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2002年,我购回6群蜂,秋天发生"爬蜂",我在报刊亭购回旧的<蜜蜂杂志>,按书上介绍的防治方法--饲喂酸饲料,"爬蜂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2.
谭健生 《蜜蜂杂志》2005,25(6):18-18
2003年6月,我饲养的8群意大利蜜蜂出现爬蜂,采用许多方法医治也没有治好,原80脾蜜蜂,10只蜂王,到2004年春繁时仅剩下1脾蜂1只蜂王,最后找出发生“爬蜂病”的原因是蜂种退化。为了恢复生产,我引入4个繁殖群,邮购山东省实验种蜂场的蜂王1只。在蜂王未到之前,学习了《蜜蜂杂志》有关“诱王”的文章,最后总结出“两步诱入法”:将季福标的巢础包王笼——介绍新蜂王[1],刘华兴的“杀蜂保王法”介绍蜂王[2]联合使用。第一步,用铁纱王笼挂入蜂路中间一天,并杀死笼外工蜂;第二步,换上巢础包竹丝王笼挂入蜂路中间,第二天检查时,蜂王已开始产卵。使用此…  相似文献   

3.
黄益民 《蜜蜂杂志》2010,30(10):39-39
<正>读了《蜜蜂杂志》2010年第3期的《爬蜂之我见》和第7期的《爬蜂不一定是灭草剂所致》所致两篇文章后,我认为爬蜂与灭草剂无关。  相似文献   

4.
王德朝 《蜜蜂杂志》2004,(11):24-25
《用蜂胶治螨好》《蜂胶液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等文在《蜜蜂杂志》上刊出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陆续收到海南、江西、湖南、四川、内蒙古、北京、重庆、宁夏等省、市、自治区蜂友的来函、来电询问一些相关问题。四川邻水县吕兴中蜂友在来信中写道:“我是一个67岁的农村老人,养中蜂是我的爱好……2年前我订了《蜜蜂杂志》,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去年下半年,我的中蜂发展到12群,今年早春发展很好,岂料3月下旬发现感染了中囊病,用了很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仅剩下3群弱蜂。在《蜜蜂杂志》上看到你用蜂胶液防治中囊病的经验介绍,给了我拯救蜂…  相似文献   

5.
李华州 《蜜蜂杂志》2015,35(3):25-26
<正>双王群饲养是强群、增群、增收的有效措施。只要讲求科学,管理得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蜜蜂,帮你走上致富之路。强群夺蜜是养蜂人的奋斗目标,早春无子期治螨后,蜂群开始繁殖,双王群互依,保暖性好,复壮迅速。结合笔者2014年在第4期《蜜蜂杂志》上发表的《浅谈春季爬蜂病预防》,采取生物预防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春季爬蜂病,蜂群强壮,抗病力强,上继箱早,流蜜期稳产高产,蜂群规模常年不降。这样,蜂群越冬就安全,为来年春天蜂群复壮  相似文献   

6.
郭成志 《蜜蜂杂志》2005,25(4):21-21
我干养蜂这行才5年,规模由买来4群蜂发展到120群,而且5年蜂蜜单产都比较高。因为一开始我就订阅了《蜜蜂杂志》,虚心向同行学习。为了感谢《蜜蜂杂志》对我的启迪和帮助,现借《蜜蜂杂志》一角,介绍我快速繁蜂的方法,供爱好者参考。我场地处黑龙江省东部的完达山区,春迟温低,温差很大。但辅助蜜粉源都比较好,主要有冰了花、柳树、槭树、茶条、黄柏。主要蜜源椴树7月5~25日流蜜,从开繁至椴花初开只有90天,繁蜂任务就限定在这90天之内完成。快速繁蜂应具备以下5个条件:a. 开繁之初,要求群势达到5~6框蜂;b. 蜂群无病,有1只优质蜂王;c. 有较好…  相似文献   

7.
邢志云 《中国蜂业》2003,54(1):23-23
从北方放蜂回家后 ,从《中国养蜂》杂志上看到 :因我国出口的蜂蜜中氯霉素残留超标 ,欧、美、日各国相继中止进口我国的蜂蜜。这是我国养蜂业的一件重大事件 ,我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蜂农都应当进行认真思考 ,为国家 ,更为我们蜂农自己找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并及时进行改正。我是一位老蜂农 ,反思之后 ,我认为蜂蜜中抗生素残留超标的问题主要出在生产方面。以治爬蜂病用药为例。现在每年各地蜜蜂爬蜂病的发病率相当高 ,而每当发生爬蜂病时 ,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我们的蜂农都用氯霉素或氟哌酸进行治疗 ,这是很错误的做法 ,因为就目前情况看来…  相似文献   

