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兰州市地处黄河上游,地理位置特殊,黄河资源得天独厚。开展沿黄文化资源调查,梳理出兰州黄河文化五大特色资源;面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兰州市必须精准科学定位,抢抓机遇,做足黄河文化大文章。本文概括了黄河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分析了黄河文化兰州段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需要努力的方向,以期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作出兰州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宇亮  王志学  王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04-4906
围绕兰州黄河风情线景观分布,从黄河的生态湿地、特色文化风情、桥梁枢纽、近水公园和滨水广场方面总结了兰州滨水景观多元化模式。重点概述了银滩湿地公园的生态风情;兰州水车、龙源石碑、羊皮筏子和"黄河母亲"石雕的文化内涵;中山铁桥、银滩大桥、七里河立交桥和雁滩黄河大桥与黄河融为一体,贯通南北的桥梁枢纽功能;结合休闲、娱乐、观光与餐饮于一体的近水公园与滨河文化广场。最后提出,在兰州沿黄景观规划中不仅要达到防洪、交通与环境共生的目标,还要凸显景观、生态环境、特色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协调,逐步使兰州滨河两岸的湿地、河道、绿化、交通、餐饮、休闲与居住呈现多元化立体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兰州以东20公里许有什川,初为黄河转弯处一滩地,山围四周,河水穿行其中,外观如盆地然。与兰州地形近似,可视为兰州之缩微版。黄河中上游此种地形甚多,皆因河水劈山,泥沙漫淤所致,而后多为农耕大作人烟辐辏之地。什川亦如之,而什川独以古老梨园名世。由兰州去什川大约有两种走法。走水路,则乘船,顺水而下,风萧萧兮水漫漫,群山虽荒芜而可遍览两岸田园参差风光。走旱路,则越数座土山  相似文献   

4.
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多环芳烃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4年11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的非敛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萘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3数量级,偏高于其他污染物.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值在10-4数量级以下.从位于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采集的水样中萘的非敛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在所有采样点中,西固八盘峡的1号采样点(S1)污染较重,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萘的非致痛风险亦较高.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Hs等有机污染物,凼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H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具有复杂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也是藏医药的发源地,为更好的弘扬藏药文化,全面气高藏药材生产质量,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规范化种植,促进全区藏药产业发展,建立藏药材GAP基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兰州百合 争优创精正需精心管理非收获期采挖得不偿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百合是我省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是中国名特产蔬菜中佼佼者.在国内栽培的三大食用百合品种中(兰州百合、龙牙百合、宜兴百合)其产品器官以肥大的鳞茎、丰富的营养,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2)兰州河段泥沙淤积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定要保护黄河文化遗产,进一步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地处中原腹地、拥有天下粮仓美誉的农业大省河南而言,如何将乡村振兴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有机融合起来,是新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本文对比学习欧美国家对于大河流域文明传承与保护的举措,探究在当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中河南应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并提出相关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批量的古传统村落,承载着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流域传统乡村文化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沁阳市九渡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分析其文化要素与村落空间的关联路径,结合句法理论对九渡村文化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后期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其资源优势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服务,从拓展公共服务项目、建立地方特色馆藏、建立地域性高校图书馆联盟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地方高校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黄河兰州段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日渐严重,为研究黄河兰州段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根据黄河兰州段2005年5个采样点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2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均小于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相对较高,在10-2数量级,偏高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从位于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内的3号采样点(S3)采集的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值偏高,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饮水是水体中有毒有机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洗浴皮肤暴露.常规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地去除源水中微量PAEs等有机污染物,因此地面水特别是饮用源水PAEs污染具有较大的健康风险.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黄河兰州段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贾瑞丽  马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91-17694,17738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类别,用污染负荷系数法确定主要污染物,用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说明污染物变化趋势。根据1996~2007年地面水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评价,论述了黄河兰州段水质现状,并对其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黄河兰州段水体以生物、有机类污染为主,无机、金属类污染次之,粪大肠菌群位于黄河兰州段之首;黄河兰州段水体总体污染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黄河濒危鱼类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肌体污染物的残留现状,为黄河濒危鱼类资源保护和黄河水域水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提供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国标法,测定了黄河港口至三门峡段兰州鲇肌体中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硒(Se)、六六六(HCHs=α-HCH+β-HCH+γ-HCH+δ-HCH)、滴滴涕(DDTs=pp’-DDE+op’-DDT+pp’-DDD+pp’-DDT)等9种污染物的残留状况,并与相同生境中的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兰州鲇肌体重金属残留水平远高于黄河鲤和鲫,Hg、Cu、Zn、Pb、Cd、Se等的检出率为100%,As的检出率为54.5%,HCHs和DDTs的检出率为0。研究水域鱼类肌体主要残留物为Hg、Se、Pb和Cd,其中Hg的残留量最高,但除1个兰州鲇样品Hg含量超标外,其他检测指标的超标率均为0。均值污染指数表明,兰州鲇肌体污染物残留属于正常背景或轻污染水平,且三门峡段兰州鲇的受污染程度高于港口段,与水质监测结果保持一致。黄河港口至三门峡段水体受Hg的污染程度最高,Pb和Cd次之,Cu和Zn最低。兰州鲇肌体中Cu与Zn、Pb与Zn、As与Zn及As与Pb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黄河兰州鲇肌体污染物残留属于正常背景或轻污染水平,且主要受水质的影响。因此,应积极防治黄河水域污染,以加强对兰州鲇的资源保护,并确保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是黄河最重要的产流区,其年平均径流量占黄河总径流量的56%,本文根据2011年度黄河上游三个区间的实测径流、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2011年黄河上游的水文水资源状况,为近年来黄河上游的水文、水资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宁夏农垦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何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发展旅游业带动垦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本文对此课题进行探讨。宁夏农垦具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和战略优势宁夏农垦位于宁夏黄河灌区,西濒贺兰山,东依黄河,特殊的地域特征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贯穿全境,错落布局。近年来,宁夏农垦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  相似文献   

16.
进30年来,黄河兰州段受上游梯级水库联合调节,黄河兰州段多年未发生较大洪水,水沙特性发生变化,本文根据对天然状态下和龙、刘两库联合调度运用下不同时期的洪水频率分析计算,复核黄河兰州段百年一遇洪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河兰州以上降水、径流特征分析和比较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兰州以上全流域降水总量接近于常年,而径流相应偏少或持续若干年偏枯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大;大面积持续性降水不足,阵性降水增多;水源涵养林、草场退化;畜牧业发展超过了草原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种质特点和种群生存现状,为黄河鲇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从形态特征、种群组成以及同工酶3个方面,对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各鳍鳍式为,背鳍i-4~5,胸鳍i-11~14,腹鳍i-10~11,臀鳍i-78~87;鳃耙8~12;须2对;体长/头长为4.8~5.4,头长/吻长为2.8~3.2,头长/眼径为11.2~15.0;脊椎骨数目为63~68,比肠长0.91±0.25;具有发达的‘V’型胃,其消化生理特性符合肉食性鱼类的特征。同工酶检测结果表明: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的乳酸脱氢酶(LDH)有2个位点,均为单态;而酯酶(EST)有5个位点,其中EST-3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为多态。经鉴定,本次采捕的31尾样本中,3龄鱼占25.8%,4龄鱼占35.5%,比例较高。【结论】黄河陕西合阳段兰州鲇种群存在遗传多样性,但种群组成趋向低龄化,表明其野生资源受到较严重破坏,应及时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有"中州"、"中原"之称.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这块古老的土地,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