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池塘混养鱼类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做到以下七项注意: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亩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2.
1注意混养池塘面积 春季鱼类混养池塘要大而深,一般每个池塘面积最好5亩以上,水深2m以上,才可考虑配套上、中、下层鱼类混养。面积1-2亩,水深1.5m以下小而浅的池塘和饵料种类比较简单的池塘,以及新开挖的池塘.一般不宜混养。  相似文献   

3.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突出主养鱼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搭配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2选用合理的饲料配方不同种类的鱼或同一种类的鱼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环境中,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根据主养鱼的食性、个体大小、年龄…  相似文献   

4.
循环微流水养鱼是在人工控制的水体中进行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它具有周期短、生长快、产量大和商品率高等优点。循环微流水养鱼一般比常规养鱼增产50%左右,高的可达一倍以上。并且流水养鱼池塘流出的水,可用于灌溉农田,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水资源。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水产养殖场应用循环微流水池塘养鱼,获得了比普通池塘养鱼产量增加近一倍的效益。1池塘条件循环微流水养鱼的池塘一般面积为1300m2~2600m2(2~4亩),池底要平整,水深在1.8~2.5m,塘  相似文献   

5.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提高鱼用配合饲料的利用率,可采取以下措施。1 突出主养鱼 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为改善池塘水质,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可以适当配养其他鱼类,但要严格控制鲤鱼的配养数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混养50尾以下为宜,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此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 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示范区地点在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利用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总量不断扩大,单一生产某种水产品风险增大。近年来推广鱼虾蟹高效混养模式,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一般每亩产成鱼100kg、青虾10~15kg、河蟹40kg。 池塘条件要求面积5亩以上、100亩以下,水深1.5m左右,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挖去  相似文献   

8.
池塘鱼蟹混养,以蟹为主养,搭配鱼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又能净化水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生产实践证明,实行鱼蟹混养,亩可产河蟹150~200公斤,产鱼200~300公斤,比单养河蟹经济效益高。其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混养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无污染、排注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要求塘底土质为粘土或砂壤土,淤泥不宜过  相似文献   

9.
良种鲫鱼是指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等品种鲫鱼,这些鲫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它在国内有良好的市场。下面提出几点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养殖户参考。 1 池塘面积要适中,不宜过大   主养良种鲫鱼的池塘面积一般不宜过大,最好在1.3 hm2左右;面积小的池塘有利于水体更换和生产管理。池塘水源要充足,电力有保障。池塘水深要在1.8 m以上,塘底淤泥不得超过30 cm。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05,26(1):41-41
套养吃鱼的品种在同一口池塘中适当套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鳜鱼、黑鱼、加州鲈鱼等.一般每1/15公顷(1亩)可套养肉食性鱼类10~30尾.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可增加产值150~200元,要注意的是,肉食性鱼类投放规格要小于主养鱼类.以确保主养鱼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陕西渭南不断改进养殖方式,积极探索鱼鳖混养技术。现将该市鱼鳖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池塘均东西走向,标准化程度高,面积一般10~12亩,集中连片,交通方便,渠系配套合理。池塘底质平坦,底泥20~30厘米,平均水深1.8米以上。其养殖设施有防逃设施、饲料台及增养机等。  相似文献   

12.
用配合饲料养鱼,其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60%以上。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1放养优质鱼种具有优良性状的鱼种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较高,而且鱼的生长速度快,其饲料系数则低。因此放养鱼种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鳞鳍完整、体色鲜明、体质健壮的鱼种。在鱼种放养时,还要注意放养量准确,以免因放养数量不足,使投饵量偏大,饲料系数升高,造成饲料浪费。在放养模式上,不宜沿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即多种吃食性鱼同池混养,而应以一种吃食性鱼为主养鱼,适当搭配其他鱼类。但对于不是以鲤鱼为主养鱼的池塘,要严格控制其混养数量…  相似文献   

