率和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工作,由于冬季气温降低会影响仔猪健康,养殖户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把握饲养管理要点,促进仔猪健康发育,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针对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生猪养殖行业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仔猪出生后脱离母体,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仔猪的饲养,必须根据其生理特点,为其创造宜适的生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方法,使仔猪成活率达到更高. 产活仔数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据有关资料分析,每胎出生的活仔猪数每增加1头,成活仔猪数则增加0.77头.因此,要选择繁殖力高的种猪,以提高仔猪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养殖业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仔猪的成活率则直接关系到生猪业的生存发展.冬季,由于寒冷条件或者多发疫病,仔猪容易出现死亡,所以,加强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为帮助生猪养殖者改进防护技术措施,使仔猪的成活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部起草了关于提高冬季仔猪成活率的相关技术指导,本文经过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哺乳仔猪成活率是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因此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生产更多优质、健壮断奶仔猪,成为生猪养殖户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有研究表明,65%的仔猪死亡主要在出生后3到5天内,本文针对规模化猪场,产后3天内仔猪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希望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猪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仔猪出生后体质弱的情况,提出在仔猪饲养管理中应采取提高仔猪初生重、过好初生关、及早补料、过好断奶关、做好疫病防治等技术措施,以有效的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仔猪成活率是影响母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提高成活率,可以显著地提高断奶窝重,增加饲养收益。我场在抓好仔猪一般性饲养管理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一、抓好一般性的饲养管理,做好基础工作。主要是做好仔猪保温、防压工作;生后及时让仔猪吃足初乳,以提高仔猪抵抗力;人工协助固定奶头,使仔猪均匀哺乳;  相似文献   

19.
冬季气候寒冷多变,很容易引发仔猪肠胃疾病和腹泻,造成高死亡率,给养猪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养猪产业的发展。做好冬季仔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对提高仔猪冬季成活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仔猪出生后的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1星期,死亡率常占总死亡率的60%。究其原因,主要有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自身抵抗力差发生黄痢、感冒等病致死。若能搞好仔猪出生后第1星期的饲养与管理,仔猪成活率就会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