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合同解除制度都有比较详细的规定。本文试从合同解除的条件、程序及后果等方面对两者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荣成 《农村电工》2004,12(10):16-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规定的关于各类侵权、合同及劳动争议等诉讼举证责任规则,自认的后果,举证时限制度,补强证据规则等规定必须引起供电企业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通过对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评析谈谈对《证据规定》若干条文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3.
签订一个合同,双方当事人首先应当就合同的各项条款,通过相互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建立合同关系。根据《合同法》第12条的规定合同中一般应当包括8项基  相似文献   

4.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十八条对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定了一般规则: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合同双方对合同履行地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正购售电合同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合同法》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购售电合同是购售电各方约定,为实现电力产品的价值,由售电方转移标的物电能的所有权于购电方,购电方支付电费的协议。购售电合同具有的特征主体特定。根据《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相似文献   

6.
3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这部法规是对已执行了整整1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一次细化,新规定大大增强了《消法》的可操作性,更有利于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商家承诺严于国家法规也要履行规定把消费者反映强烈的格式合同和不平等条款作为了宣战的重要目标。规定第一条指出,经营者与消费者作出履行义务承诺约定的或者经营者向消费者作出承诺的,约定或承诺内容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严于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按照约定或者承诺履行;内容不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并…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多年从事法律工作的律师,笔者曾亲眼见到过供电企业在设备采购合同中因把关不严、审查不细等形成诉讼,有些甚至导致败诉。本文侧重于实务角度,从容易发生歧义的环节,浅析设备采购合同应重点防范的环节,有哪些具体的法律规定,如何应对和防范法律风险。1设备采购合同的定义设备采购合同(以下简称采购合同),是人们对买卖合同的俗称,其真正的法律定义为买卖合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8.
1 格式条款《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同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签订农副产品购销合同的依据是《经济合同法》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条例》,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名称应使用国家规定的名称。如粳米就标明是粳米,中籼米就是中籼米,杂交稻米就标明是杂交稻米,不能统称为大米,以免交货时扯皮。(2)产品的数量和计量单位要清楚、...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供用电合同作为典型的格式合同,在给供电企业带来了便捷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来法律风险。供电企业如何及时发现并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在司法实践中,无效合同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是经常面对的缠绕不清的一些法律上的纠纷。我国现行法律对无效合同能否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也是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下面,结合工作体会分析如下:一、存在的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无效合同的确认应该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其理由是:当事人主张合同无效,其主要目的是追求无效合同的法律后果——返还财  相似文献   

12.
<正>《高压供用电合同》是供电公司与高压用电客户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在正式供电前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它的法律依据是《合同法》、《电力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它是关于财产归属和利用的法规,功能在于明确财产所有、充分发挥财产的效用。《物权法》中规定的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和担保物权制度,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物权法》的实施也必将对电网企业在电网建设的征地、拆迁、通道占用、环境评价等方面带来新挑战。本文依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是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但对农机用户来说,最好与经营者签订书面合同.之所以强调要签订书面合同,是因为合同是一种契约,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证据.如果经营者未履行合同的约定,就要承担合同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请问如何理解网改中的农村居民用电户的产权分界点?是接户线最后支持物为分界点,还是接户线第一支持点为分界点?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供电营业所 王臣川)王臣川同志: 我认为,以上两个方案都不是问题的核心与要害。 《电力法》第27条规定:“电力供应与使用双方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制定的《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签订供用电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法》第178条规定:“供用电合同的履行地点,按照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供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为履行…  相似文献   

16.
电费违约金的法律规定及冲突 电费违约金指用户在供电企业规定的缴费期限内未缴清电费时,应承担电费滞纳的违约责任。《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缴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从逾期之日起,每日按照电费总额的1‰至3‰加收违约金,具体比例由供用电双方在供用电合同中约定;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缴仍未缴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险法》规定 ,保险合同成立后 ,在法律无特别规定或另有约定的情况下 ,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因为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具体来说 ,如果投保车辆出险 ,车主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 (例如已经通知了保险公司 ,并且提供了必要的单据和证明 )。但是保险公司不按约定支付保险赔款 ,车主可以用书面形式与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辆保险合同 ,退还剩余的保费 ,即车主可以得到从解除保险合同日至合同期满这一段的保费。同时 ,解除保险合同不能灭失已经开始的保险责任。在合同解除日以前保…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成立后,在法律无特别规定或另有约定的情况下,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因为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具体来说,如果投保车辆出险,车主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履行了义务(如已通知保险公司,并提供了必要的单据和证明),但是保险公司不按约定支付保险赔偿款,那么车主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与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辆保险合同,要求退还剩余的保费,即车主可以得到从解除保险合同日至合同期满这一段的保费。解除保险合同不能灭失已经开始的保险责任,即在合同解除日以…  相似文献   

19.
供用电双方在供电前通过《供用电合同》对电费违约金的设定,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电费违约金条款,可以使用电客户预知逾越合同约定日期交纳电费的后果,事先了解违约可能承担的责任大小,有利于督促并引导用户依法按期交纳电费,是供电企业搞好电费回收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法律手段之一。为了充分发挥该项法律制度的应有功效,供电企业与所有的用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时都必须力求完善,切莫忽视《合同法》对违约金制度的规定,注重与用户对电费违约金条款进行具体明确的约定。  相似文献   

20.
签订《供用电合同》时首先应审查用电申请方资信状况,准确地确定合同签订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供电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工作人员对如何确定《供用电合同》用电方主体问题,认识不清,常导致所签订合同效力出现问题。本文就几种常见的用电申请形式,对如何确定合同中用电方主体进行探讨,以便签订有效合同,确保电费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