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除种皮与不去种皮的鸢尾种子之间的萌发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表现为开始萌发的时间,前者较后者明显提早;萌发百分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卡平方(χ2)独立性测验达极显著水平。可见,鸢尾种皮对鸢尾种子的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鸢尾种子的萌发受种皮内源抑制物、种皮透性和种皮机械阻力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樟子松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部位18种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萌发过程中种胚和胚乳的苯丙氨酸含量随发芽时间延长逐渐增高,胚乳内谷氨酸及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及天冬酰胺的含量随萌发过程的延长都有下降的趋势,而种胚中,前者在萌发的第6d达到最大值,后者在萌发过程中持续增加。胚乳和种胚内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在胚根突破种皮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研究温度、光照及盐胁迫对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 Pall.)种子萌发的影响,筛选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光照12h/黑暗12h 交替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0℃/20℃,最终发芽率为86.66%±0.58%,亚适宜温度为15℃/25℃;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属于光中性种子;盐分浓度50 mmol/L 时促进种子萌发,200~800 mmol/L时发芽率随盐浓度的增高而降低,800 mmol/L NaCl 胁迫下的种子复水后恢复发芽率为60%.温度是影响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重要限制因子;光照对喜盐鸢尾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其他盐生植物相比,喜盐鸢尾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其种子萌发特性体现出对盐生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气候箱控制的不同温度(10、15、20、25、30℃和35℃)下,研究了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和环境温度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系数、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二者对除萌发指数外的其他3个萌发参数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种皮对辽东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去除种皮后,辽东栎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增大(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除种皮的种子在15℃和20℃下萌发率较高(分别为95.0%和95.6%),在35℃下萌发率最低(27.5%);萌发速率系数随着温度升高有一定波动,在20℃下最大,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5℃下最大(分别为0.9和570.0),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逐渐减小,两者均在35℃下最小(分别为0.2和155.3)。未去除种皮的种子在30℃和35℃下萌发率均为0,在25℃下萌发率仅12.2%;随着温度的提高,萌发速率系数在20℃下最大(4 038.2),在25℃下又大幅减小;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在10℃下最大,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小,20℃条件下萌发指数值最小。  相似文献   

5.
影响树莓种子萌发关键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树莓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发现不同树莓种子具相似的解剖结构,即种子由胚、胚乳层、种皮及内果皮构成。分别剥离种子内果皮、种皮、胚乳后,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树莓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暴露一部分胚的种子在2周内萌发率均可达到100%,内果皮、种皮及胚乳层均显著抑制种子的萌发。研究所采用的树莓试材种子均不存在胚性休眠。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盐分(0、50、100、150、200和300 mmol L-1 NaCl)、干旱(0%、5%、10%、15%、20%、25%、30% 和35% PEG) 和种皮对沼泽小叶桦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濒危植物沼泽小叶桦 (Betula microphylla) 种子的萌发特征,旨在揭示其濒危的机制。结果表明,盐分、干旱与种皮及其交互作用对沼泽小叶桦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和萌发率达到50%的时间产生了显著地影响。种皮对沼泽小叶桦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不去种子时,沼泽小叶桦种子耐盐、耐旱的临界值与极限值分别为20.9mmol L-1和108.7 mmol L-1、0.4%和11.9%;去种皮时,沼泽小叶桦种子耐盐、耐旱的临界值与极限值分别为99.7mmol L-1 和304.0 mmol L-1、24.3%和28.01%,表明了去种皮显著提高显沼泽小叶桦种子萌发的耐盐性和耐旱性。阐明了沼泽小叶桦濒危的原因可能要归因于其较低的耐盐与耐旱性,同时种皮是其种子萌发的限制因子,为拯救濒危植物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脱落酸影响马拉巴栗种子发育及萌发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脱落酸与马拉巴栗种子的发育和萌发关系。