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保水措施的赤桉造林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年元谋县城西北小横山南坡进行了不同保水措施的赤桉造林效果试验。措施包括:薄膜覆盖,施保水剂;反坡沟整地;大翼豆覆盖;密植3300株/hm^2等。结果是反坡沟撩壕整地,3300株/hm^2密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1985-1991年对江西分宜县江下林场的毛竹林定位实验结果表明:竹林应在饱和立竹度条件下进行生产循环;影响产量的因子主要是土壤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全P和紧实度,证明采取松土施肥等抚育措施能显增产;江下毛竹林5个立地等级的合理经营密度依次为4950-5550、4350-4800、3450-4200、2400-3300、1800-2250株/hm^2;施用尿素225kg/hm^2的增产效应依立  相似文献   

3.
雷州林业局桉树短轮伐经营,每年采伐更新3300~4000hm2,采用传统的人工挖树头然后机耕整地的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用自行设计试制的TLC一E新式犁树头犁,实行犁树头整地联合作业,不但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而且能提高效率40倍,节约成本765元/hm2,林木生长比传统作业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密植超短轮伐为主的栽培经营试验,在全国12个省(区)、市建立了13个试区,26个试验点,共分5种自然类型。每公顷的造林密度一般为5000~10000株;沿海试区15000~20000株。轮伐周期1~2a;北方局部地区为3~5a。试验林的生物量较一般薪炭林提高3~5倍;西北地区为5~8t/(hm2·a);东北、华北7~10t/(hm2·a);华中地区6~20t/(hm2·a);西南10~20t/(hm2·a);南部沿海20~50t/(hm2·a)。同时从全国传统薪炭林树种和乡土树种中,筛选出60个优良树种,供各地选用。  相似文献   

5.
雷州林业局桉树短轮伐经营,每年采伐更新3300-4000hm^2,采用传统的人工挖树头然后机耕整地的作业方式已不能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用自行设计试制的TLC-E新式犁树头犁,实行犁树头整地联合作业,不但解决了生产上的难题,而且能提高效率40倍,节约成本765元/hm^2,林木生长比传统作业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对保山砂页岩发育的山地红壤进行不同整地方式营造蓝桉林,经过三年的监测研究表明:未整地自然土壤侵蚀量达1.657~1.402t/hm2·a,有机质流失量达80.483~68.113kg/hm2·a,土壤肥力退化显著;撩壕整地及挖塘整地造林当年土壤侵蚀量分别达3.366t/hm2·a及2.464t/hm2·a,均属轻度侵蚀级,第二年土壤侵蚀量为0.592t/hm2·a及0.367t/hm2·a为微度侵蚀。有机质流失量为75.811kg/hm2·a及47.122kg/hm2·a。随着桉树幼林生长,林地覆盖度和地表稳定程度增加,土壤侵蚀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地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8.
对参试的35.6hm2天然阔叶林伐后迹地进行菇耳专用林定向培育,通过树种选择、清杂、去高桩、补植、抚育、施肥等措施,4年后,幼树密度由2250株/hm2增加到7500株/hm2以上;活立木蓄积由1.5m3/hm2增加到42m3/hm2,平均生长量达10.1m3/hm2·a。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择整地、施肥、密度三个主要栽培措施作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整地、施肥、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密度>整地>施肥。密度是巨尾桉纸浆材丰产的关键措施;在较好的立地上,巨尾桉纸浆材丰产林的栽培可采用块状整地方式,规格为50×50×50cm;每穴施基肥:滤泥2.5kg+复合肥0.665kg;造林密度为1665株/hm2。  相似文献   

10.
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松造林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沙松生长的条件是:造林密度为6600株/hm^2;山下部,阴坡半阴坡;整地方式为边整边造。  相似文献   

