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2.
预防分蜂热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群发生分蜂热之初 ,工蜂积极哺育大批的雄蜂蜂儿 ,接着蜂王往王台基里产卵。随着自然王台的发育和增多 ,蜂王腹部逐渐缩小 ,产卵力降低以至停止。工蜂工作情绪低落 ,外勤蜂减少 ,采集力明显减退 ,出现巢内“搭挂”、箱前挂“蜂须”的怠工现象。控制分蜂热的措施 ,不能等待蜂群出现了严重分蜂热的时候才进行 ,因为此时蜂群繁殖和采集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所以 ,要从增殖期 (群势迅速增长阶段 )开始控制正在形成的自然分蜂因素。(1 )利用良种培育优良蜂王。饲养适应性强 ,分蜂性较低、维持大群、采集力强的优良品种。还要利用优良品种培育出…  相似文献   

3.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4.
自然分蜂时 ,带领工蜂飞出的多数是老王 (但也有处女王 ) ,老蜂王飞出时 ,能带走本群 1 2工蜂甚至还多 ,留下 1 2的幼蜂和成熟王台 (或处女王 ) ,等处女王交尾产卵 ,工蜂出勤非常积极。老王分出群 ,收回后 ,老蜂王会马上放肚产卵 ,工蜂出勤也特别积极。如刺槐花期自然分出群有 5框蜂 ,加 5张空脾 ,2 4小时后 ,这 5张空脾就成了 5张蜜脾。从自然分蜂蜂群采蜜特别积极的现象 ,我得到启示 ,改提王台分群为提老王分群。具体做法 :在蜂群发展到高峰前 12天左右 ,着手培育王台 ,在处女王出房前 5天 ,将群势强大并有分蜂情绪的蜂群中的老蜂王带 5框…  相似文献   

5.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6.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7.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0):16-18
1自然分蜂的形成及表现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幼虫只是使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增多,但是蜂群数的增殖是以分蜂的途径来实现的。蜂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原群,到新的地方组建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已经羽化或即将羽化出房的新蜂王和一部分工蜂;一群蜂有时分出一群,有时一群会分出两...  相似文献   

8.
蜂王是蜂群内唯一生殖器官发育完全的雌性蜂,是蜂群之母,其职能就是产卵。在一般情况下,养蜂成败在于养王。一、蜂王的产生当群势旺盛时,工蜂常筑造多个王台,培育新王,进行分蜂。分蜂王台出现的特点是群强、子旺、王台数量多。王台日龄有显著差异,并且位置常在巢脾的下缘和边缘。自然交替台出现的特点是当蜂王衰老或伤残时,工蜂一般建造1~3个王台  相似文献   

9.
七、自然分蜂利用与预防中蜂爱分蜂,大多在大流蜜时发生,不但影响本群的采集,而且影响周边蜂群的采集,要尽量预防和控制大流蜜时自然分蜂发生。大流蜜之前起台的蜂群,利用自然分蜂的成熟王台逼迫其分蜂。例如,5框足蜂及以上的蜂群直接放成熟王台,第二、三天,工蜂逼迫蜂王飞出,收捕后的分蜂群除放1张子脾,其余加空脾或巢础,工蜂采集积极,原群采集效果也会很好。在大流蜜初期,已有进蜜的蜂群,将群内蜂蜜全部取出,有王台的全部清除,消除分蜂意念,防止分蜂。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6,(5):36-37
正蜂群在自然分蜂之前有一个准备时期,这个准备阶段叫做分蜂热。一、自然分蜂的掌握蜂群在自然分蜂前几天,开始在巢脾边沿造数个王台基迫使蜂王于不同时间在王台内产卵,王台内出现幼虫后,工蜂减少饲喂蜂王,使蜂王的产卵量迅速下降,经1周左右,蜂王完全停止产卵。腹部缩小,体重减轻,以便随飞出蜂群飞走。蜂王产卵量的突然变化,使蜂群哺育工作骤然减少,工蜂停止采集活动,无事可做的蜜蜂越来愈多,聚集在巢门前形成蜂胡子,出现怠工  相似文献   

