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曼  毛林  刘璇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4):144-153
为客观分析国内外花生重金属研究现状,总结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与薄弱点,为花生重金属科研工作者与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以促进花生优质安全生产发展。本文通过英文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文CNKI 数据库对花生重金属进行检索,基于文献计量学观点及 CiteSpace V分析,对花生重金属的文献数量、年代分布、国家、著者信息、出版刊物、研究内容及热点等做了深入的计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数据库里国内外最早关于花生重金属方面的文献发表于1978年;自1987至2018年的40年中,花生重金属研究论文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之后,是花生重金属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花生重金属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有花生壳、吸附、去除、金属硫球蛋白等,2013年至今新兴热点有稳定化、生物炭、植物修复等。花生重金属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金属对花生生理及生长发育影响方面的研究;二是以花生壳为重金属吸附剂原料方面的研究。中国在花生重金属研究领域发文量占有显著优势,但论文被引频次有待提高。发文机构中占半数的为农林类高校和科研单位,主要集中在中国农业及学术力量雄厚的大省,如山东省、广东省等。经过多年发展,花生重金属研究领域的作者群初具规模,但高产活跃作者群聚集度不够,核心作者数量及所发论文质量有待提高,而国际合作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全球的研究趋势及热点,基于CiteSpace软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核心期刊为数据源,从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关键词以及共被引文献多个方面对2006-2019年国内外发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方面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表明:(1)2006-2...  相似文献   

3.
对2011—2020年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期刊论文和专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植物疫情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以期为国内该领域创新发展、植物疫情防控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11—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中国内外重大植物疫情领域国家、期刊、被引频次等进行梳理,由关键词分析得到研究前沿及热点,采用专利计量对地区分布及技术领域等进行分析。全球重大植物领域科技创新稳定发展,发文量和专利数持续上升。中国论文发表总量和专利数位居世界第一,但国际合作程度和论文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国内高发文量作者数目较多但作者间国际合作程度较低。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疫病识别及其防治,病虫害化学生态学如抗药性监测、农药风险评价,以及生物功能基因层面研究等方面。中国虽在该领域研发实力较强,但需加强国内外优势领域交流学习提高自身影响力,积极开展国际技术研究合作,为长期有效控制植物疫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献计量的土壤动物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土壤动物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1986—2016年土壤动物领域的SCI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的发文量居第一,中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Plos One和Applied Soil Ec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生多样性、氮素添加、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土壤动物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1986—2016年土壤动物领域的SCI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的发文量居第一,中国的发文量其次;中国科学院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的前两位;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Soil Biology Biochemistry、Plos One和Applied Soil Ecology;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生多样性、氮素添加、重金属污染以及生态退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十年三大主粮逆境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康海滨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1):145-152
为了揭示国内水稻、小麦和玉米在逆境研究领域的概况和发展规律,促进主粮逆境研究,保障粮食安全。利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6—2015年收录的期刊文献及指标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载文量、研究力量、资助状况和研究热点。三大作物载文量大致相当,年际变化呈整体上升趋势。不同省市区发文量差异悬殊。论文向本领域的少数高质量期刊集中。88.04%的论文获得资助,论文资助指数与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最广泛的逆境是干旱胁迫,不同省市区关注的逆境具有地域特色。"生长发育"、"基因定位与表达"和"抗性锻炼与外源物处理"等主题的研究热度最高。国内主粮逆境研究发展趋势良好,注重基础研究,关注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文献计量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基于 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 Histcite对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地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研究最早于 1973年开展且文献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国际上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英国等,国内实力较强的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贡献的高影响力论文较多,而国内原创性成果与重要发现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少,核心作者数量少;细菌污染、气候变化、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重金属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球文献计量的小麦响应气候变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R语言Bibliometrix包,从高被引论文、来源期刊、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等方面对21世纪以来(2000-2018)发表的有关气候变化对小麦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并构建了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国家共被引、文献历史被引网络图谱以及关键词的聚类分析概念图,进而研究小麦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结果][结论]从高产国家来看,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该领域发文较多。该领域TOP 10的高产作者中,中国占有四位。该领域论文主要发表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Field Crops Research》和《Climatic Change》期刊。关键词的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目前气候变暖对小麦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变化对小麦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小麦影响的模型研究、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CO2浓度、温度升高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等方面。文献历史被引分析发现,Local Citations(LCS)高的文章均与模型研究有关,说明利用模型来研究气候变化对小麦的影响也是目前的热点及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内外水稻育种研究领域20年的相关科技文献,便于深入了解世界范围内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2-2021年水稻育种相关文献为数据源,运用EXCEL、CiteSpace及Incites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发文数量、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等分析。