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之要义,原于天道,明于人事.《周易》中“贲”卦以文与质命题,通过对卦象、卦辞和卦德的分析,提出了“天文与人文之会通”,“者文也”和“文以载道”的思想,据此就“文明以止”做出了全面的阐释,说明文明而有所止的原则,这正是贲卦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考察《易经》历史演变认定 :现行《周易》中的“临卦”应该恢复为“林卦”。从而须更重视和加强育林与护林工作  相似文献   

3.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9):256-257,32
易之要义,原于天道,明于人事。稠易》中“贲”卦以文与质命题,通过对卦象、卦辞和卦德的分析,提出了“天文与人文之会通”,“者文也”和“文以载道”的思想,据此就“文明以止”做出了全面的阐释,说明文明而有所止的原则,这正是贲卦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前人溯述中国哲学思想的源泉,往往把天、地、人三个因素牵连在一起,例如代表中国最原始的文字:“乾”≡“坤”≡“巽”≡“震”≡“离”≡“坎”≡“艮”≡“兑”三八个卦名,都是指:天、地及其有关的“象”。当时人们大致是初从采集到种植,从渔猎到畜养时期,其生活基本仰赖大自然,心目中离不开天和地,故卦名也如是反映。经过一段相当长的历程,由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就参杂了人和人事,其中卦辞如:泰、否、豫、颐、咸、家、人、睽、解、姤、革、归妹、兴、节等卦,都涉及天、地与人或人事的关系。后来《周易·十翼》则更彰明较著,不只一次地提出“三才”——天、地、人彼此相应的问题,所提到对“三才”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坎者,陷也,险也。坎一阳在中,有动力。坎为水,有水德,是故,惟坎卦陷而不溺,险而不危。天一生水.五行开警,有信孚义。因而能“几于道”而“行险而不失其信”,能积极面对,坚持中道,审时度势,懂得变通,化暴戾为祥和,转凶危为平安。这便是“坎卦”的精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讼卦”主要要讨论争讼及诉讼问题,讼卦本身含义所表现出的息争止讼的思想,与易道倡导的“大道和谐”的思维方式和以追求“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本文从易道阴阳观视角入手,通过对“讼卦”的诠释和解读,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诉讼观念,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周易》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0,(10):134-135,132
“井卦”之所以被誉为“德之地也”,是因为它具有“无丧无得,来往井井”的超然脱物的恒常不变之美德和谦卑居下,安然终守,施养于人而不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特性从而使它最接近于大道的本质.“井卦”蕴涵了君子修德立德的渐进过程,是君子立身行道,修养治世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农业考古》2004,(2):269-271,281
陆羽唐代著名学者,是茶学的创始人,《茶经》是其代表作。陆羽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人。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其姓名是长大后自己用《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词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于是他就取姓为陆以羽为名,用鸿渐作字。大约三岁的陆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师卦”是专门讲战争的卦.战争是政治的特殊形式,关系着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故兴师动众必须慎之又慎,不可轻启战火。“师卦”在这里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于它能把战争的性质与其价值联系起来,从民心向省视角来观察战争,提出一个指导战争的军事原则,师卦所阐述的这些军事原则,具有普遍的历史和现范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鬼谋”、“人谋”之语出自《周易·系辞下》。“鬼谋”之义,系占问于鬼神以求决疑定谋。关于《周易》的性质,历史上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周易》是筮占之书,一派认为《周易》是说理之书。实则,《易经》作为中国文化元典之一,是一部系统模拟、效法“世界之理”的书,重卦形式是它的理论模型。每一卦一个主题,由卦爻辞的显性语言与易卦结构的隐性语言相结合,构成六十四篇阐释“世界之理”的精悍短文,立论通达,逻辑严整,面面俱到,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道德的教诫。整部著作完全是“纯理性”的分析,其中没有任何“天启”或“神意”的成分。故此书乃是“人谋”之书,而绝非“鬼谋”之书。在这个意义上,周人的《易经》文化相对于殷人的卜筮文化而言,是一次理性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一类中立型变系数差分方程解的振动性,得到了其存在非振动解的充要条件及一些新的振动准则,其中包含一些“Sharp”准则.它们推广并改进了若干已知定理  相似文献   

