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采用干、浅、少整地和浅灌水插秧技术 机动插秧机在机插作业中,因本身重量使拖板两侧壅泥,靠行时往往淹没已插好的秧苗.因此,本田整地不宜耙得太糊.同时,机插苗矮小,本田整地如不平,势必造成栽后高处“冻煞”(早稻)、“晒煞”(晚稻),而且垄背高出水田水面之处,还会影响化学除草效果,所以本田整法要平整.为达到整地要求,应采用干、浅、少整地的技术要求,即采用旋耕一遍(深度为13~15cm),再用1~3次浅耕(8~11cm)平整,免用耙平田;或旋耕一遍后灌浅水(2cm以下),多次浅旋耕平整.整田标准为全田高低差在2cm以下,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表土硬度适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合格的工厂秧(田间盘育秧)进行机插时,如何做到匀插不漏,介绍几条措施。 1.采用干、浅、少整地和浅灌水插秧技术 2ZT—7358(7428)机动插秧机在机插作业中,因本身重量使拖板两侧壅泥,靠行时往往淹埋已插好的秧苗,因此,本田整地不宜耙得过糊。同时,机插苗矮小,本田整地如不平,势必造成栽后高处“冻煞”(早稻)、“晒煞”(晚稻),而  相似文献   

3.
水稻机插旱秧育秧技术是指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或晒谷场,来育秧的技术。实践证明,水稻机插旱秧育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节省时间,管理方便,能以水调节秧苗生长,抗春寒能力强和起秧容易运秧方便等优点。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三分种,七分管。机插水稻实行了定行、定穴、定深和定苗移栽,满足了宽行、窄距、浅栽的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要求。在解决了育秧和机插秧技术环节后,并非大功告成,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强机插秧后的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从介绍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技术要点入手,详细论述了水稻的育苗、整地、插秧、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而阐明了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能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技术,包括:水田精细整地技术,旱育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精确植保机械化技术,联合收获技术,水稻烘干处理及深加工技术等。大力推广该技术,不但能提高“中国大米”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而且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是黑龙江省发展“绿色、优质、高效”水稻农业必须的高科技示范项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三个必须”。  相似文献   

6.
“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形象地说明了育秧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性。秧苗培育是水稻机插成败的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为有效解决机插水稻秧苗培育难题,  相似文献   

7.
水稻育秧及稀植初插深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介绍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的技术要点入手,详细论述了水稻的育苗、整地、插秧、施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而阐明了水稻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余姚市机插技术发展势头迅猛,从2005年的不足13.3hm2,已发展到2009年的6000多hm2,其中梁弄镇也同样,从2006年的1.3hm2多发展到2009年的188hm。,现梁弄镇已拥有高速插秧机5台,并成立了2个以机插服务为主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而且机插技术的节本增效、抗灾害性气候的优势日益呈现,越来越受到农户的欢迎。俗话说“秧好半季稻”,因此在推广水稻机插技术中,余姚市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对机插育秧技术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目前该市机插育秧主要采用图1所示的工厂规格化育秧与大田简易规格化育秧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毯状钵苗插秧机现状及标准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水稻钵苗机插及摆栽技术被农业部列为主推的12项农机技术之一。实践证明,钵苗机插具有伤秧和伤根少、漏插率低、插植均匀好等特点。插植苗具有返青快、低节位有效分蘖多、成熟时穗型整齐、成熟度好  相似文献   

10.
机插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栽插,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但机插秧苗与人工栽插秧苗又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秧龄短,苗小苗弱,生育期推迟,大田可塑性强。实践中,人们形象地将机插秧总结为“三笑”、“三气”。“三笑”是指前期嘲笑、中期惊笑、后期欢笑;“三气”是指育秧时一鼓作气、插秧时垂头丧气、收获时扬眉吐气。因此,在大田管理上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的早发稳发,发挥机插优势,稳定低节位分蘖。促进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1.
机插秧苗的损伤程度往往要比手工栽插的大一些,如果不正确掌握机插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则会出现“败苗”多,发根弱,返青晚等现象,严重影响粮食产量。那么,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机插秧苗早扎根、早返青呢?嵊州市农机管理总站经过多年试验,认为在品种选择、育秧、机插、管理等四个环节加以调控,机插秧苗就能早扎根、早返青,保证增产。1.品种选择首先必须选好适合机插的水稻品种。必须通过实际考察,确定合适的水稻品种。一般说来,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由于发根、分蘖能力都较强,所以机插后秧苗返青快,“败苗”就少。选用这类品种,秧苗机插后恢复力强…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江西省水稻种植方式主要有人工与机械化。机械化包括:机插、机播和机浅栽(含机械化水稻抛秧、摆秧和播秧);人工包括:手工撒播、手插和手抛秧。江西省樟树市目前以手工撒播、手抛秧和手插的人工方式为主,机插占少部分,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插面积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一项系统技术,包括:水田精细整地技术、旱育稀植机插深施肥技术、精确植保机械化技术、联合收获技术、水稻烘干处理及深加工技术等,是黑龙江省发展“绿色、优质、高效”水稻农业必须的高科技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经几年水稻机插实践和总结,促早发是机插水稻获取高产的关键。(1)培育机插壮秧。早稻机插育秧采用养分全、肥效长有机基质,培育出的秧苗健壮、叶片厚实、基部扁蒲、根系发达、短白根多,机插后返青快。(2)加强水浆管理。机插后宜采用深水活棵、浅水分蘖的灌溉方式,确保秧苗早活棵、早发分蘖。(3)强化肥料施用。大田施足基  相似文献   

15.
水稻机插技术是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大"瓶颈",也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一个短板。江西新余市农机部门通过创新思路,找准了推广机插技术的突破口。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新余市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措施与经验,对推广水稻机插技术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按照“椎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的思路,为使农民尽快掌握机插秧技术,实现早稻栽培“省时、省力、增产”目标,4月下旬,江西省吉水县农机局组织种粮大户和农机手在乌江镇沙井万亩高产示范区举办机插技术现场演示会。  相似文献   

17.
推广机插秧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全省“十五”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泰兴市按照省、市农机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了插秧机推广力度,机插水稻面积达800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但在机插育秧过程中,也出现了育秧死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它关系到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其技术包括:营养土准备、苗床的准备、营养土的调酸消毒、施肥、播种、苗床管理等技术。该项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机插,达到省工节本、增收增效目的。截至目前,水稻机插育秧技术在我县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机插水稻生育特点及管理对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九五”以来,江苏省在解决了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问题后,便着力于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的探讨与实践。通过多年的试验完善,已基本形成了适于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机械化栽插的技术体系,并在大面积试验示范中取得成功突破。长期以来,江苏省基于常规栽培方式,逐步形成并大面积推广了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然而由于机插水稻育秧、栽植等方面的技术特点和机插水稻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这就要求在正确认识机插水稻生育特点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以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稳产。一、机插秧试验示范概况按照引进“装备技术、创新育…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插技术成功的关键是机插育秧,机插育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机插的质量,关系到农民对水稻机插的感性认识,关系到水稻机育插秧技术能否全面推广。因此,各地农机和农技推广部门对水稻机插育秧高度重视,已经达到不遗余力的程度。但是,水稻生产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制约,而气候因素千变万化,人都有想不到的时候;使用机插育秧技术的农民素质有高低,理解有差别,难免有疏忽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