8.
2014年秋,我的蜂场进行了一次彻底治螨,由于治螨比较彻底,蜂群发展迅速,群势喜人。11月蜂群采油茶花,取得油茶蜜丰收。但好景不长,12月油茶花期结束出现严重爬蜂,死蜂遍地。每天要收集数以万计的死蜂,几天后700多脾蜂所剩无几,死蜂装了几麻袋,给农民做肥料。眼看蜂就要全部死光,只剩下蜂王,试用了很多药方效果均不佳,正发愁时翻阅到一本《中国蜂业》里面介绍用病毒灵和灭滴灵混合治疗爬蜂病,只治了3次基本控制病情。全场蜂群剩下1/10,好在保住了蜂种。  相似文献   

9.
吴维强 《蜜蜂杂志》2010,30(7):28-28
<正>2010年《蜜蜂杂志》第3期《爬蜂之我见》一文,认为爬蜂病与喷施使用灭草剂有关,我认为爬蜂病与喷施灭草剂无关。因为我曾经在自己的蜂场喷施过灭草剂除草,蜂场附近的旱地与水田也会经常喷施灭草剂除草,但是从未引起蜂群患爬蜂病。  相似文献   

10.
“爬蜂病”原认为是孢子虫病并发症,因为有些症状与孢子虫病相似,镜检也发现有孢子,但有些症状与孢子虫病不完全一样,所以群众也就自称为“爬蜂病”。《中国养蜂》1988年第5期报道的《蜜蜂的一种新病——蜜蜂螺原体》一文读后,才得其详。近几年,我通过多种防治试验,找出了  相似文献   

11.
兰祖全 《蜜蜂杂志》2020,40(4):I0005-I0005
笔者是一位蜂迷,特别爱读《蜜蜂杂志》,希望从中学到蜜蜂饲养管理方面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饲养技能。然而有些人不但不会养蜂,甚至视蜜蜂为蛇蝎,却也喜欢读《蜜蜂杂志》,令我十分不解。我的母亲就是一位这样的人。每期杂志一来,她总是先睹为快。原来她是取其所好,看杂志上那些介绍蜂产品、蜂疗的文章。以前,她患有哮喘病,常被异味引发,气管咕咕有声,咳嗽不止,夜不能寐,输液、服药花费一二百元才能安宁几日,不久又复发,真是苦不堪言。笔者劝她服用蜂产品,她胃酸过多。  相似文献   

12.
黄坚 《中国蜂业》2006,57(12):21
蜜蜂爬蜂病在养蜂生产中普遍存在,它传播快,危害重,严重威胁着养蜂生产。我省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蜜蜂爬蜂病,1990年至1995年进入高发期。我市是爬蜂病的重灾区之一,当时全市80%的蜂场发生不同程度的爬蜂,损失严重。1991年我地5个蜂场,300多群蜂患上了严重的爬蜂病,死蜂满箱底,堵住了巢门。到来年春季蜜蜂所剩无几,一般死蜂在60%~70%。近年来,爬蜂病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对养蜂仍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郭兆华 《中国蜂业》2002,53(3):13-13
退休之后 ,时间完全由自己支配了 ,我作了养蜂度晚年的选择。为养好蜜蜂 ,我订阅了《中国养蜂》杂志 ,并购买了一些养蜂专业技术书籍 ,以充实自己的养蜂知识。作为一名养蜂新兵 ,2 0 0 1年茶树花期间 ,遇到了一件令我头痛的事情———盗蜂。客场蜂盗我蜂。为了制止盗蜂危害 ,我先是采用在清早蜜蜂飞翔前 ,关闭被盗群巢门。待蜜蜂飞翔后 ,坐在被盗群箱旁 ,只要有蜜蜂飞来 ,来多少打死多少。宁可错杀一千 ,也决不放掉一个 ,伤及本场的无故也就难免了。一直打到下午 3点多钟 ,才打开被盗群巢门 ,放飞蜜蜂。打开巢门不久 ,盗蜂就又来了。虽然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发生的蜜蜂爬蜂病,其名称来源于蜜蜂发病后不能飞翔,爬行而死亡,是按蜜蜂病态行为命名。目前,蜜蜂爬蜂病应该归纳为五大类型的爬蜂,即A型爬蜂病(微生物感染型)、B型爬蜂病(蜂螨危害型)、c型爬蜂病(闷热与机械损伤型)、D型爬蜂病(药物中毒型)和E型爬蜂病(甘露蜜和有毒蜜粉植物型)。我国多年来流行的爬蜂病多为A型爬蜂病,它可称为蜜蜂的“癌症”,给蜂群带来极大伤害,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急乱投医,一旦蜂群患病,蜂农盲目用药,因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污染,直接影响蜂产品出口,因此A型爬蜂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至于B型、C型、D型、E型这四类爬蜂病,目前尚有办法可防可治,其造成的损失也较轻。  相似文献   

