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材作为我国的一种特色产业,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品质好,深受各类药商的青睐。名扬中外的"岷归",其三分之一的产量出在漳县,且漳县马尾归其品质更好更优。近年来,按照打造"中国药都"战略定位,依托资源优势,对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仓储、物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和引导,中药材产业链不断充实完善,中医药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已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
黄芪是我国的主要中药材,是定西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振兴地方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定西市是我国黄芪的主产区,近年来,黄芪白粉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黄芪产业的发展。2000~2004年在黄芪大面积栽培的岷县、渭源、陇西、漳县、临洮等县我们对白粉病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苏璐琳 《甘肃农业》2002,(12):31-31
定西农业特产税的主要征收品目是中药材.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11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岷县、渭源、漳县、陇西等四县,品种主要为当归、红黄芪、党参等.目前,本区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已超过20%,而当归占70%以上,中药材已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农学会特产协会已审定批准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陇西县为"中国黄芪之乡",渭源县为"中国党参之乡".定西已是全国主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也成为地区一大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4.
针对漳县中药材种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主导地位突出等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做大做强漳县中药材产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药材龙头企业和专业产销合作组织的带动下,榆中县中药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今年,该县计划种植中药材23万亩,建成中药材育苗基地3 000亩。将中药材产业培育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推进富民强县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与广西新农业体系基本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结合"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对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广西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广西构建新农业体系的必要性,提出在广西新农业体系中将水稻、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种植业、桑蚕业列入战略产业和将水产、畜牧、甘蔗、水果、蔬菜、中药材、花卉等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的理论设想,以及促进战略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据1986年普查资料,全县有中药材893种,且品质优良,我县现已发展木本和草本中药材面积达20余万亩。是我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为了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就全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对中药材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五峰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定西市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产业是定西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药材在全市的种植面积一直稳定保持在6.67万公顷以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把我市打造成"中国药都"的战略要求,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有了更为明确、更加具体、更有远见的定位。为了推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隆回县的农业主要有粮食、蔬菜、生猪、中药材四大支柱产业。金银花是中药材产业的骨干项目之一,全县现有金银花种植面积1.3万公顷,年产干花1.2万吨,2010年产值突破了10亿元。1.扩大布局视野,实施北药南扩隆回县金银花  相似文献   

10.
《河北农业》2021,(7):14-15
正近年来,涉县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以中药材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以柴胡、连翘作为中药材主导品种,强力推动道地药材柴胡、连翘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科技先导、育龙头、创品牌"的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之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添了强劲动力。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与做法1.突显道地品种,形成主导产业202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其中柴胡10万亩,连翘12万亩,中药材产值2.47亿元,  相似文献   

11.
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玫宝,数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人类呼唤天然思潮的涌起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的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和"十五"计划之中,并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定西地区是全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曾以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种植历史悠久而名扬中外.近几年来,地委、行署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2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6.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等地产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以上,占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4%,中药材产量达到16.5万吨,产值达11.1亿元.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全国各省中药材种植规划面积已达520万hm~2,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7大道地药材产区优势聚集,强势推进,其中西南产区(云、贵、川)发展最为迅速,种植规模已占全国的1/4。云南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滇产中药材在国际国内具有独特市场地位。中药材种(养)业在云南省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当地农户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万亿级支柱产业,对促进云南特色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调整贵州省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文重点分析了“十三五”以来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是东港市新近崛起的特色产业,同时,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健康有序的中药材种植业,对于发展持续健康的中医药事业、加快“三农”工作进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东港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快速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东港市中药材种植大户的实地走访,以及查阅东港市有关中药材种植的材料,分析总结了东港市中药材的种植现状,针对中药材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利于东港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漳县气候高寒阴湿,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全县中药材种面积已达6 667 hm2,产量达15 903 t.在西南部山区中药材产业收入已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但还存在着加工业匮乏、增值幅度受限,市场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待完善,栽培技术落后、生产效益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建立稳定的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选育优势中药材新品种;发展中药材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企业,实现中药材加工增值;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国营临泽农场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境内,是一个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场现有土地面积5.3万亩,资产总额1.6亿元。近年来,农场按照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培育了具有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特种药材、苜蓿草、作物制种和中药材等四大支柱产业,有2.5万亩苜蓿草、5000亩中药材、10000亩高效经济作物制种。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充分了解卢氏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利于对今后的特色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出合理化指导意见,笔者对食用菌、林果业、中药材、蔬菜等进行了调研。一、基本现状(一)食用菌食用菌产业是卢氏传统的优势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全县19个乡镇均有食用菌生产,目前全县发展食用菌专业村154个,食用菌生产合作社16个,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农户达3.5万户,从业人员11.2万人。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卢氏西南山主产  相似文献   

18.
岷县是一个药材大县,中药材对促进岷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足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因其特殊的气候、土壤、地理条件及其悠久的种植历史等,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产业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宕昌县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药材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实现全县农业经济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白敏 《云南农业》2014,(10):44-46
阐述寅街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从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布局、种子苗木繁育、农业科技投入、标准化生产种植、加强培训、制定优扶政策、培育龙头企业和组建专业合作组织、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创立品牌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当前寅街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应对措施,多举措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