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对鹤首葫芦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宁宏  王勇  刘芬 《北方园艺》2011,(22):122-123
采用含药培养基法、抑菌圈法测定生菌素、多菌灵、如特克利、甲霜(嗯)霉灵、(嗯)霉灵5种供试杀菌剂对鹤首葫芦枯萎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 1 300倍液、54.5%如特克利WP 800倍液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100%、91.88%,抑菌圈平均直径分别为16.50、31.00mm,药剂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用5种药剂,采用含药培养基法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进行了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纳米Cu2O和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率达100%,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74%和100%。以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最为显著;纳米Cu2O较纳米CuO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北方地区茄子枯萎病是危害茄子的主要病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试验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茄子枯萎病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复原·噁霉灵苯醚甲环唑势克甲霜灵·锰锌多菌灵满穗噻呋酰胺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百菌清。  相似文献   

4.
用20%沼液、25.75%多抗·福美双、30%琥胶肥酸铜、30%甲霜·噁霉灵和32%精甲·噁霉灵等药剂进行了定植前蘸根处理防治芹菜根腐病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蘸根药剂都能够提高植株抗病性,对芹菜根腐病、斑枯病、菌核病、软腐病等病害均有预防和防治效果,其中30%甲霜·噁霉灵蘸根,防治芹菜土传病害根腐病效果达到95%...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茄子枯萎病是危害茄子的主要病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试验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茄子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对茄子枯萎病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复原·噁霉灵>苯醚甲环唑>势克>甲霜灵·锰锌>多菌灵>满穗噻呋酰胺>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百菌清.  相似文献   

6.
以感黄瓜枯萎病的病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形态观察;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测定了12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室内抑制效果较好的7种化学药剂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感黄瓜枯萎病病菌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抑菌效果最好的是36%噁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抑制率为93.92%,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62.5%精甲·咯菌腈悬浮剂1 500倍液和99%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抑制率分别为85.48%、81.20%和80.45%;8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99%恶霉灵粉剂3 000倍液和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79.48%~93.61%,可作为土壤处理剂防治黄瓜枯萎病,而且对黄瓜安全无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苹果轮纹病菌对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腐霉利的敏感性现状,建立敏感基线。【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106株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省份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腐霉利对供试的10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的EC50值差别不大,在0.327 0~3.322 8 mg·L-1,平均EC50为(1.289 1±0.060 0)mg·L-1,呈连续性偏正态分布,可以作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其中,陕西省的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程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和河南省,山东省的敏感性最低,山东省的EC50平均值是陕西省2.63倍。【结论】田间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性水平较高,未发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性群体,所测得的EC50平均值可作为苹果轮纹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8.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防治苹果疫腐病的有效杀菌剂。【方法】采用先施药后接种和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室内离体‘富士’苹果果实上测试了13种杀菌剂保护果实免受疫腐病菌侵染的保护效果和抑制病菌在果实内生长扩展的内吸治疗效果。【结果】所测试的13种杀菌剂都能有效保护果实防止疫腐病菌侵染,保护效果达100%;其中,氟菌·霜霉威、噁霜·锰锌、烯酰吗啉、氰霜唑、吡唑醚菌酯、双炔酰菌胺和霜脲·锰锌7种杀菌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10 d以上,其余6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可维持5 d以上;当疫腐病菌侵入果实后,13种杀菌剂都不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扩展,防止果实发病,没有内吸治疗效果。【结论】所测试的13种杀菌剂在病菌侵染之前喷施都能有效阻止病菌侵染,持效期不短于5 d,在病菌侵染之后施用则都不能有效抑制病菌扩展致病。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剂混配对番茄茎基腐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几种药剂混配对番茄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番茄安全,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以处理1(68.75%银法利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防效最高,为94.02%,其次为处理2(10%氰霜唑悬浮剂+30%噁霉灵水剂)、处理3(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噁霉灵水剂)和处理4(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噁霉灵水剂),其防效都在9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建议用以上4种配方防治番茄茎基腐病。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应用于生产,系统研究了该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和碳氮源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菌在OM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在液体PDA中生长量最大,最佳产孢培养基为PS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均为25~28℃;光照时间和酸碱(pH 4~10)对病菌菌丝生长速度、孢子产生及萌发的影响不明显。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室内9种杀菌剂病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1.200 4 mg·L-1和2.623 9 mg·L-1;25%嘧菌酯悬浮剂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EC50和EC95分别为0.531 2 mg·L-1和2.974 1 mg·L-1。25%咪鲜胺乳油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杧果畸形病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生产纳米级杀菌剂是近年来农药研发的新领域。为了解纳米氧化亚铜(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配制了5个浓度的纳米Cu2O,分别为250、500、750、1 000、1 250 mg?kg-1,采用含药培养基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同一质量浓度的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对辣椒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质量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7以上|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和辣椒根腐病菌的EC50分别为135.4 mg?kg-1和706.2 mg?kg-1。纳米Cu2O对辣椒疫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异菌脲和腐霉利等为试验药剂,开展番茄枯萎病菌的抑菌试验,并对抑制效果好的药剂进行复配试验,筛选出对番茄枯萎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浓度及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咯菌腈对番茄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0.1μg·mL-1咪鲜胺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73.8%,EC50为0.02μg·mL-1;0.1μg·mL-1咯菌腈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为48.7%,EC50为0.17μg·mL-1。0.1μg·mL-1咪鲜胺和0.1μg·mL-1咯菌腈以体积比为2∶8进行复配时,抑制效果最佳,抑菌率为91.1%。研究结果对化学药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防治番茄枯萎病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几种内吸性杀菌剂对甜瓜枯萎病菌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2.267 1 mg/L和13.341 8 mg/L;而且枯萎病菌对多菌灵和氟硅唑的敏感性也较高;多菌灵和氟硅唑时枯萎病菌的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药以6:1和1:6混配,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集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枯萎病典型症状的鳞茎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和致病性测定,结合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及其r DNA-ITS、EF-1α、mt SSU和IGS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共享镰孢菌Fusarium commune。测定了光照、温度、p H、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条件包括温度为25~30℃、p H 8.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最适产孢条件包括24 h黑暗、温度为30℃、p H 10.0、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另外,24 h光照、24 h黑暗和12 h光照/12 h黑暗条件均适宜该菌的菌丝生长。在5种参试杀菌剂中,肟菌·戊唑醇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294 mg·L-1,噁霉灵的效果最差,EC50为39.359 mg·L-1。  相似文献   