11.
冯耀丰 《蜜蜂杂志》2014,34(11):15-15
<正>在养蜂生产中,蜂群失王是常事,失王21 d以后的蜂群,工蜂卵巢发育,便开始工蜂产卵,蜂群群势下降,蜂产品锐减。为解决失王无王补救的问题,我有一方法,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法介绍给有兴趣的蜂友,不妨一试。蜂王的产卵高峰期有2~18个月,定地饲养的蜂场,在每年洋槐流蜜的初期着手移虫育王,王台成熟后,更替一批老王,这一批老王不能轻易杀死,要筛选出能维持强群,无"分蜂热",还处于产卵高峰后半期并有保留和使用价值的,储备起来。储备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早春如何促使蜂群产生分蜂热?可以从其他群抽取2~3张快要出房的子脾补入,使蜂群达到5~7框足蜂,蜂群就要发生分蜂热了。这时工蜂大量造雄蜂房,蜂王产下雄蜂卵。雄蜂房封盖后,工蜂造数个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卵,大约16天后就要分蜂。将多余的王台介绍给其他交尾群,这样蜂群的数量发展快,对扩大蜂场规模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1有关分蜂的解释目前有几个不同的假设。这些假设是由Hogg(1997)和Gue(1998)总结的。幼虫食物假说这一假说认为蜂群中幼蜂过剩会产生过剩的幼虫食料 ,因而导致蜂群产生王台。幼虫拥挤假说认为过多的幼虫给蜂王造成可用于产卵的空间太小 ,因此 ,导致蜂群产生王台 ;同时又认为过于拥挤的蜂群造成蜂群通风不良 ,箱内CO2 含量上升。内勤蜂的劳动假说认为蜂群中内勤蜂的数量远远超过外勤蜂的数量。蜂王外激素分布假说这一假说认为 ,随着工蜂数量的迅速增加 ,蜂王物质在箱内的分布呈下降趋势。群内食料过于充分假说当蜜蜂…  相似文献   

14.
张魁 《中国蜂业》2021,(2):33-33
在自然条件下,蜂群繁殖到一定群势,当气候、蜜源等外部因素适合时,蜂群产生分蜂热,工蜂会修筑王台,在群体情绪影响下,蜂王在王台内产卵,由蜂群培育出自然交替的新蜂王。人工育王就是模拟这一现象,根据需要培育处女王。人工育王的常规工具包括:台基棒、育王框、移虫针、贮王笼和镊子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育王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刘文信 《中国蜂业》2010,61(7):46-46
在辽西地区,自然分蜂多发生在6月。分蜂前有大批雄蜂出房,脾上出现台基和王台,如果工蜂准备分蜂,当蜂王爬到台基时,工蜂表现兴奋,殷勤饲喂,迫使蜂王往台基内产卵,筑成王台。正常情况下,王台封盖不久,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分蜂。  相似文献   

16.
黄坚 《中国蜂业》2005,56(6):15
一、自然分蜂的危害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强盛时候,就会出现自然分蜂.然而,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证明:凡起了分蜂热的蜂群,必然会改变群内稳定有序的状态,使群体协调功能丧失,出现工蜂采集积极性骤然下降,出勤蜂大大减少,呈"怠工"状态,许多工蜂呆在巢门口和箱壁两侧结成"胡子蜂";蜂王腹部收缩,体形变小,产卵量大减;王浆框上吐浆蜂稀少,蜂王浆产量骤降.此时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蜂群必然在某个晴好天气日发生分蜂.结果,分蜂群群势必大大削弱,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分蜂热在季双三规范管理作用下自然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本能行为。在野生和旧法(桶养)饲养条件下,起到了种族繁衍的积极作用。新法(活框)饲养后,养蜂人逐渐发现自然分蜂前的准备阶段,蜂王产卵逐渐减少,直至停产,影响繁蜂。工蜂怠工,影响采集。这一现象养蜂学业称为分蜂热。另外还有分蜂群飞出  相似文献   

18.
中蜂群势小,养蜂效益低.要想饲养强群,取得高效益,必须根据"母女同巢"特性饲养双王群,群势可达12 ~ 16框.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可选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产量可增长1倍以上. 中蜂蜂王衰老或因其围王等原因致使蜂王伤残,产卵力衰退,蜂群就要进行交替换王.此时,工蜂便在中间子脾下缘造2~3个自然王台.当王台成熟,第1只处女王出台,工蜂便将其他王台咬毁.处女王出巢交尾回巢,可和老蜂共居一巢,和睦相处,同脾产卵,这种现象叫做"母女同巢".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6,(5):34-35
正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产生分蜂热对蜂群管理和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是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生产中发现凡是产生分蜂热的蜂群有几个不同特点:(1)群势强;(2)群内子脾多,蜂多于脾,饲料足;(3)箱体容积小;(4)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或很少产卵,哺育过剩,出现大量自然王台;(5)采集蜂减少,巢门口有大量工蜂聚集、怠工;(6)产生分蜂热的蜂群90%是优秀的老王群,无疾病,发展快;(7)当年新王正  相似文献   

20.
当外界气候适宜,蜜源状况良好,中蜂群势不断剧增,群内出现大批雄蜂房,接着蜂群会出现王基、王台,产生分蜂热,准备自然分蜂。在自然条件下中蜂群内营造王台是杂乱无张地随意安置还是在一定位置有一定规律性的排布呢?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带着诸如此类的这些问题,根据多年来对中蜂自然分蜂群许多群内结构状况的观察发现:自然王台多在边二脾下方营造,一般营造1-3个较大的头朝下的王台,有些蜂群造自然王台1-3个有的多达6、7个。而且还发现产蜜量高,能维持较大群势的中蜂群产生自然台数越少,常常每次只有一个自然王台。在气温多变的季节,自然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