11.
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应选择下阴坡、半阴坡的中下腹下缓坡、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实行顶浆造林。栽植密度:郁闭度在0.4-0.6时,2000-3300株/hm^2,郁闭度0.3以下时,3300-4400株/hm^2;0.6以上为1500株/hm^2左右。幼林抚育要进行5a,造林10a进行透光抚育伐,20a左右伐除上层阔叶树时,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阔叶幼树,从而形成高稳产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邵武市卫闽林场的16和18指数立地上,不同密度15年生杉木立木蓄积量和可生产的不同规格杉木原条出材量,进行经济核算,结果表明;16指数立木造林密度1410株/hm~2的立木蓄积量比同指数630株/hm~2密度增产69.0%;比18指数密度630株/hm~2的林分增产36.3%。该林分的综合经济效益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13.
闽北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适宜密度及轮伐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造纸原料林造林密度以3750株/hm~2较为合理,17年生时可保留2600—2700株/hm~2。轮伐期以26—30年为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广东省郁南县西江林场设置了4种株行距(1.7 m×4 m,2.0 m×4 m,2.5 m×4 m,3.0 m×4 m)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1470、1250、1000、833株 ·hm-2)对0.8~7.8 a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林分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均有显著的影响;除0.8 a生的林分保存率外,其它年龄的林分保存率均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而降低,1470株 ·hm-2与其它3种密度间的林分保存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高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较小;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逐步递减,1470、1250株 ·hm-2与其它两种密度间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在2.8~7.8 a生时均存在显著差异;在7.8 a生时,以1250株 ·hm-2为造林密度的林分蓄积量最大,达195.0 m3·hm-2,分别比造林密度为1470、1000、833株 ·hm-2的林分高16.28%、5.86%和14.37%.以获得较高的林分蓄积量为目标,初步推荐1000~1250株 ·hm-2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5.
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营造技术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水曲柳可选择带状、块状、隔行或隔株进行混交造林、造林蜜度为红松3300株/hm^2,水曲柳4400株/hm^2,混交林中,水曲柳年均高生长明显高于纯林,达到57.6cm,红松略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6.
隔坡水平沟整地技术显著地促进了旱坡地核桃幼树的生长发育,6年生核桃地径平均达6.12 cm,树高221 cm,冠幅245.5 cm×238.3 cm,新梢长85 cm,新梢粗1.82 cm,核桃生长迅速的特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剖根试验表明,1年生核桃幼树根系水平分布达119 cm~126 cm,垂直分布达60 cm~65 cm,水平根条数达14条~15条;3年生时,根系水平分布已达到143 cm~156 cm,根系最大分布范围已经交接;6年生时,根系已经向下延伸至4 m以下的坡面。幼树期产量迅速上升,7年生时平均产量达2.56 kg/株,1 728 kg/hm2,达到了盛果期产量的57.6%.  相似文献   

17.
对印度引进的木豆晚熟品种ICP70 35 ,在怒江六库进行了不同整地方法的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木豆的单株产量以全垦整地方法为最高达 0 0 6 4kg/株 ,打塘整地方法最低为 0 0 38kg/株。通过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木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以全垦整地最高为 3773 2 0元 /hm2 ,种植沟整地次之为 2 932 6 0元 /hm2 ,打塘整地最低为 1971 90元 /hm2 。因此 ,在坡度较平缓、土层深厚的地块 ,宜采用全垦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在坡度较大的地带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宜采用打塘整地方法种植木豆。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 ,其病害的扩展、流行与马尾松毛虫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枯死松树数量平均为 77 879株 /hm2 ,比未受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对照 ) 17 2 73株 /hm2 ,多 35 1% ;次年 ,前者平均枯死松树达 2 0 4 8株 /hm2 ,为对照 2 89株 /hm2 的 6 0 8%。松毛虫危害加速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原因是 ,松毛虫危害松树 ,削弱树势 ;弱势的松树招引松墨天牛侵入并增殖加快松树死亡 ;次年大量天牛从“松毛虫危害松木”上羽化 ,侵染健康松林 ,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和流行。由此认为松毛虫危害是促使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 ,防治松毛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林晓芳 《林业科技》2012,37(6):35-37
对2011年尤溪县的遵林地类型及造林地的清理方式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造林地的主要类型是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两者分别占全部造林的45.9%、41.5%。在小班数量上,以宜林荒山荒地最多,非林地、采伐迹地次之,三者合计74.3%。目前林地的清理方式主要还是炼山、人工劈杂,在面积上分别占74.5%、2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