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松纯林进行混交改造试验,比较了混交林在改善林间气候、调节林木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改造成混交林后可以加大林木生长、提高林间单株蓄积量,降低林间温度、提高林间相对湿度;以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树高最大,达8.78 m;平均胸径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最大,达12.26 cm;单株平均蓄积量以油松+小叶锦鸡儿最大,为0.045 2 m^3;改造成混交林后,相对湿度有所提高,温度下降,以油松+小叶锦鸡儿的降温效果最明显,比纯林下降了3℃。  相似文献   

4.
对油松灌木林中树木叶片结构、水分状况以及生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胡枝子、紫穗槐、沙棘等灌木比较耐旱、根系发达、耗水量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适于辽西地区生长。营造油松灌木混交林能形成生态上稳定的林分,在增加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效益显著,并能提高油松生长量、减少病虫危害。在辽西地区宜大力发展油松灌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林分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植物个体死亡情况趋于严重;植物个体生物量随造林年限的增加而增加;10年后个体生长缓慢,年生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造林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因此,对衰弱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要进行人为干预,促进林分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6.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调整及更新改造技术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章古台沙区特点 ,对樟子松固沙林更新改造划分为 5种林分模式 :(1)抚育间伐林分 ;(2 )疏林草地林分 ;(3)绿伞林 ;(4)带块状皆伐 ;(5 )母树林和种子园。更新改造方法有 5种 :(1)彰武小钻杨用材林 ;(2 )樟、油、赤、班克松、彰武松针针混交林 ;(3)五角枫、暴马丁香、新疆杨、锦鸡儿景观林 ;(4)樟子松、胡枝子、怀槐等带状乔灌混交林 ;(5 )樟、油、赤、云杉、糖槭、柞树等不规则针阔混交林。文中对更新改造技术措施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生产力及适宜经营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半固定沙地小叶锦鸡儿、花棒固沙林生物量的调查,初步确定了2个树种的生产力范围及适宜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在嫩江沙地12年生小叶锦鸡儿林分最佳营林配置方式为带状,带距6m,穴距2.0m,花棒林分的稳定性远不如小叶锦鸡儿林分,在固定流沙方面,最好采用小叶锦鸡儿作为主栽树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种充分考虑天然异龄混交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组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对林分生长发育及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建立异龄混交林林分生长及变化模型,共建立了4个林分类型的24个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充分考虑天然异龄混交林林分中不同树种组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对林分生长发育及林分结构变化的影响,建立异龄混交林林分生长及变化模型,共建立了4个林分类型的24个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辽西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不同混交方式进行外业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其林木生长量、根系量,林分稳定性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营造樟子松混交林会延长树木生长期,促进林木生长,推迟衰退5年左右;生物量可增产53.63%,感病指数下降了15%,林分稳定性增强;根系量和枯枝落叶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榆林沙地矿区为例,通过3个试验研究,探讨了半干旱区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结果为引进樟子松、沙地柏更新改造原有植被,可增加防护植被类型,改变林分结构;以北沙柳为例,平茬可以更新加快灌木生长发育,改变衰老长势,春季平茬效果好于秋冬季;沙地柏、紫穗槐、北沙柳、樟子松等林分消耗利用水分较少,可作为较好的防风固沙林类型,而塔落岩黄耆、柠条、沙蒿耗水量较大,不适宜大面积营造。  相似文献   

12.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不同密度疏伐处理后14个主要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疏伐处理对樟子松母树多个性状造成了显著影响,而且不同性状之间存在极为复杂的相关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分量分析法将存在显著差异性和相关性的8个性状分成3类,分别代表了生长、树冠和结实性状;通过这3类性状在各主成分上得分值的加权和比较表明,孟家岗林场40年生樟子松母树林疏伐抚育最佳密度是150株·hm-2。  相似文献   

14.
较系统地论述了嫩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小黑杨、樟子松林分的水分生产率,结果表明:小黑杨林分的水分生产率为1.113,较全国农业平均水分生产率(0.8)相对提高39.13%;樟子松林分的水分生产率为1.441,比小黑杨林分的水分生产率高29.47%,说明樟子松林分是嫩江中下游地区较好的抗旱节水型林分,应在该地区适当增加樟子松林分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几种修枝措施对沙地樟子松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疏枝、截轮枝、截冠3种措施对樟子松种子园母树各种指标的影响,找出最利于樟子松生长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措施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都产生显著差异,经疏枝的单株,其高生长、径生长、冠幅、种子产量都大幅提高,说明疏枝对于樟子松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种子产量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可变密度全林分预估模型理论为指导,探讨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地位级指数和林分密度指数经验方程,结合林分密度动态预估模型,建立了樟子松人工林断面积预估模型和蓄积量预估模型。经检验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3.64%,模型精度96.37%。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樟子松林分进行生物控制技术的研究可知,在中龄林进行施用菌剂、切根、人工整枝试验对促进樟子松树势的恢复、树木胸径生长、增强树势等方面等有明显作用:在胸径生长方面,3个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切根5年后的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高于施用菌剂和人工整枝处理,年生长量达1.89cm;3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大大减少了松枯梢病发病机率,其中修枝处理防控病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刺槐、樟子松2个树种3种配置方式进行退耕还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树种配置方式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纯林配置时的生长量优于混交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40.2%和129.7%;樟子松混交配置时的生长量要优于纯林配置,前者的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119.0%和125.0%。土层厚度对林木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刺槐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2.0%和104.0%;樟子松在厚土层立地条件下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是薄土层的115.0%和113.0%,林地郁闭度亦提高了1成。  相似文献   

20.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立地、不同林龄、不同林型和不同林分密度研究了樟子松人工林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状况和林地土壤含水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含水率有明显区别:0~20年生林分土壤含水率较高,至27年生林分林地土壤含水率为最低,27年生以后林分土壤含水率有所回升。甸子地樟子松固沙林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优于坨子地樟子松固沙林。不同林龄间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区别不明显,但较裸沙地要好。从改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效果来看:樟杨混交是较好造林类型,600~800株/hm2是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适宜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