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湟源县青稞立地土壤肥力特性与配方肥研制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湟源县寺寨乡青稞地土壤样品的测定,分析了青稞立地土壤养分状况和配方肥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水平氮、磷和钾(N2P2K2)产量最高,氮、磷、钾的缺素相对产量分别为81.46%、83.79%、84.70%,增产效果依次为氮>磷>钾;施配方肥好于习惯施肥,增产39.5%;青稞配方肥总的研制原则是增氮、增磷、增钾。  相似文献   

2.
以12~14年树龄的皮胎果(Pyrus sinkjorgensis Yü)为试材,对皮胎果干物质与养分周年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皮胎果树体生长主要以侧枝生长为主,其次是主枝生长,主干的生长量最低;多年生器官干物质周年净累积量主要是主干,其次是侧枝,再次新生枝,主枝最少,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9.4%、14.5%、8.0%、0.1%;14年生皮胎果树体氮、磷、钾周年净累积量470.4、165.8、456.6g;1 000kg皮胎果经济产量需要吸收氮7.28kg、磷2.76kg、钾7.59kg。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进行云南松苗木培育,提升云南松苗木质量,通过对2年生云南松苗木生长性状及不同部位氮(N)、磷(P)、钾(K)储量进行统计以及相关性、异速生长分析,研究云南松氮、磷、钾储量。结果表明,云南松幼苗生长2年后,其地下部位氮、磷、钾分配大小依次为钾储量>氮储量>磷储量;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分配比例为氮储量>磷储量>钾储量;地上部位氮、磷、钾储量占单株氮、磷、钾储量的比例为钾储量>磷储量>氮储量;磷和钾在地下部位的累积速率大于地上部位的累积速率。以期为云南松苗木培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冠果幼树沙荒地施肥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置氮、磷、钾3种肥料、4个水平、9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生长量和结果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肥料的不同处理组合对文冠果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处理组合8(N3P2K2)无论对文冠果树体生长和结实量效果都非常显著,是沙荒地文冠果施肥最经济合理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硅肥生产技术河南省科学院硅肥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留日归国博士蔡德龙等人研究、开发成功的硅肥,是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元素肥料,可使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十几种农作物增产8-20%,被誉为继杂交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6.
生物固氮肥     
生物固氮肥是一种用泥土吸附固氮菌发酵液制成的固态微生物肥料,同传统合成肥相比,有如下优点: 1.肥效多元性。每克生物固氮肥中含有效固氮菌3亿个,这些固氮菌能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固定在土壤中,分解土壤中无效的磷、钾元素并能产生作物所需的其它微量元素,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具有多元功能。 2.增产效果显著。在减少50%尿素和化学农药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林业实用技术》2021,(2):55-57
以张掖市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省级林木良种基地内文冠果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试验区内不同树龄文冠果林地的土壤pH值、水溶性盐总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含量指标分层进行测定,分析其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林龄文冠果对沙荒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文冠果林龄的增长,林地内不同土层深度的pH值、水溶性盐总量存在显著性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沙荒地种植文冠果后,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各层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均有显著增加,对改良沙荒地土壤养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意杨生长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及配比的关系,从1984年开始,在湖北省嘉鱼县进行了连续4年的意杨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比例调整到N:P_2O_5:K_2O=2:1:1或5:2:3,即高氮量的配比能极显著地提高意杨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交旋转设计进行了毛白杨氮、磷、钾不同肥科组合的试验研究。回归方程为(?)=107.0933+4.1532x_1+8.3734x_2+i2.9059x_3-12.9125x_1x_2-4.8866_1~2+8.5706x_2~2+13.6616X_3~2;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6.29公斤/亩,P_2O_53.82公斤/亩,K_2O3.07公斤/亩;最佳N:P_2O_5:K_2O为1:0.65:0.49。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土壤营养状况,对试验林带施用氮、磷及其混合肥,进行了不同肥种和剂量的施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和氮磷混合肥“二料”效果较好,其最适施用量分别为每株150克和250克。  相似文献   

11.
草炭及其改良土壤对氮、磷、钾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炭、壤土、砂土为试材,研究其在恒温条件下对氮、磷、钾的吸附特征,并筛选最佳模型来拟合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草炭对氮、磷的保肥能力较强,对钾的保肥能力极弱;增施草炭后,有助于提高不同土壤载体对氮和磷的保持能力,对钾的保肥能力无明显提高;用3种不同模型拟合,发现Freundlich与Temkin模型可以很好拟合铵离子吸附等温线,磷、钾的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线形方程拟合草炭吸附铵的效果最好(R2=0.99).  相似文献   

