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粉虫的繁殖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以卵-幼虫-蛹直至羽化为成虫的生育周期约为100天左右。黄粉虫各虫态期及其长短,因气温的高低而缩短或延长。成虫羽化后3 ̄5天开始交尾,交尾后一二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 ̄369粒,平均304粒。交尾时间在晚上8时至凌晨2时,产卵于饲料上,卵乳白色,呈椭圆形,长约1毫米。室温25 ̄27℃时,3 ̄5天即可孵出幼虫,若室温在13.5 ̄23℃,需经22 ̄24天。成虫在缺食时会吞食自已产下的卵。黄粉虫的生活习性黄粉虫的幼虫喜欢群集,室温13℃时活动取食,5℃以上仍能生长,35℃以上则会造成大批死亡。幼虫和成…  相似文献   

2.
黄粉虫全年都可以生长繁殖,从卵-幼虫-蛹-成虫,生育周期约100天。黄粉虫各虫态期因气温的冷热而延长或缩短。成虫羽化后3~5天交尾,交尾后一两个月内是产卵高峰期。每只雌成虫产卵280~369粒,平均304粒。交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菜青虫抗药性问题对菜青虫的饲养方法进行了探讨。菜青虫成虫交尾产卵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用接近日光谱的生效灯试验,1万 Lux 以下不交尾,3万 Lux 交尾率20%,5万 Lux 交尾率80%。以15%的蜜水作补充营养,温度29±3℃,光照强度5万 Lux以上,每雌一生产卵量平均为285粒,卵孵化率97%,较同时在温室和室外自然条件下产卵量高30%。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3—6天,70—80%的卵集中在羽化后10天内。幼虫饲养关键是控制病毒感染。滞育蛹可以在3±1℃下藏存100天以上,非滞育蛹则不能久存,在同样条件下,超过20天死蛹和羽化不正常的成虫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 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盛期可持续15天,然后日产卵量开始下降;成虫平均产卵300粒左右.黄粉虫有自残行为,即幼虫食蛹、成虫食蛹和成虫自相残杀现象,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自残率为20%~30%.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河北省亚洲玉米暝第一、二代成虫的羽化、交尾和产卵节律。两代成虫昼夜均有羽化,夜间明显多于白天。一代成虫羽化高峰为20-22时,二代成虫20-1时羽化较多。成虫在田间交尾最早始于20时10分,最晚为5时前后,交尾盛期:2代区一代成虫为23-4时,3代区一代成虫为1-3时,二代成虫为23-3时。两代成虫夜间产卵量占全天的89-98.7%,前半夜多于后半夜。一代成虫产卵高峰在20-21时,二代成虫21-22时产卵最多。以上结果与本项研究已报道的成虫行为动态和行为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6.
黄粉虫的饲养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黄粉虫的生物学特征黄粉虫既是一种经济昆虫,又是一种仓库害虫,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行科粉甲属,幼虫体长28~32毫米,成虫体长约15毫米,雌雄异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在我国,黄粉虫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甘肃、河北、山东和四川等地。在27℃、相对湿度70%条件下,黄粉虫完成1个世代约需48天,卵期4~7天,幼虫期25~38天,蛹期6~8天,成虫卵前期4~5天,产卵可持续50天,寿命可达60天左右。通过对黄粉虫繁殖过程的测量分析,黄粉虫产卵的临界温度为15℃,产卵最适温度为25~33℃,成虫从羽化15天开始进入产卵盛期…  相似文献   

7.
不可忽视烟粉虱的发生与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与危害 烟粉虱成虫个体很小,长约1mm,淡黄色,翅及虫体密被白色蜡粉,该虫繁殖能力强,繁殖速度快。1年发生数代,世代重叠严重,存活率高,成虫羽化后3天即可交配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200粒左右。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2006,(6):20-21
一、生活习性和发生条件 芦柑上经常发生为害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3种。 1.星天牛: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出洞。5—6月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5—8天,然后咬破蛹室从羽化孔爬出,飞向树冠啃食嫩枝皮层和嫩叶。成虫多在黄昏前交尾、产卵,中午高温多栖息在根颈部。交尾后10—15天开始产卵,5月底至6月中旬是产卵盛期。卵多产在离地面30厘米以内的根颈或主干上,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杏仁蜂属于膜翅目广肩小蜂科。在和静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落地杏和树上挂的干杏核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进入蛹期,成虫于杏花落后4月上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先在核内呆一段时间后,破孔而出。成虫羽化后便交尾产卵,喜中午产卵,多将卵产在向阳面的杏上(此时杏果黄豆粒大小,果实比较幼嫩),产在接近种皮处。多为一果一卵,极个别的杏仁内有两粒卵。  相似文献   

