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肥对旱地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西部旱区和郑州市农田上,对甘薯进行水肥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磷化肥醉心有使鲜薯和薯干产量增产25.2%-43.0%和29.5%-46.4%,单位养分增产鲜薯29.0-63.5kg;甘薯对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7-1.02g(mm.m^2),增幅为20.5%-73.1%。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西部旱区和郑州市农田上,对甘薯进行水肥效应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氮磷化肥配施能使鲜薯和薯干产量增产25.2%~43.0%和29.5%~46.4%,单位养分(kg)增产鲜薯29.0~63.5kg;甘薯对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0.17~1.02g/(mm.m2),增幅为20.5%~73.1%.该区甘薯的最适NP肥比例为1:0.5~1.0,每公顷施纯氮和纯磷(P2O5)各75kg左右可满足该区甘薯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质与施肥对麝香百合仔球繁殖及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交设计研究4种代用基质[即锯末混河沙(S/S)、花生壳混沙(PH/S)、锯末混炉渣(S/C)和KD-l型高吸水性树脂混沙性潮土(SY/S)]处理施肥比例和施肥浓度对麝香百合仔球繁殖与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球繁殖综合评价指数最大的处理组合为基质SY/S(0.599.5),施N肥0.0071mol/L,NPK=1055,株行距8cm×15cm;其次为基质S/S(体积比为11),施N肥0.0143mol/L,NPK=51010,株行距8cm× 15cm;综合评价指数最小的组合是S/C基质,施N肥0 0143mol/L,NPK=51010,株行距8cm×15cm.不同处理对现蕾和开花期的影响差异显著,S/S基质施N肥0.0107mol/L、NPK=18915、株行距30cm × 40cm的处理组合使现蕾和第1朵小花的开放时间提前,叶面积系数较大,叶绿素含量也较高;S/S基质施N肥0.0107mol/L、NPK=18915、株行距30cm × 40cm的处理组合和SY/S基质施N肥0.0107mol/L、NPK=18915、株行距30cm × 40cm 2个处理的花枝鲜物质量和花朵直径较大,切花达标率较高,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真菌在根际土壤养分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磷肥施用方法对甘薯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以减少施肥可能对甘薯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方法】甘薯–小麦轮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位于江苏南京,始于2011年。2020年选择该定位试验中的3个处理:不施磷肥(NK)、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合(NPKM),在甘薯膨大期采集储藏根与纤维根根际土壤,测定化学性质,并利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真菌群落相对丰度、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及其与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结果】1)施肥处理改变了两类根根际土壤化学性质,储藏根和纤维根的根际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NPKM>NPK>NK处理,有效磷(AP)含量表现为NPK>NPKM>NK (P<0.05),同一处理两类根际间只有有效磷含量差异显著;纤维根和储藏根的根际土壤pH均以NPKM处理最高,NPK处理最低且显著低于NK处理,NPKM处理的纤维根根际pH显著高于储藏根根际0.81个单位。2) 3个施肥处理两类根系根际土壤的优势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  相似文献   

5.
福建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在甘薯主产区完成的118个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甘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包括甘薯施肥效应和土壤肥力分级、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不同产量水平的氮磷钾最佳用量和比例、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关系式以及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5个方面内容。结果表明,土壤对甘薯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62.5%,氮磷钾平均增产效果是N>K>P,均达显著水平;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176 mg kg-1、17 mg kg-1和106 mg kg-1;平均经济施肥量是N165kg hm-2、P2O5 63 kg hm-2、K2O 204 kg hm-2,比例为1∶0.38∶1.24,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推荐施肥量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速效氮磷钾土测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该式实现了根据土测值预测具体地块推荐施肥量的目的。研究结果为福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和施肥水平对甘薯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秦薯4号"和"619"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土壤水肥条件下甘薯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以及胞问CO2浓度(Ci).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两个甘薯品种的Pn、Tr、WUE、Ls、Gs、Ci均有极显著影响;除"秦薯4号"的Gs外,施肥对两个甘薯品种的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甘薯叶片的Pn、Tr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均呈下降趋势,而Gs和Ls在土壤轻旱条件下下降或略有不明显上升,但在重旱条件下这两个指标均明显下降.Ci在轻早条件下变化不明显,但在土壤严重干旱时极显著升高,说明轻旱条件下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而重旱条件下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秦薯4号"叶片WUE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极显著下降,而"619"则呈明显的先增后减趋势.甘薯叶片Pn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施肥可促进叶片CO2的气体内外交换.相对于不施肥处理,中肥处理的Tr略有不明显下降("秦薯4号")或明显上升("619"),高肥处理极显著增加了Tr;叶片WUE在中肥处理下极显著增加,但继续增加施肥量时增加不明显或极显著下降:"619"的Gs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秦薯4号"变化不明显.随施肥量的增加,Ls呈先增后减的趋势,Ci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说明中肥处理下甘薯叶片气体交换主要受气孔因素的限制,而高肥处理下则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限制.