在检索范围内检索到水稻育种相关文献8 668篇;总的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发文量第1,美国发文量第2但中介中心性较高,影响力较大;研究机构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最大;国家及主要研究机构间的科研合作也较密切;总被引频次排名前3的作者是中国科学家钱前、李家洋和韩斌;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是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Molecular Plant Breeding和PLoS ONE;近年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涵盖遗传多样性、基因编辑、产量和品质性状、病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褐飞虱)、非生物胁迫(盐,干旱,温度)、雄性不育等多个方面。本研究为整体上认识、了解全球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提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CRISPR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出的803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8 R3和Excel 2019分析CRISPR技术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机构、基金、期刊、关键词等。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CRISPR技术的年发文量在2014-2021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达到峰值。综合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和农科院是CRISPR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郑州大学段广才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毕延震,均为1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为2107篇,占比26.24%。高频关键词表明,当前农业领域CRISPR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关键词中心性大小表明基因编辑、基因敲除、水稻等是当前国内CRISPR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编辑效率、盐胁迫、活性氧、马铃薯、生长发育、过表达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该论文从宏观上了解掌握CRISPR技术,为我国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和明确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的全球现状和研究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nce Citation Expanded,SCIE)数据库,对2008—2018年印度梨形孢领域的SCI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探讨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08—2018年印度梨形孢研究论文数量共392篇;文献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文献数量最高;德国、印度、美国、中国、伊朗文献数量居世界前5位,其中德国文献数量最多,为118篇;吉森大学和耶拿大学的发文量居世界研究机构前两位;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核心作者来自印度;主要核心期刊是《SYMBIOSIS》、《MOLECULAR PLANT MICROBE INTERACTIONS》、《NEW PHYTOLOGIST》;主要学科是植物科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综合来看,德国和印度在印度梨形孢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在印度梨形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更多学者关注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2.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环境危害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1—2020年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土壤修复相关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1)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西班牙、印度、澳大利亚是英文发文量位居前5的国家;中国以科学院为主要发文机构;(2)从关键词的中心性和文献被引频次分析得到重金属污染土壤及修复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而生物修复及生物炭是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3)农药污染土壤修复、生态修复、修复材料及修复技术的研发是未来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对虫螨腈杀虫剂的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虫螨腈”主题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发文作者、研究机构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等进行知识图谱绘制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该研究领域论文发表呈上涨趋势;研究成果形成了较稳固的核心作者群,作者间交流较密切;研究机构之间连线密度较低,成果主要机构的发文占比偏低。通过对虫螨腈相关文献数据的分析,直观地反映国内虫螨腈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热点的变化,可提高跟踪虫螨腈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效率,为未来的虫螨腈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为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支撑,从文献计量角度对全球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现状及态势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检索策略,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文献发表量、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机构、期刊及发文量较高的作者H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8年植物科学领域的文章发表量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学科呈现蓬勃发展的整体势头。美国和中国是文献主要贡献国家,文献量和总被引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国家,但美国及欧洲国家的篇均被引数量高于中国。从全球来看,中国科研机构在发文数量占有绝对优势,而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的文章篇均被引数量高,达到10以上。对2016—2018年的高被引文献(Top10)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高频词共现主题聚类可视化分析。从论文影响力及主题词规模2个维度表征领域内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植物应对生物及非生物胁迫”、“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分析”、“植物生殖发育调控”是近年来植物科学的高关注度研究方向,主题内容与前期的需求调研相符,初步预测这些研究方向将对农业创新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外叶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分析和比较,明确叶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VOSviewer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14篇文献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521篇文献进行相关分析。叶际微生物相关研究领域的年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年平均英文文献数量总体高于中文文献数量,美国、中国和德国的发文量居于前列。其中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最为紧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最多。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多,并且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较多。该领域中白志辉(Bai Z H)的发文量最多,且各作者所在团队内部合作较为密切;虽然英文文献中白志辉和金德才(Jin D C)所在团队间有紧密合作,但从整体上看,无论是在中文文献中还是在英文文献中各团队间仍缺乏合作。关于叶际微生物,CNKI和WOS中的文献均对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展开了研究,中文文献目前只倾向于探究叶际微生物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的作用,但整体研究尚浅,而英文文献则更为广泛且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关于叶际...  相似文献   

16.
