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贺梓固先生(1906.12.7--1983.2.23)是陕西省韩城县人.早期名"子固",后改为"梓固".北京大学毕业.1927年在北京开始饲养蜜蜂,这时贺先生刚好21岁. 贺先生开始养蜂初期,阅读了很多的书籍:有张品南先生编著的《养蜂採蜜管理法》,华绎之、徐正铿和冯焕文等先生编著的《养蜂学》,郦辛农先生编著的《实验养蜂新历》,李俊先生编著的《养蜂学讲义》,牛献周先生编著的《蜂学》等.  相似文献   

2.
王建梅 《蜜蜂杂志》2009,29(9):15-15
2009年7月30日上午,中国养蜂学会张复兴理事长、陈黎红秘书长会见了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参赞伊萨耶夫·谢尔盖先生和一秘科洛季洛瓦·捷佳娜女士.伊萨耶夫·谢尔盖先生是受乌克兰共和国政府委派、为争取申办2013年国际蜂联(APIMONDIA)养蜂大会专访中国养蜂学会.张复兴、陈黎红对到访的乌克兰贵宾表示欢迎.双方就国际养蜂大会、亚洲养蜂大会、两国养蜂、蜂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等进行友好交谈.  相似文献   

3.
图1.朝鲜养蜂技术考察团1991年7月27日来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考察、访问,互相进行了技术交流。图中前面背立者是朝鲜养蜂技术考察团李斗贤先生,第二排右起第一人为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葛凤晨所长。图2.苏联养蜂专家于1991年10月5日来吉林养蜂所参观访问。图左一为葛凤晨所长,左二是苏联专家弗拉基米尔,左三是苏联养蜂专家鲍里斯先生。图3.德国德来谢教授(左起第二人)在中国农  相似文献   

4.
刘仰文先生今年81岁了,从事养蜂工作达56年之久,是我国科学养蜂创业先辈之一。 1925年他高中毕业后,便在福州仓山办学,认识了在附近天安寺小学的张品南先生。张先生在课余还从事养蜂生产,养着几群中蜂。他很感兴趣,常与张先生观摩切搓养蜂技术。1932年,他考进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特地选修了养蜂课程。肄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并从金陵大学带回向学校购得的四群意大利蜂,作为业余  相似文献   

5.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08,28(11):35-35
<蜜蜂杂志>2008年第5期刊登了沈育初先生的文章"裘师傅定地养蜂出高产"一文,笔者触动很大.文中称裘师傅夫妻二人养蜂95箱,年纯收入10万多元.这个数字让我们这些已养蜂几十年,同样是定地养蜂的同行来说.  相似文献   

6.
解景戎先生 1 91 1年出生于安徽省肥西县柿树乡 ,2 0 0 2年元月 8日逝世于合肥 ,享年 93岁。从 2 0世纪 3 0年代解景戎先生就开始从事中华蜜蜂的研究 ,进行了长期观察、试验和大量测定 ,毕生致力于养蜂事业 ,是我国中华蜜蜂的早期研究者之一 ,为养蜂事业特别是中华蜜蜂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景戎先生 1 93 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 ,早在1 92 8年上海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养蜂书刊 ,对蜜蜂产生浓厚兴趣 ,1 93 0年开始学习养蜂 ,1 93 4年大学毕业后正式养蜂 ,1 93 5年开始引进意大利蜜蜂并且中、意蜂兼养 ,从事养蜂的同时 ,积极开展养蜂研究。 1…  相似文献   

7.
正一、忘不了的历史1934年1月,当代著名养蜂家黄子固先生在北平李林园养蜂场创办并出版《中国养蜂杂志》。1957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国养蜂杂志》由院办公室直接领导和管理,并更名《中国养蜂》,刊名由郭沫若同志题写。195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在北京香山成立。《中国养蜂》也交由养蜂所主办,编辑部也随迁到北京香山养蜂所内。  相似文献   

8.
李振纲先生是河北省冀县人。年青时曾在南京"金陵大学"学习,专门攻读昆虫学,毕业后就留校教书并教授昆虫学。同时辅助章元玮先生共同为学校养蜂200多群,一边教授他的科目,一边学养蜂。因此对养蜂发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于1945年前往美国留学2年,学习养蜂知识和病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韩永琳先生是湖北省采用新法饲养意蜂最早的人士。1920年,韩先生便开始养蜂,积累了10年养蜂经验后,1930年8月韩先生编著了《科学养蜂之研究》(上编)一册,由汉口科学养蜂研究社出版,售价0.40元。武汉三镇,是湖北新法养蜂的发源地,但因人口稠密,蜜源稀少,导致养蜂业发展缓慢。后来向周围扩展,推广到黄陵、麻城、宋埠、团风等地,养蜂业得到迅速发展。到处蜂场林立。出现了李新  相似文献   