水肥间互作效应明显,合理施肥可提高干旱条件下Pn、Tr、WUE,但品种间气体交换对施肥的反应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花生-甘薯轮作制中磷钾肥施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花生-甘薯轮作制中钾肥和磷钾肥施肥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裂区田间试验设计,建立了钾肥和磷钾肥当季施肥模型和甘薯后效模型以及甘薯当季施肥模型。3个钾肥试验和2个磷钾肥试验结果表明,上述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田间试验结果。后效模型可计算出花生磷钾肥最佳施用量下对甘薯的后效产量,甘薯当季肥效模型可求得扣除肥料残留效应后的磷钾肥最佳施用量,降低了甘薯推荐施肥量,提高了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本试验以普薯32号甘薯为原料,人工模拟机械损伤后于25℃、不同相对湿度(RH50%和RH80%)条件下愈伤,通过比较甘薯木质素生成、失重率、呼吸强度、愈伤过程关键酶活性、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评价湿度对甘薯愈伤的影响。结果表明,RH80%条件下较RH50%更有利于甘薯愈伤木栓组织的形成,在愈伤4 d时甘薯木质素积累达到最高。与RH50%组相比,RH80%条件处理能显著提高甘薯愈伤组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P<0.05),提升总酚、类黄酮含量,促进呼吸高峰提前,降低甘薯重量损失。相关性分析表明,RH80%条件下愈伤,甘薯木质素含量与PAL、POD、PPO活性及总酚、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为甘薯采后愈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每hm^2施鱼粉有机-无机复混肥1500kg的大田生产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种施肥技术处理,研究其对甘蔗农艺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蔗茎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D处理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D处理与A处理的蔗茎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含糖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D处理与B、C、E处理间的含糖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不同施钾方式对甘薯钾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钾素是调控块根类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关键因子,特别是对淀粉型甘薯后期块根膨大及产量形成尤为重要。本试验选择胶州(砂姜黑土)和即墨(风沙土)两个不同土壤质地类型的试验点布置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钾方式在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条件下对甘薯钾素吸收、 钾肥利用率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对甘薯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借助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实现甘薯钾营养的精细化调控,提高钾肥利用率和促进甘薯生长。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 K0(不施钾肥,CK)、 K1(钾肥基施)、 K2(钾肥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和K3(钾肥全部封垄期追施)。【结果】与CK相比,三种不同施钾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甘薯生物量、 养分吸收量及产量(P0.05)。与K3和 K1处理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分别增产18.7%和10.4%,但K3和 K1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风沙土条件下K2增产幅度分别为35.3%和17.3%,其中K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 K3处理(P0.05)。与K1处理相比,K2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115天~150天)钾素积累量和地下部生长速率,同时提高了钾收获指数、 钾肥偏生产力、 钾效率、 钾肥农学利用率。与K1 和K3相比,砂姜黑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2.5%和8.8%,风沙土条件下K2处理的钾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3.2%。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同一施钾方式相比较,砂姜黑土条件下氮钾积累量、 生物量和产量均高于风沙土,但K2处理的钾素日积累速率、 钾素利用率与增产效应均表现为风沙土高于砂姜黑土。【结论】在供钾量较低的风沙土上采用分期施钾(1/2基施+1/2封垄期追施)能显著提高钾肥利用率和增加甘薯产量,是甘薯合适的施钾方式。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不同地貌甘薯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施肥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重庆市不同地貌甘薯种植区土壤肥力差异,对2007~2010年重庆市甘薯"3414"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建立各地貌甘薯种植区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利用肥料效应函数法确定各地貌甘薯种植区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山地甘薯种植区土壤肥力高于丘陵甘薯种植区,将丘陵甘薯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分为5个等级(62、62~83、83~112、112~152、152 mg/kg),对应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37.4、109.35~137.4、81.3~109.35、53.1~81.3、53.1 kg/hm~2,将土壤有效磷分为3个等级(6.3、6.3~16.7、16.7 mg/kg),对应的磷肥推荐施用量为64.2、50.25~64.2、50.25 kg/hm~2,将土壤速效钾分为4个等级(49、49~73、73~110、110 mg/kg),对应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28.1、99~128.1、70.05~99、70.05kg/hm~2;将山地甘薯种植区土壤碱解氮分为4个等级(55、55~82、82~122、122 mg/kg),对应的氮肥推荐施用量为162.15、123.75~162.15、85.2~123.75、85.2 kg/hm~2,将土壤有效磷分为4个等级(3.4、3.4~9.3、9.3~25.9、25.9 mg/kg),对应的磷肥推荐施用量为87.75、73.95~87.75、60.3~73.95、60.3 kg/hm~2,将土壤速效钾分为5个等级(53、53~77、77~114、114~169、169 mg/kg),对应的钾肥推荐施用量为151.5、126.3~151.5、101.1~126.3、75.9~101.1、75.9 kg/hm~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以铝敏感型甘薯品种商薯19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钙处理水平(0、0.8、1.6、2.4 g/kg),研究了钙对甘薯铝胁迫(1 g/kg)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施钙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PSⅡ(Photosystem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叶片中丙二醛的积累量。施钙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对铝胁迫的抗逆性,有效缓解铝对甘薯的胁迫。  相似文献   

14.