13.
对优界原则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利用优界原则证明了Caristi-Kick不动点定理,利用Caristi-Kick不动点定理证明了Ekeland变分定理;通过引入标量函数法,利用Ekeland变分定理证明了Phelps引理;利用Phelps引理证明了花瓣定理;利用花瓣定理证明了Danes下降定理;利用Danes下降定理证明了Caristi-Kick不动点定理,完成了非线性分析中几个重要定理等价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4.
苏明 《新农村(黑龙江)》2011,(3):205-206,210
《周易》之“晋”卦取日常太阳升起照耀大地之象而设卦,旨在阐述人在社会中晋升之道理,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顺明中前进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的修养,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周易》的道理,旨在教人“法天道,行人道”,以天德为榜样而为人处世。“晋卦”从根本上说就是阐述人在社会中的晋升的道理如何晋升,一则要顺而明,在顺应天地已然的同时,充分展示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就可以在光明和谐的状态中获得前进和晋升;二则要诚意正心修身,以弘扬美好的品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使自身的品德光明正大,在社会群体中力争上游.与日月合其明,这就是“晋之道”。  相似文献   

15.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探讨《易经》由太极而阴阳四象,由四象加一画而成八卦与由太极而阴阳直接化生八卦,再由八卦迭加成六十四卦的逻辑演变道路,以及揭示其中“道立于二,以阴阳为本;物成于三,以三极为用;三生万物,以变易为动”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6.
“豫卦”的主旨,就是乐而奋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豫卦”实涵情刚性柔,情动性柔的德性意识.豫顺以动,天地如是,万物如此,莫不乐得其乐而有所表示,有所创造建和有所作为.刚应而志行,制礼以明备,就能把握乐的时度,不出差错,从而做到乐而不忘忧,不得意忘形,不为所欲为,乐而能艰苦卓绝,而能奋发有为,这便是“豫”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豫卦”的主旨,就是乐而奋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豫卦”实涵情刚性柔,情动性柔的德性意识。豫顺以动,天地如是,万物如此,莫不乐得其乐而有所表示,有所创造建和有所作为。刚应而志行,制礼以明备,就能把握乐的时度,不出差错,从而做到乐而不忘忧,不得意忘形,不为所欲为,乐而能艰苦卓绝,而能奋发有为,这便是“豫”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蹇者,难也.蹇卦坎上艮下,险阻在前止而不进,身陷维谷而艰难重重.蹇卦是难卦,是人们所不情愿看到的事,然而,彖辞却说:“知矣哉”,意为蹇是明智之卦.其实,难与易、坎险与成功同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就看人们如何面对.蹇之为义,在于自反.凡遇险阻,须反省而自修其德,一来可以知难而避,谨言慎行,避重就轻,俭德以自保;二来可以在反躬自省过程中,寻找并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道德和才干,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思路,沉着应变,从而达到济蹇出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唐诗品汇》是明初高棅编选的以盛唐为宗的一部重要唐诗选本,诗体正变观是其诗学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分三部分:体因代变,正本清源,对唐以前成熟的诗歌体裁五、七古、五绝源流正变;以盛唐诗体为正、晚唐诗体为变的“一代诗体观”;古体为“正”,律、绝为古诗之“变”;五排律为六朝古诗之“变”,是后世五排律之“正”,七排律是后世该体之“正”;五律为“正”,七律为“变”;五言为“正”,七言为“变”,重视“正”,接受“变”。《品汇》以盛唐为宗,“四唐”、“九格”品诗,“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其诗体正变观对诗体渊源流变研究和明、清诗人诗体辨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李石岑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位哲学家。李石岑人生哲学以“生命”为本体,其最核心的内容是“表现生命”,包括“动”“变”“顿起顿灭”“扩大”以及“交遍”五条含义。表现生命的方法是“无为”,并进而提出一种生命艺术观。生命艺术观提升了人生哲学的境界,是世界未来文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