16.
百合镰刀菌枯萎病防治药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18种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f.sp.lilii)的生物活性,50mg·L-1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WP)的抑菌率为74.12%,125mg·L-112.5%腈菌唑乳油(EC)的抑菌率为73.05%。通过盆栽试验(拌土法和浸球法)进一步测定8种杀菌剂对百合枯萎病的防治效果,40%菌核净WP、30%恶霉灵水剂(AS)、50%福美双WP2g·kg-1拌土,12.5%腈菌唑EC1g·kg-1拌土防治百合枯萎病效果良好,防效分别为100.00%、95.80%、83.33%和85.50%。其中,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菌核净和三唑类杀菌剂腈菌唑防治百合镰刀菌枯萎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抑菌和温室盆栽试验,就几种常用土壤杀菌剂对木霉菌防治甜瓜枯萎病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对镰刀菌及木霉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01和0.75mg·L-1;在土壤内木霉菌对福美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但田间防效并不理想;恶霉灵在田间使用浓度下与木霉菌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EC50为261mg·L-1;用2000、4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木霉菌繁殖数量增大;恶霉灵与木霉菌结合使用防治甜瓜枯萎病相对防效达79.27%,与单独使用恶霉灵相比可提高防效17.82%,与单独使用木霉菌相比,可提高防效63.24%。  相似文献   

18.
曾慧兰  卢其能  曾鹏远  李润根 《园艺学报》2018,45(12):2407-2416
采集龙牙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叶尖干枯病典型症状的植株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和回接,结合病菌形态学特征及其rDNA-ITS、LSU、TUB和RPB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探讨了病原菌对不同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处理等的反应,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牛肉浸膏,pH值为6,温度为25 ℃,致死温度为48 ℃,全光照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6种参试杀菌剂中,啶酰菌胺的抑制作用最强,半数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EC50)为0.011 mg · L-1;嘧霉胺的效果最差,EC50为2.168 mg · L-1。  相似文献   

19.
杨绍丽 《长江蔬菜》2014,(10):58-6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茄子褐纹病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供试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均有抑制效果,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0.025 2 mg/L;20%噻唑锌悬浮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63.933 9 mg/L;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70%丙森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8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34种果园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各药剂在不同试验浓度下对柑桔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苯醚甲环唑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03 6mg/L;戊唑醇次之,EC50为0.126 2mg/L;其次为氟硅唑、丙环唑、甲基硫菌灵、腈菌唑、唑醚.代森联、烯唑醇、异菌脲、咪鲜胺,其EC50均在1mg/L以下。此研究为田间大面积防治柑桔黑斑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