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36-238
自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景迈山古茶林便正式踏上了申遗之路。这对其辖区内的15个传统村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发展与变革机遇。从"申遗"出发、概况着手,分析了普洱景迈山民族村寨活化的必要性,探讨了普洱景迈山民族村寨活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基于申遗视角提出了普洱景迈山民族村寨活化的策略与模式,以期对景迈山古茶林的申遗提供一个正确的方向和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八百年万亩古茶林云南省思茅地区外贸局何仕华中国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800多年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旅游圣地。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景迈村周围的古茶林,热带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海莽莽,生长着众多的珍贵植物,美丽的风光,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景...  相似文献   

3.
景迈山古茶林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除了茶树,还保留了许多其他丰富的物种,形成了生物多样性。随着景迈山古茶林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古茶林区遮阴树的砍伐,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有爆发的趋势。文章通过景迈山古茶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就综合防治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农业部发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论证了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申报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申遗"工作,使宁夏中宁枸杞种植系统尽早被中国农业部列入《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刘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30-8631,8679
梳理了有关名山风景区的相关研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中文化景观的发展资料,探讨了中国名山风景区的价值。强调其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价值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继承了传统的人文山水审美观念,体现着中国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深厚的宗教文化,并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存,符合世界遗产关于文化景观的定义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是典型的农业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意义重大。西方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开展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视角,以法国波尔多和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文化景观为例,对比中西方传统农业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内涵、动态保护方式和发展潜力,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提出"捆绑式申遗"概念,并结合新增"捆绑式"世界文化遗产现状,对新疆坎儿井与交河故城世界遗产资源和文化价值及其"捆绑"情况进行了详实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歙县徽州古城墙文化遗产保护为例研究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歙县徽州古城墙价值进行评估,对徽州地域文化进行梳理,揭示徽州古城墙保护利用的真正价值。规划在做好城墙文化遗产本体保护工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发展需求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要求,将徽州古城墙保护利用、徽州文明内涵阐释与城市内涵式更新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城市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发展中保护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茶的故乡,制茶技艺历史悠久,不同类别茶叶(绿茶、红茶、黑茶等)的传统制作技艺类型多样;目前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的茶文化遗产比重较大,其中作为技艺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制茶技艺已多项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对茶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文化遗产的视角来看,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和历史三个方面:经济价值表现为茶叶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文化价值包括茶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历史价值表现为历史传承、利用和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制茶技艺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相关分析,并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为制茶技艺遗产传承与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茶从哪里来?茶从景迈山来。景迈山在哪里?景迈山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布朗族、傣族先民在茫茫林海中为后人留下二万八千亩古茶园。据中科院专家鉴定,这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堪称"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5月刚刚过去,春茶采摘已经结束,但开通才  相似文献   

11.
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遗产的一个新类型,也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的情况",包括了"能持续使用土地的特殊手段",这就是指以农业经济为基础、以村落为中心的遗产类型—村落文化景观。这种曾经广布于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社会文化遗产,自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更面临着传统中断和特征丧失的威胁。本文就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相关概念、构成要素及其面临的影响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兽医针灸是我国的传统兽医诊治技术之一,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分别从兽医针灸的历史文化价值、安全高效的医疗价值、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价值,分析了其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兽医针灸衰落的因素;最后,基于农业文化遗产视角,本文提出了兽医针灸技术的保护利用对策:增强公众对兽医针灸的价值认识;推进兽医针灸的"申遗"进程;发挥多方参与机制对兽医针灸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畜牧兽医类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首先搞清楚其分类、特征,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黄桂枢 《农业考古》2005,(2):333-333
普茶天下扬,思茅有奇观。北回归线穿过全市,思普区是“世界茶乡”。有幸避过第四纪之冰川袭击,有缘保存第三纪之宽叶木兰。茶树祖先化石出土于景谷盆地,距今三千五百四十万年始称冠。野生型千年大茶树,生长在镇沅千家寨哀牢山;过渡型千年大茶树,活化石活在澜沧县邦崴山;栽培型千年古茶林,万亩连片在澜沧县景迈山。三种茶树类型最为齐全,垂直演化系统在为祖国争光。实乃全球茶树发展之天然博物馆,更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举世无双。邦崴大茶树已成国家邮票,茶树文物传遍四海受赞扬。“世界茶源”在思茅市,有物为证续谱新章。  相似文献   

15.
江西茶类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2,他引:1  
地理标志保护是农产品和食品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江西省茶类资源现有4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本文分析了江西省茶类的地理标志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并建议:(1)深入研究名茶地理标志的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特征;(2)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模式为主,同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充分利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与农业品牌类遗产,整合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茶类品牌;(4)挖掘与整理与茶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江西省茶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5)将"庐山云雾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 IAHS)项目;(6)结合庐山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系统保护庐山云雾茶的农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农博网 《新农村(黑龙江)》2013,(18):I0001-I0002
宣化区城市传统葡萄园种植有近千年历史,是典型的地方土特产。在今年5月份日本石川县召开的“第四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经过200多名与会专家代表的无记名投票,宣化区葡萄园种植正式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成为河北第一家入选项目,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园。这一申遗成功,不仅为宣化区贴上了国际标签,实现了我省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为各地推动农业品牌及文化品牌建设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易红  弓弼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785-9787
从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类别的建立为出发点,针对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亚洲文化景观的提名现状,对亚洲框架下文化景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诠释。以中国文化景观在亚洲世界遗产提名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解说了中国独特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和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深 厚的文化内涵画卷中浓重的一笔,也承载着客家人的文化基因,客家足球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从申遗所要 符合的条件和基础来对客家足球文化的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梅州客家足球文化历 史悠久,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及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价值,具有申遗的基础。最后还就客家足球文化 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给出相关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客家足球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 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以云霄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分析福建农业文化遗产休闲价值构成,分别从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方向挖掘云霄古茶休闲价值,并探讨开发云霄古茶休闲价值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20.
龙松亮  王丽娴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26-20628
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逐渐步入浙闽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日程。50多年的木拱桥遗产保护历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其遗产保护实践的各个阶段都与"景观"原意密切相关,可以证明木拱桥文化景观遗产底蕴深厚,文化景观遗产视野下的木拱桥保护工作值得研究。木拱桥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工作强调整体性保护,而不是孤立地保护桥的单体。参考世界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法,其核心保护目标应该是整体性聚居环境景观的维护和恢复。木拱桥遗产保护不仅需要探索其建构技术,为该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打下基础;并对留存的古代木拱桥遗产作为历史建筑遗产价值展开充分讨论,认为要在3个层面上分步实施,最终达到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