孙萌  李荣田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8):136-141
为给水稻蛋白质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当下此领域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等相关信息,以2018—2020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以“rice protein”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数据基础,使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图谱Citespace等分析方法,对相关文献数据从2018—2020年国家发文量、机构发文量、机构合作共现、高频关键词等层次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及热点预测。研究表明,2018—2020年水稻蛋白质领域国家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研究水稻蛋白质的高发文量机构均来自中国,发文量第一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与其他机构合作较为密切的机构为国际水稻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8—2020年间水稻蛋白质领域Wang J发文量最多,为105篇,其次是Zhang Y、Wang Y、Li Y,且作者间合作交流仍存在一定进步空间;当下水稻蛋白质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水稻中调控抗逆性等生理性能的蛋白质组学的分析及基因改造,且未来可能还将以水稻蛋白质的积累与产出、相关基因的优化改造等方向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水产生物技术文献及其核心作者群特征的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及时掌握国内水产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发展动态,为科研人员、科研管理部门以及科技期刊编辑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简称水科院)为研究样本,对其2005-2009年5年间发表的国内和国际期刊论文,从载文内容、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3个方面进行计量分析,并对国内和国际论文在研究内容、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方面进行对比,以探讨国内水产生物技术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2005-2009年水科院生物技术领域总体发文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水产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的发文量位居前列;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发现,此期间水科院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微卫星技术、基因克隆、表达及序列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性状相关基因、系谱识别、核型、基因组和雌核发育可能成为水产生物技术领域新的增长点。筛选出了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并对其分布特征、合作网络进行了分析。认为近年来水科院生物技术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处于稳步上升阶段,国内论文数量远远高于国际论文数量;水产生物技术在多个水产科学传统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同时推动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育种领域的巨大发展,但该学科内研究者间的合作尚不密切,各个研究所间在该学科领域内的科研实力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文献计量学及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国内外植物氮素代谢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便于相关研究者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以201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植物氮素代谢研究相关论文为文献来源,对发文量、主要研究力量、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发文量整体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中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和巴西等国家在植物氮素代谢领域的影响力较大,国内外机构发文量较多的是农林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氮的吸收利用、氮利用效率、盐胁迫、铵信号的介导和氮代谢相关酶的研究构成了植物氮素代谢的重要基础。近10年国际上植物氮素代谢研究的热点为植物耐受性、氮利用效率、氨同化、参与氮代谢相关酶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等;国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不同氮素形态对植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植物的氮素利用效率、碳氮代谢等相关方向,此外耐旱性、乙烯是最新研究前沿。今后植物氮素代谢应进一步围绕氮素利用效率这一目标展开研究,对氮肥施用进行长期动态观测,研究定量标准;关注植物碳-氮代谢协同机制;基于多组学技术开展植物氮素代谢的相关基因研究;整合...  相似文献   

19.
为更系统地了解中国植物抗病基因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以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工具,对1991—2021年发表的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抗病基因相关文献的年发文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研发单位中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共发文86篇;期刊《中国农业科学》刊登文献数最多,共8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的刘大群,共发文38篇;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抗病基因”,共出现226次;突现词分析中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是“无毒基因”(9.707)。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农作物病害的防治、抗病基因研究的技术手段、抗病性相关的化学成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以文献资源为依据揭示我国1998~2007年来烟草营养与施肥领域的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从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所需资料,对发文量变化、主要作者、期刊分布、地域分布、主题分类等进行计量分析。发文量趋于逐年上升的态势;确定核心作者10人、核心期刊6种;发文地域广泛,但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我国烟区。施肥及土壤是主要研究内容;该研究领域表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新技术运用活跃等特点。近10年中国烟草营养与施肥研究有较快发展,施肥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全面进入生产与生态并重的施肥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