12.
测土配方施肥对临安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山核桃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分别设计了CK处理(不施肥)和N1(有机与无机配方低用量氮肥)、N2(有机与无机配方常规用量氮肥)、N1+P(有机与无机配方肥和磷肥配施)、N1+K(有机与无机配方肥和钾肥配施)施肥处理共5个处理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山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施肥与山核桃植物营养状况及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3年,N1、N2、N1+P、N1+K处理下山核桃叶片的氮、磷、钾含量随山核桃生长均呈上升趋势;N1处理能促使山核桃叶片氮含量增加;N1+P处理可促进山核桃叶片对磷含量的累积,N1+K处理对山核桃增产效应的影响最大。2013年在旱灾条件下,N1+P或N1+K处理均有利于山核桃抗旱性的提高及山核桃林相的恢复,促使山核桃稳产高产;N2处理因氮肥过多致使山核桃减产。文中建议,在目前施肥结构下减少山核桃林地N肥用量,平衡N、P、K养分供给,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可促使山核桃稳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设置了施肥量500~1200 g 8个施肥水平,从中选取生长最好的一个施肥水平(1000 g)对尾巨桉幼苗进行5个月内的需肥规律跟踪试验。氮、磷、钾在生长的3~4月期间需肥量分别占整个观察期总需肥量的46.93%、40.88%和42.42%。5个月生桉苗总氮需求量约3394.91 mg·株-1、总磷需求量约1069.56 mg·株-1、总钾需求量约3605.13 mg·株-1,转化为每公顷氮、磷、钾的施肥量为34.0 kg·hm-2、10.7 kg·hm-2、36.7 kg·hm-2,比例为1.00:0.35:1.12。每个月对桉苗的氮、磷、钾需求量进行测定,得出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需肥拐点出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期,采用Logistic曲线对苗木的氮、磷、钾的需求规律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拟合度可达0.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葡萄营养配方经济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亩产鲜葡萄1500kg的情况下,增施1kg纯氮,增产15~20kg;增施1kg纯钾,增产18~22kg;增施1kg五氧化二磷,增产10~12kg。氮素肥料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增施磷、钾肥,果实中的vc含量可提高14.3~27.8%。施肥时,氮、磷、钾的配比以2:1: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对重庆武陵山区柏木幼、中龄林的碳氮磷钾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幼、中龄林之间各器官的碳、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均以叶的碳、氮、磷含量最高,树干的碳、氮含量最小。树干是柏木林乔木层物质储量的主要器官,与幼龄林相比,柏木中龄林树干的磷、钾储量明显较高,其余器官的物质储量差异则不显著,同样地,它们之间的枯落物层、土壤层的物质储量整体差异也不明显,但柏木中龄林各土层的物质储量均高于幼龄林。柏木幼龄林碳、氮、磷、钾储量分别为144.5997 t·hm~(-2)、7.0839 t·hm~(-2)、1.2261 t·hm~(-2)和46.5130 t·hm~(-2),中龄林则分别为160.5415 t·hm~(-2)、10.0162 t·hm~(-2)、3.0957 t·hm~(-2)和49.0526 t·hm~(-2),分配格局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仍是柏木幼、中龄林积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平均所占比例分别为87.23%、91.92%)。总体来看,武陵山区柏木中龄林物质储量功能强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17.
板栗叶面施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雌雄花比例失调、空苞率高及自然落果严重是板栗低产的内在原因.其实质是板栗的原始性状、产区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缺乏所致.板栗叶面施肥比根施能更有效地抑制低产的发生.试验证明:喷施单元素常规商品肥可增产20~40%,喷施氮、磷、钾复合肥增产可达50%以上,如加入微量元素硼、锰、锌等则增产效果更明显.为此我们研制了板栗专用叶面肥——增产灵Ⅰ号、Ⅱ号,其增产幅度最高可达500%.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系统研究了施肥对金银花优良品种"舜帝1号"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有机肥、复合肥及氮磷钾配比肥施肥量。结果表明:3年生金银花树有机肥施用量以2.0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13 kg。复合肥以氮磷钾总养分≥52%、N—P2O5—K2O=25-9-18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最好,用量以0.5 kg/株为宜,第一茬花单株干花产量达0.249 kg。氮、磷、钾肥对金银花增产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以0.10、0.20、0.10 kg/株为宜,比不施肥的金银花干花产量提高88.8%。  相似文献   

19.
叶用银杏园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讨提高银杏专用采叶园产量的技术措施 ,对大佛指 2年生实生苗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截干高度、留萌条数、密度及配方施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1)截干、留萌条数单因子最高产量效应分别为平地定干和留 4根萌条 ,优化组合措施为平地定干并留 3根萌条 ;(2 ) 4种密度配置中 ,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密度设置为 40cm× 5 0cm ;(3)钾肥的产量效应不显著 ,氮、磷单施和配施都具有不同的增产效果 ,据拟合的氮 磷产量效应方程 ,提出了氮磷肥的合理施用量。  相似文献   

20.
文冠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被广泛地栽植和研究.本文从文冠果的繁殖技术、引种与选育、生殖生理学、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