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钾素含量和甘薯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腐植酸和硫酸钾制备一种腐植酸钾肥(HA-K),沙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钾素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为阐明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腐植酸缓释钾肥对土壤不同形态钾素含量以及甘薯产量和对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空白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中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以及生长前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但是提高了甘薯生长中、后期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促进了甘薯对钾素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全生育期土壤缓效钾含量和甘薯生长前、中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提高了甘薯生长后期土壤速效钾和有效钾的含量。与施等量氧化钾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钾肥显著提高了钾肥吸收利用率(REK)、农学利用率(AEK)、偏生产力(PFPK)和甘薯块根产量,增幅分别为20.09 %,42.69 %,5.89%和22.83%。  相似文献   

15.
施钾时期对甘薯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块根产量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济徐23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钾肥施用时期对甘薯块根干物质积累特性、干物质分配、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均可提高块根产量,基施增产幅度最大,为26.09%,封垄期追施次之,高峰期追施最小。与对照处理相比,施用钾肥提高了块根膨大速率,基施和封垄期追施处理块根膨大前期增幅较大,而高峰期追施钾肥块根膨大后期增幅略高;基施处理显著降低全时期甘薯茎叶鲜重与块根鲜重的比值(T/R值),而封垄期追施处理显著降低生长中后期T/R值;施肥处理均可提高收获期块根干物质分配率,基施钾肥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基施钾肥处理钾肥产块根效率、钾肥收获指数、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基施钾肥通过提高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钾肥收获指数,降低T/R值,促进块根膨大,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10几年来甘薯氮、磷、钾配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薯每公顷施N150-225kg,N:P2O5:K2O比例以1:0.3~0.5:0.8~1.2为宜。增产效果N〉K〉P,旱地明显高出水旱轮作地。通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测产统计和228个田间小区试验分析,配方施肥比当地常规施肥每公顷平均增产鲜薯3587kg和4881kg,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甘薯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探讨氮素形态对甘薯氮素吸收、利用及其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分别施用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肥料,研究了甘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根活力变化和氮素吸收动态、收获期氮素积累量和分配以及块根产量。结果表明,与酰胺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的吸收根活力和氮素积累起始势较高,氮素积累量、肥料氮素利用率及其生产效率也较高,块根产量提高了16.37%和10.52%。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的氮素积累量较低,肥料氮素在块根中的分配比例较高,块根产量、氮素生产效率和肥料氮素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5.30%、13.28%和5.29%。甘薯施用铵态氮肥有利于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8.
钾肥基施利于甘薯块根产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施钾方法对甘薯块根产量形成的影响,可为甘薯高产稳产寻找合理的钾肥施用方法,并阐明其增产机理。【方法】 选取典型的食用型甘薯品种红香蕉和北京553为试材,于2013~2014年两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设4个施钾处理:不施钾肥(CK)、全部钾肥基施(JS)、全部钾肥封垄期追施(FS)、基施钾肥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各占50%(1/2 JS+1/2 FS)。在主茎第4、5片展开叶上标记13CO2,24、48和96 h后取样,用质谱仪(Isoprime 100)测定不同部位的13C含量。从甘薯栽秧后50 d开始,每隔20 d取样直到收获。按根、茎、叶、柄四部分分别称重,将主茎自功能叶所在位置至基部等分为三段,取上、下两端用于测定蔗糖含量。收获期测定生物产量和块根产量,计算经济系数。【结果】 甘薯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块根产量,增产21.33%~34.38%。各施钾处理之间比较,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经济系数和块根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基施钾肥处理的经济系数和块根产量最高。栽秧后50 d,基施钾肥处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功能叶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都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栽秧后50 d和110 d,基施钾肥处理光合产物源端装载和库端卸载的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栽秧后150 d,所有施钾肥处理趋于一致。栽秧后50 d,基施钾肥处理光合产物转运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施钾处理,栽秧后100 d和150 d,施钾肥处理间效果趋于一致。在栽秧后50~130 d,基施钾肥处理的块根膨大速率一直高于其他施钾处理。【结论】 在相同供试土壤和气候条件下,钾肥施用时间越早,越有利于甘薯早发、快长,促进块根早形成、快膨大;光合产物由叶片向块根运转效率的高值持续期越长,越有利于提高光合产物在块根中的分配。因此,全部钾肥基施甘薯经济系数和块根产量最高,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用徐薯18,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氮磷钾肥配施对豫西旱地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与产量的关系基本一致,均呈抛物线回归关系。经模拟计算,在45~55t/hm2产量水平上,氮、磷、钾之比基本一致。最后讨论了不同产量水平氮磷钾肥配施的比例和最适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张苗  木泰华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5):356-362
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为水解酶,研究了不同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甘薯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Alcalase水解预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解度(DH)及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与预热处理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预热处理对Alcalase酶解甘薯蛋白的DH和TCA-NSI的影响显著(P<0.05);甘薯蛋白预热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92℃,时间13?min。在此条件下,DH与TCA-NSI分别为26.32%和84.33%。与直接酶解天然甘薯蛋白相比,在预热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DH和TCA-NSI分别提高了15.89%和53.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