10.
奉天是沈阳市的旧称,也是辽宁省和吉林省部分地区的旧省称.20世纪30~40年代,奉天职业养蜂学院位于现在的沈阳市,是我国蜂业教育历史上较早的一所养蜂专业学校,先后培养出数百名毕业生和养蜂技术进修人员,为东北乃至全国各地养蜂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养蜂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东北早期培养养蜂专业人才的摇篮.著名养蜂专家刘中衡先生,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这个学校毕业后从事养蜂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1926年,我国新法养蜂的风气由沿海各省发展起来后逐渐推向内地。当时在四川省有位新青年,具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敏锐的眼光,很快就顺应时代的趋势,在四川开始从事养蜂。他是四川养蜂前哨的首位侦察兵,此人就是谢德堪先生。谢先生的家庭比较富裕,和华绎之先生有相似  相似文献   

12.
高凌宇 《中国蜂业》2007,58(11):17-17
1934年黄子固先生创办《中国养蜂杂志》(即《中国养蜂》的前身)。对于即将推出的世纪光盘来说,找到1934年的首刊意义何其重大!《中国养蜂》自1934年诞生后,经过数次搬家,历史资料偶有丢失。为了找到1934年首刊,小编翻  相似文献   

13.
夏宗禹先生是江浙一带素有名望的养蜂人士.1955年在上海最早发现对蜜蜂危害很大的一种病敌害——"蜂螨",在当时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二年,上海"大地蜂场"的蜂群因"蜂螨"的危害,使整个蜂场几乎遭受被摧毁的危险,这才引起很多人的重视.1957年11月,夏先生在《中国养蜂》上发表题为《关于苏南浙西的蜂螨》专文刊登后,全国的养蜂同行才知道"蜂螨"这个新名词,也才知道它对蜜蜂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韩鸿涛先生,陕西省乾县人,是一位德高望重、全国最早著名的养蜂家。他五十年如一日,为我国养蜂业著书立论,积极探索养蜂技术奥秘,广泛传播养蜂科学知识。早在四十年代,他就担任《陕西蜂业月刊》特约编辑,后又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阐述养蜂理论,介绍养蜂经验,为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曾仙舟先生,是福建省闽侯县人,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京银行工作,1925年开始饲养蜜蜂。1929年,他在北京地区联合十多名养蜂人士,组织成立"华北养蜂协会"。同年6月,由曾先生自任主编,出版发行《华北养蜂月刊》。在此之前,虽有张梦深、张德田父子也办过养蜂杂志,但不久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16.
韩鸿涛  王博亚  贺梓固 《蜜蜂杂志》2014,(2):I0006-I0006
<正>傅星帆先生是江西省抚州(据李夙根先生更正,原用"南昌"实误)人。傅先生在全国养蜂界久负盛名。着手养蜂很早,且以养蜂作为教学。他对柑橘栽培学也很有研究,是国内大专院校的一位教育者。他的一生,除了在养蜂刊物上发表几篇文章外,未见有养蜂方面的专著出版发行。1930年,傅先生发明了"鹅毛管移卵育王法",颇受国人的赞誉。可惜的是他没有及时将此方法撰文发表在刊物上,而是放置6年。在这期间福建的吴日章先生发明的"移卵法"发表在报刊上后,傅先生才公开发表自己的"鹅毛管移卵育王法"。  相似文献   

17.
<正>谢文光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湖南省第一代养蜂前辈,谢先生曾经辅助黄本鸿先生出版《湖南养蜂新报》。谢先生创办的蜂场历史悠久,所以他的养蜂经验丰富,技术高明,在蜂具制造方面贡献更大。20世纪50年代期间,谢先生给笔者的回信中介绍他制作铅丝(也叫铁丝)隔王板的方法,笔者后来将其制作方法发表在《中国养蜂杂志》1956年10月份上广为宣传。从而引起许多养蜂同行也纷纷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文章讲述自己的全箱口面的铁线隔王板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尊敬的国际蜂联主席 R.Borneck 先生:尊敬的国际蜂联秘书长 S.Cannamela 先生:各位贵宾:女士们、先生们:举世瞩目的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今天正式开幕了,这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2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千多名养蜂界的朋友欢聚北京。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组委会和中国农业部向各位代表表示热烈欢迎。这次大会能在中国北京召开,是国际养蜂界对我们的信任,是中国养蜂界的荣誉。为了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养蜂学会讯]2009年7月30日上午,中国养蜂学会张复兴理事长、陈黎红秘书长约见了来访的乌克兰驻华大使馆参赞伊萨耶夫·谢尔盖先生和一秘科洛季洛瓦·捷佳娜女士.  相似文献   

20.
韩鸿涛  王博亚  贺梓固 《蜜蜂杂志》2014,(1):I0002-I0002
<正>唐廷秩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该省养蜂最早且最有成绩的第一位人士。他的蜂场命名为"长沙一大蜂场"。1928年6月,唐先生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养蜂经验撰写成一册《唐氏养蜂学讲义》,由他的蜂场出版,每册售价1.00元。该讲义是湖南省第一部养蜂文献。5年之后,黄本鸿先生撰写的《湖南养蜂新报》才出版发行。1928年以后的6~7年间,湖南养蜂业十分兴盛,规模较大的蜂场就有十多家。这时,湖南益阳县的周伯猷先生也经常撰写文章发表在蜂刊上,在当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