以不同发育阶段的马拉巴栗种子和离体胚为试材,观测了种子发育中内源ABA含量变化和外源ABA对种子及离体胚的萌发影响。结果表明:马拉巴栗种子发育过程中,种皮、子叶和胚轴的AB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最高值出现在花后50 d,最高值分别为791.45、352.68和567.85 ng/g(FW),种皮中ABA具有向内扩散的趋势,含量始终高于子叶和胚轴。随着种子的成熟,种子对外源ABA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种皮ABA含量与种子活力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去除种皮能使萌发率和活力指数大大增加。可见ABA是马拉巴栗种皮内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且抑制作用随种子成熟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凤丹种子(Paeonia ostii)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凤丹种子种皮透水性、种胚形态和生活力、种子内源抑制物质活性的测定,研究凤丹种子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凤丹种皮降低种子吸水速度,但不影响最终吸水率,完整种子浸种56h种子吸水基本达到饱和,对凤丹种皮进行酸蚀或去皮处理不会提高萌发率,凤丹种皮不是休眠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凤丹种子生活力达95.6%,但种胚发育不完全,其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层积,种胚才能不断生长分化,完成后熟;种皮和胚乳中含有的萌发抑制物质对白菜种子和自身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种皮和胚乳中的抑制物含量和种类不同;300mg·L-1的外源GA3能够有效提高凤丹种子萌发率。凤丹种子休眠是由于种胚发育不完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内存在抑制物质引起的综合休眠。  相似文献   

9.
浙江楠种子休眠生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楠是我国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树种,其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胚发育完全,试验表明,除去种皮能很好萌发,离体胚培养时,种胚可迅速萌发,所以它的萌发主要是受到种皮阻碍。种皮中含ABA,通过层积其含量下降,但其种皮水浸提液并不影响已解除休眠及除去种皮的浙江楠种子的萌发。种皮透水性良好,而透气性差。用室温(1.5~11.5℃)或变温(15~25℃,15~30℃)层积21d,均可破除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层次发现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S.et Z.)种子休眠机理,以便为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促进其种子萌发提供依据,该试验以白菜(Brassica rapa var.glabra)的种子作为测定材料,对东北红豆杉种子种胚、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外种皮5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活性测定,比较研究了5部分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及胚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部分浸提液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物质,显著影响到白菜种子的萌发,另抑制作用会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部分浸提液的抑制作用相比较,种胚最强,其次为胚乳、内种皮、中种皮和外种皮。  相似文献   

11.
未经层积处理的桃种子用赤霉素(GA)处理,或去掉种皮,可以有效地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试验不仅进一步揭示了种皮对桃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且还揭示了种皮的抑制作用主要不是机械阻力,而是化学抑制物质的作用。试验还表明,经 GA 和去种皮处理的种子,萌发后在露地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这一试验结果为提早播种育苗,缩短育苗和育种年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猪牙花种子生物学特性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牙花种子成熟后经贮存则发芽困难。通过对种子形态、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种子萌发、种皮透水性、种子后含物显微化学观察、抑制物的生物测定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千粒重为7.14 g,相对含水量15.42%,生活力83.70%,种皮吸水率98.80%;种子形态结构表现为发育成熟特征;种子后含物经显微化学观察显示为种子胚乳中富含脂类、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具备种子萌发的基本形态结构和质量生物学基本特征。但抑制物的生物测定研究表明:猪牙花种子粗提物水浸液对白菜种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浸泡时间与抑制作用强度呈正相关,其抑制作用种皮种胚种子。因此,猪牙花种子形态结构和质量生物学特性与种子萌发难无相关性,种子抑制物质的存在是导致萌发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赤霉素浸种处理对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种皮的革质和内部激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茄子的休眠,严重影响了种子的萌发。赤霉素溶液的干湿处理能打破种子的休眠。