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茧保护和制种期间的各种技术措施对蚕种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如何在收获种茧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笔者经多年实践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张高军 《蚕学通讯》2000,20(1):29-30
近年来,蚕种场与整个蚕丝业一样在低谷中艰难运作。为此蚕种场挖掘内部潜力,特别是技术潜力,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成当务之急,许多蚕种场进行了不少探索。笔者认为加强种茧期保护,提高公斤茧制种量,是提高蚕种场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 蚕种生产现状及种茧期保护重要性1.1 生产现状 由于发种量大幅度下降,形成蚕种供大于求。绝大部分蚕种场生产量过小,加之原蚕区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技术措施不同程度上得不到落实,导致蚕种单产较低,具体表现在公斤茧制种量普遍较低,有的甚至只有1张左右。究其原因,除…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蚕种是茧高产的主要物质基础。湖州市是全国桑蚕茧重点产区,但长期来,由于蚕种生产基础薄弱,蚕种靠外援,质量不称,产量不高,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自1991年以来加强对蚕种场的投入和基础建设,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强化质量管理;抓好种茧用桑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推广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技术,推广瓦楞纸摊蛹,越年种洗落保护等先进技术;改进种茧后期管理和制种、浸酸技术;从而使我市蚕种生产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秦盛和 《四川蚕业》2010,38(3):33-34
越年种滞育期的保护,是指蚕卵从产下后到浴种前的这一时期保护工作。在此期问保护工作做得好与坏,给予环境合理与否对卵质及来年孵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合理地进行蚕种保护是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蚕种保护技术在摸索、学习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其保护质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蚕种场要想提高蚕种质量和繁育系数,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落实包括原蚕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养好原蚕,种茧保护以及蚕种保护等各个环节。制种繁育工序多,工作量大,时限性强,一环紧扣一环,技术要求高,必须按品种分组,合理安排人力,明确分工,专人负责,确保制种工作忙而不乱。1削茧削茧是制种的第一步工作,要求制种主管管理好削茧人员,认真做好岗前培训,贯彻落实削茧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扬文 《广东蚕业》2009,43(3):16-20
本文主要介绍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恶劣环境中,蚕种生产应注意降低蚕微粒子孢子感染率,原蚕点选择,品种投放比例,种茧及蛹的保护,化蛾调节,产卵室温湿度调节等几个问题,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蚕种冬期保护是蚕种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保护适当与否,对蚕种质量和提高孵化率有密切关系。蚕种的冬期保护主要是浴种、散卵洗落和冷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种繁育过程中的种茧保护和制种是蚕变为蛹,蛹化成蛾,进而通过蛾交配生产原种的极为重要的变态阶段.这段时期,蛹体或蛾体不再依靠外界供应营养,外界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死蛹率、产卵量及蚕卵的质量.因此,种茧保护期和制种期实施有效的管理技术,将对提高蚕种质量产生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原蚕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正红 《北方蚕业》2008,29(1):30-30
原蚕后期死蛹的发生与蚕期饲养叶质有关,与种茧保护期间的环境条件有关,与蛹期创伤传染有关。在生产中,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有效控制后期死蛹发生,从而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实践分析得出,蚕种生产中不同组(或原蚕区)间收茧数量基本一致但生产蚕种的数量、质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种茧收购后的技术处理和管理上存在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做好种茧后期管理,可以提高制种率,增加产卵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
叶夏裕 《中国蚕业》2011,32(2):88-90
4 种茧检验、选择和保护 蚕种质量的好坏是丝茧育获得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种茧的品质对一代杂交种的饲养成绩关系极大。因此,原蚕生产中获得的原蚕茧,必须要根据国家制订的检验办法进行检验,符合质量要求的才能制种。种茧合格后的批次还需按照茧形和品种的固有性状等进行个体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的固有性状的不良个体,从而提高种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优质高产蚕种是蚕茧高的主要物质基础。湖州市是全国桑蚕草重点产区,但长期来,由于蚕种生产基础薄弱,蚕种靠外援,质量不稳,产量不高,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改变被动局面,自1991年以来加强对蚕种场的投入和基础建设,引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强化质量管理;抓好种茧用桑管理的规范化;全面推广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技术,推广瓦楞纸摊蛹,越年种洗落保护等先进技术;改进种茧后期管理和制种,浸酸技术,从而使我  相似文献   

13.
蚕种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较多,蚕种生产环节也较多,各环节相互关联,互相影响,最终表现在蚕种质量与产量上,在生产中提高蚕种质量与提高制种量往往是正相关,提高蚕种质量亦往往同时能提高50kg种茧的制种  相似文献   

14.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从改变企业管理模式与分配方式、防治病虫害、强化饲养管理、做好种茧保护与制种技术等四方面着手,有效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和茧丝绸行业的正常运作与蚕种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十分重要,而蚕种的生产产量和质量取决于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文章主要对桑园管理、消毒防病、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以及制种管理等进行分析,探讨蚕种生产的关键技术,旨在促进地区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树林 《四川蚕业》2010,38(3):50-51
"原种及种茧"是影响蚕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要降低这项费用在单位成本中的含量,有三个途径:一是减少单张普种所耗原种价值;二是单张普种所耗种茧价值;三是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废品率。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俗语讲:“养好小蚕一半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蚕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蚕种市场化的需要,提高蚕种的质量,为大田生产提供更优质高产的蚕种,进一步提高原种茧的质量和数量,增加50kg种茧制种量,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公司在原来的联户原蚕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并通过年初到遂溪、郁南、阳春等兄弟单位的参观学习后,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决定采用原蚕小蚕规模化共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原蚕种茧评级方法的探讨浙江省蚕种公司吴一舟笔者曾分别于《蚕桑通报》1990年第4期和1993年第2期发表过有关原蚕种茧评级方法改革的文章,详细阐述了原蚕种茧评级方法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在实践过程中,又对新的评级方法进行了多次修改,使新方法逐步...  相似文献   

20.
试述种茧合作社对稳定原蚕生产基地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有江 《中国蚕业》2008,29(2):72-75
桐乡市丝源种茧合作社是浙江省同行业中首家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以产业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区域布局规划和种茧特色,抓好生产管理,提高产品竞争力,带动农户增收。合作社的成立,使社员生产有了目标,产品收购有了渠道,收益有了保证;进一步稳定了原蚕生产基地,为提高蚕种质量,保障蚕种供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