13.
谢岳文 《饲料广角》2002,(23):32-33
农村养鱼一般产量在400~800kg/亩左右,收入不到500元,如何使养鱼获得高产高效呢?现将笔者和当地渔农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养鱼高产高效模式介绍给各地养殖户。一、主养鲫鱼高产高效模式(品种以彭泽鲫、高背鲫为主,适当搭配其它鱼,一般要肥水塘,适合钓鱼爱好者)1.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水深1.5~2.5m,水质要肥,最好注排水方便。2.鱼种的放养:(以667~700m~2为例)  相似文献   

14.
花鲈又称赛花鲈,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通过人工驯化在淡水养殖生长快、病害少、效益高,肉质优于加州鲈.现介绍花鲈在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 1 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1 334~5 336 m2左右为宜.水深1.5~2 m,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水质洁净无污染.池塘清整方法与常规养鱼相同.  相似文献   

15.
笔者长期从事鱼类养殖技术的研究,2011年在四川双流瑞枫红渔场池塘小网箱养殖罗非鱼过程中试验了不同微孔增氧方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网箱外微孔增氧的生产效能比传统的网箱内微孔增氧养殖效果好.现将技术进行总结,以与同仁进行交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池塘 试验池塘面积13亩,平均水深4m,在池塘一侧布置2排网箱(长宽深为:1.5m ×1.5m×2.0m),网箱有效水深1.5m.网箱间距1.5m.每排两侧网箱呈"品"字型,有利于箱体间水流交换.  相似文献   

16.
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养鱼池塘,需要配置增氧机。 增氧机有叶轮式、水车式、喷水式和充气式等多种。要根据池塘水体条件、池鱼密度和产量等情况配置增氧机。一般水深在2米以上的池塘,可配置叶轮式或  相似文献   

17.
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 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种养互补的原则,利用时间差,采取池塘河蟹高产养殖与油菜轮作技术,比只养殖河蟹亩效益增加20%以上,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无污染的区域。要求一个池塘面积以10~30亩为宜,水深1~1.5  相似文献   

18.
孙克年 《广东饲料》2000,9(5):35-37
在水产养殖中,提高鱼配合饲料利用率,降低鱼饵料系数,提高鱼生产性能,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为了提高鱼配合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可采取下列主要技术措施。   1 突出主养鱼 用配合饲料养鱼不宜袭传统的放养模式,多种食性鱼同池混养,应以一种鱼为主养鱼,适当配养另外 1~ 2种。这是为了充分利用天然饲料,发挥水体生产潜力,节省部分配合饲料。如鱼塘中的主鱼再配养鲤鱼,一般每 667平方米水面混养 50尾以下鲤鱼,以免影响主体鱼的生长,提高饲料系数。如果鱼鳖混养,此模式可充分利用水面与饲料,减少残饵沉积,改…  相似文献   

19.
二、鱼种池混养 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它不仅培育了大规格鱼种,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一定产量的商品鳜,使鱼种池养殖比较效益进一步提高。 1.鳜鱼夏花鱼种的混养 以草鱼鱼种为主的鱼种池,主养鱼火片(体长2厘米左右)放160万尾/亩左右,每亩混养夏花鳜鱼600~700尾;以鲢鳙鱼种为主的,主养鱼火片放150万尾/亩左右,混养夏花鳜鱼400~600尾/亩。这种养殖模式年终每亩可获大规格草、青、鲢、鳙鱼种250~400公斤,获商品规格为300~500克的鳜鱼120~220公斤。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保持相应水位;保证适口规格的饵料鱼(饵料鱼体长小于鳜鱼体长45%~55%);保持水质优良,最好配上增氧机;作好鱼病预防。 2.大规格鳜鱼种的混养 指混养尾重30~50克  相似文献   

20.
淡水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技术之一,是指在池塘收获的鱼产量80%是由市场经济价值较高的主养鱼组成,20%的产量由配养鱼类组成,如有助于净化水质的滤食性鱼类和有助于控制野杂鱼类的掠食性鱼类。为探讨武汉地区池塘主养团头鲂最佳模式,我们总结了各地的养殖经验,制订了池塘主养团头鲂80∶20模式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