11.
豆秆黑潜蝇成虫在羽化后的第2天就有交尾,多数个体在羽化后3—4天内交尾,成虫产卵始迄期有5、6天,9天,少数个体长达24天,33天。产卵量在个体间的差异很大,最多的产卵396粒,雌成虫有卵巢小管16—26根,每小管的含卵粒数,最多达13粒.田间正在交尾雌虫的卵巢发育程度,个体间差异十分明显.成虫产卵对于不同生育期豆株有明显选择性.在V(?)植株和R_1、R_2植株上产卵为多.在野生大豆上产卵较少.成虫都产卵在豆叶背面距叶片基部(1厘米左右)的叶脉(主脉、支脉都可以)附近叶肉组织内.白天活动时喜欢趋集开白花的芝麻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饲料对黄粉虫成虫产卵量的影响。[方法]用全麸皮(对照组)、85%麸皮+15%黄豆粉(试验Ⅰ组)、98%麸皮+2%蜂蜜(试验Ⅱ组)饲喂黄粉虫成虫,研究不同饲料对黄粉虫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试验Ⅰ组黄粉虫成虫从羽化到产卵历时最短,仅需6 d。试验Ⅰ组产卵数最高,日均产卵数为6.59粒/只,试验Ⅱ组产卵数次之,而对照组日均产卵数最低,仅为3.02粒。试验Ⅱ组成虫死亡率最高,达86.67%;试验Ⅰ组成虫死亡率最低,只有67.33%。试验Ⅰ组成虫死亡率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结论]黄粉虫成虫产卵期在饲料中添加黄豆粉可以促使黄粉虫成虫提前产卵,提高产卵数,延长成虫寿命,对提高黄粉虫繁殖力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桔实雷瘿蚊成虫喜阴暗,白天多停于背光的暗处,夜间活动,无趋光性,飞翔缓慢,多在黄昏时候羽化,刚羽化的成虫伏于土表和隐蔽场所,羽化后隔数小时即能交尾产卵,卵主要产于柚果果柄周围的白皮层内,在幼果期成虫产卵后果蒂周围表面出现浅黄色小针眼点被害状,卵散产或数粒并列。成虫可在同一柚果中重复产卵。导致同一被害果内有时幼虫龄期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交尾后3~7d之间为产卵盛期。成虫取食食物不同,产卵量也不同,5%白糖水饲喂产卵量最多。卵在田间呈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2):49-52
短额负蝗在北纬39°以北的大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期为270~280天。翌年6月上旬开始孵化,蝗蝻共5龄,蝻期为59~66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死亡,成虫期为41~52天。负蝗卵的孵化要求5cm土温达到19℃以上,土壤湿度在15%~20%;羽化需要在20~25℃的晴朗天气。交尾期平均为28天,有雌虫背负雄虫和多次交尾的习性,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雌虫三龄前主要集中在荒坡,地埂上为害双子叶杂草,四龄后转移到田间暴食为害双子叶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农业、化学、生物防治,均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花斑皮蠹成虫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花斑皮蠹成虫活动性越强,飞翔的虫口数越多;光照度为380 lx时,短时间内即可刺激成虫起飞,在黑暗的条件下,成虫比较安静;未交尾的雌、雄成虫起飞虫口数分别为31.1%和82.52%;交尾产卵后雌、雄成虫起飞虫口分别为6.67%和77.78%;配对成虫有61.2%的成虫飞翔,其中雌虫占14.3%,雌虫未产卵或开始产卵或羽化后7 d内起飞较多;成虫交尾呈"V"型,一生多次交尾;雌虫产卵前活动频繁,身体边爬行边后倾,后倾时露出产卵器上下左右摆动,寻找适当的产卵场所;卵有单产、串产、成排产、聚堆产,卵多产于缝隙等处.  相似文献   

17.
一、生物学特性苹果蠹蛾世代不整齐,在北疆一般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树干裂缝和其它缝隙中结茧越冬,翌年3月底越冬幼虫化蛹,4月中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3~6天产卵,产卵高峰是在日落后,此后逐渐下降,至午夜成虫停止活动,每雌虫产卵40粒左右,最多可达140多粒,卵散产在果实和叶片上。卵期8~10天。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后,在果皮下咬成一小室,并在此蜕第1次皮,随即向种子室蛀  相似文献   

18.
一、分布规律棉叶螨一年发生9~15代,当平均气温在25~28℃、相对湿度在7%以下时,繁殖最快。虫口数量直线上升,完成一代只需6~8天,而且可以不断孤雌生殖。一头雌螨成虫寿命23~40天,每头雌虫每日可产卵6~8粒,即散形,一生约产卵百余粒。棉叶螨主要以雌性成螨在寄主植物的叶片、杂草附近的土缝内和墙缝中吐丝结网群集越冬。次年当平均气温达5~6℃时,便开始在萌芽较早的旋花草、苦荬菜、野生油  相似文献   

19.
赣北松墨天牛成虫发生及产卵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野外调查及室内观察对赣西北地区松墨天牛成虫的羽化规律、产卵特性及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在该地区1年发生1代,羽化始、末时间分别为4月30日和8月31日;雌虫平均寿命63.2(42~73)d、一生平均产卵量为169.6(91~227)粒;在马尾松树上有卵刻槽占刻槽总数比率室内为59.5%、林间为38.5%;雌虫刻槽主要集中于树干中段2~6 m,对树干直径的选择主要集中在5~14 cm处,对树皮不同厚度的选择为3~13 mm,在此范围以外的厚度树皮上虽然有少数刻槽但刻槽内并无产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室内饲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亚洲飞蝗的生活史及主要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飞蝗在东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越冬蝗卵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蝗蝻发育历期为28~35 d,每个龄期历时5~7d,7月上旬末期开始羽化为成虫,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约7d雌雄两性开始交尾,7月下旬为交尾盛期,交尾约14 d后雌性开始产卵,产卵一直延续到9月末.生态环境条件对亚洲飞蝗的取食、蜕皮、羽化、交尾、产卵等生长发育及繁殖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