15.
<正>尊敬的龚凫羌、宁守容老师:你们好!辛苦了,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我是一位退休职工,已近70岁。我对蜜蜂很感兴趣,在自家门口用高窄式蜂箱,定地饲养了30群中蜂。我是《蜜蜂杂志》的长期订阅者,也邮购了《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一书,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可谓受益匪浅。但尚有件难事长期困扰未得其解,那就是盗蜂。浙江兰溪市靠养意蜂谋生者不少,他们绝大多数时间在外追花夺蜜。但在每年九十月份,带着意蜂返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天,浙江省“爬蜂病”暴发成灾,给不景气的养蜂业雪上加霜。这是继1988年“爬蜂病”在浙江首次突然性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后的再次猖獗流行,且发病率和危害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在参加浙江省畜牧管理总站主持的《蜜蜂“爬蜂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课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过早春繁的蜂群,“爬蜂病”出现早,发病率高;而且群  相似文献   

17.
蜜蜂爬蜂病是由螺原体病原菌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病。目前,该病在延边地区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受害蜂群轻则死蜂成堆,重则可导致全场蜂群覆灭,是目前我州养蜂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为了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我站从2001~2003年对爬蜂病的发病规律及药物防治进行了观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发病原因蜜蜂爬蜂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据我们调查,场地常年缺少日照,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脏,水源不洁,蜂箱和巢脾没有进行清洗消毒,以及箱内湿度过大,都是导致爬蜂病的诱因;尤以天气长期低温阴雨,蜂群不能爽身飞翔排泄,易引起爬…  相似文献   

18.
“爬蜂病”是当前危害养蜂生产的主要蜜蜂病害,由孢子虫、螺原体和麻痹病病毒等感染引起,春、夏、秋三季均可发生,一旦感染,来势迅猛,大量采集蜂和青壮年蜂爬出箱外死亡,群势急剧下降,轻者造成蜂产品减产,重者全群覆没,严重影响养蜂业发展。根据笔者多年实践和调查研究发现,“爬蜂病”的发生和蜜峰营养状况及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管理,才能有效控制“爬蜂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1饲养壮群饲养壮群,只是相对而言,关键是处理好蜂脾关系,常年保持蜂多于脾。这样做有利于减轻蜜蜂哺育负担,提高哺育质…  相似文献   

19.
季永江 《蜜蜂杂志》2006,26(3):12-12
我地处在辽东半岛南端,春天的特点是风大、气温回升慢,以往用平箱繁蜂在3月20日左右。单脾、蜂多于脾、蜂脾相称我都采用过,繁蜂效果都不太理想,特别是单脾春繁,损失太大,大部分蜜蜂冻死在箱外,而且群越强死亡率越高,一个周期(21天)后反而不如弱群了。我曾在《蜜蜂杂志》上看过北方的蜂友不主张单脾繁蜂的文章,杨多福老师的“数控养蜂法”也不主张在北方地区单脾春繁,我觉得与春衰有关系。所以我想,如果能控制蜜蜂在不适合飞行的情况不出巢,不就不冻死或少冻死蜂吗?所以我就用加继箱,在继箱上繁蜂的办法,经多年实践证明此法可行。将继箱、巢…  相似文献   

20.
晁代雨 《蜜蜂杂志》2007,27(1):33-33
我饲养了90群意蜂,因我地蜜源植物洋槐日渐稀少,把蜂群分成AB两组,A组40群放在自已家中,B组50群放在离家5 km远的岳父家.2005年5月洋槐流蜜期过后,按2∶1分群,每群平均有蜂7框以上,如果不出现病害,到繁殖越冬蜂最佳时期,基本上能达到10框以上群势,可以称为越冬蜂培育最佳群.这一整套繁蜂技术,是20多年来由<蜜蜂杂志>一直陪伴的结晶,我认为是本地区的最佳养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