研究了赤素的不同处理浓度、处理方法、贮存时间等因素对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用600mg/L的赤霉素溶液浸泡茄种子12h有促乾中子迅速萌发提高种子活力的显著作用,并在6个月内依据保持良好的生理效果和较好的商品种子外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鸢尾蒜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结合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Pallas)Herbert)和准噶尔鸢尾蒜(I.songaricum P. Yan)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为合理保育、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提供技术参考。【方法】查阅数字标本馆标本,相关植物志分析,对比该属植物物种发表过程、地理分布,室内萌发试验观察鸢尾蒜种子特性及萌发特征。【结果】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具有形态生理休眠,其种子萌发对光和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敏感,并且种子萌发率在全黑暗条件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低温条件(15℃/5℃)高于其他变温条件,恒温14℃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结论】新鲜成熟的鸢尾蒜种子在早春萌发,可通过低温层积来打破种子形态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含水量对溪荪鸢尾种子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寒地特色野生种溪荪鸢尾种子为材料,通过硅胶干燥法获得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液氮中保存24h后,采用水浴化冻、自来水水冲化冻和室温化冻3种化冻方式,检测不同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种子含水量为5.4% ~7.2%时的干燥处理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但含水量降到3.2%时会降低种子发芽率;种子含水量为7.2%时超低温保存后萌发率会显著提高,水浴化冻最适.[结论]最佳种子含水量为7.2%,保存后萌发率高达98.7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白刺花硬实种子的休眠机制及解除休眠方法,为改进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开展白刺花种子种皮的吸水性、种胚活力及种胚萌发特性试验,分析其种皮和种胚对休眠的影响;测定其种子内源抑制物活性,利用酸腐、碱腐、激素、沸水和机械处理等方法进行破眠,筛选适宜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结果]白刺花种子剥除种皮后2 d即可充分吸胀,而完整种子吸水5 d后才达到饱和;白刺花种胚活力为73.5%,具有相对高的发芽潜力;剥离种皮的种胚发芽率最高,为72.99%,显著高于完整种子和仅具胚的种子(P<005);白刺花胚乳和胚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其中50.0%胚乳浸提液可使小白菜种子萌发率降至75.85%;划破种皮破眠法可使白刺花种子发芽率达72.42%,其次是98%浓硫酸+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发芽率为57.42%).[结论]白刺花种皮的透水和透气性、胚乳及胚中所含的抑制物是影响白刺花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机械划破种皮、用98%浓硫酸(酸腐)+300.0 mg/L GA3浸泡12 h处理(激素浸泡)软化种皮能有效解除白刺花种子休眠,提高其萌发率,可在植物硬实种子播种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1%H2O2和200mg/LGA3均可促使经过一个冬季层积未裂壳山楂种子萌发,1%H2O2处理的萌发率高于200mg/LGA3处理,但后者的平均萌发生长量高于前者。各处理对于藏7个月的山楂种子萌发无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李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国李品种海里红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其休眠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李种子去内果皮后,低温层积时间明显缩短;去种皮后,休眠可以被打破;2.石灰氮处理后,有利于李种子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带内果皮种子以20%石灰氮处理效果好。3.400mg/kg GA3处理带种皮种子,促进萌发效果最佳,5-30mg/kg不同浓度ABA处理去种皮李种子,不同程度地抑制种子萌发,其效应与浓度成正比;4.ABA  相似文献   

19.
在室温与低温2种发芽环境下,对准噶尔鸢尾蒜(Ixiolirion songaricum P.Yan)种子进行不同药剂和机械处理的催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是准噶尔鸢尾蒜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与对照相比,适当浓度的赤霉素、H2O2、NaHCO3处理和刺皮等措施均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刺皮处理,种子萌发率可达90%,而30%H2O2或800mg/L赤霉素处理,种子萌发率均可达98.9%.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相关特性,找到较好的生根技术.【方法】以大花黄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检测种子安全含水量、种皮透水透气性及种子中萌发抑制物存在部位,并用不同的激素处理种子以促进生根.【结果】大花黄牡丹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为12.98%;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障碍;种皮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胚乳粗提液对白菜籽的萌发几乎无影响;种子生根前的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影响较大,种子生根及萌发后胚粗提液对白菜籽萌发的影响较小;500mg/L赤霉素浸种24h,可以有效促进大花黄牡丹种子生根.【结论】抑制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是种皮和胚中存在大量抑制物质;赤霉素能解除其部分休眠,促进种子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