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瑞好  林强 《中国蚕业》2012,33(4):58-62
概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从“十五”以来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快速增加、蚕桑区域布局的进一步优化、缫丝生产的快速发展以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稳步发展等蚕业发展的特点;从蚕桑品种、种桑养蚕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等方面阐述了广西蚕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广西蚕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丝绸出口对外依存度高、蚕桑生产自然风险加大、蚕桑综合效益低、技术人才缺乏等方面。提出“十二五”应从加强建设优质原料茧基地、继续加强蚕业科技创新、加快蚕桑多元化发展、保障蚕种安全足量供应和强化新技术推广等方面促进广西蚕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仕明 《四川蚕业》2013,41(1):20-21,41
近年来,我镇蚕桑生产受到外出劳动力的影响,随着养蚕人员的年龄日益增长,养蚕技术缺乏,特别是小蚕饲养技术,导致养蚕单产不高,质量差,养蚕效益低,对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养蚕经济效益,确保蚕桑生产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段辉东 《蚕学通讯》2000,20(2):39-41
蚕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养蚕单产与蚕茧品质的高低既是蚕业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体现,关系着蚕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蚕茧单产与品质,促进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是蚕业科技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影响蚕茧单产与质量因素及其对策措施作一探讨。l 蚕茧单产与质量现状 岳池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蚕桑丝绸业源远流长,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富民兴县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养蚕单产史,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30年间,岳池县养蚕年平均单产2…  相似文献   

4.
《江苏蚕业》2017,(1):32-34
为化解蚕桑产值逐年下降,蚕桑生产不断萎缩的困境,探索蚕业家庭农场对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桑园利用率和产出率,笔者从农场选址、规划、建设、管理、生产等环节逐一介绍述蚕业家庭农场建设,收集、记录原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调查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发展蚕业家庭农场,有效解决了蚕茧质量、产量不高;生产者、经营者经济效益低;栽桑养蚕先进技术及省力化养蚕、上蔟技术无法推广应用,劳动成本居高不下,蚕农丧失栽桑养蚕积极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卢继球 《广西蚕业》2009,46(2):42-47
忻城县桑蚕业发展曾取得骄人成绩,为促进全县“三农”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蚕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因素,诸如:蚕农种桑养蚕技术水平低、桑树病虫害多、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低和质量差等。认为采取加强桑因病虫害防控、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做好蚕病防治、增加种桑养蚕效益、推广优良桑蚕品种、提高茧丝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忻城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蚕茧的单产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一直是蚕业工作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蚕业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专业化生产三段饲养的思路.通过分段饲养和适度规模经营来降低劳动消耗,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刘建潮 《江苏蚕业》2002,24(1):49-51
栽桑养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优质蚕茧,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为了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蚕业技术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了许多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为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下面笔者就生产实践中的体会谈谈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1 优化养蚕布局1.1 选择适宜的优良蚕品种 蚕种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物资,近年来经过育种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培育出了多对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蚕品种,这些新蚕品种的产量和质量较以前老品种都有所提高。但各品种在其特定的条件下,其优良性状才能充分显现。所以,在安排蚕品种布局…  相似文献   

8.
推广应用"桑蚕茧标准化生产技术"成效显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桑养蚕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蚕茧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而且直接影响到蚕业经济效益的发挥.目前蚕桑生产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为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各家各户的蚕茧产、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市的蚕桑生产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蚕业生产的发展。蚕茧产量稳步增加,质量不断提高。1978年全市生产蚕茧1.8万吨,创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0.
马秀康 《蚕桑通报》1989,20(1):18-21
亩产茧的提高,是蚕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充分体现了栽桑养蚕系统工程的总体效益。集中反映了蚕业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蚕业的经济效益与兴衰。湖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重点蚕区,蚕茧产量约占浙江省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厂丝和绸缎的90%供出口创汇,湖州蚕桑的发展对全省以至全国影响极大。但自1972~1983年间亩产茧徘徊在50~60kg,由于经济效益低,  相似文献   

11.
栽桑养蚕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蚕茧产量的高低和蚕茧质量的优劣,而且直接影响到蚕业经济效益的发挥。目前蚕桑生产的传统经营模式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为主,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各家各户的蚕茧产量、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差距较大。这种生产方式势必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周彩明 《中国蚕业》2006,27(3):61-62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江浙各地蚕桑主产区相继出现一批又一批种桑养蚕大户,户种桑面积少则1 ̄2hm2,多则5 ̄10hm2,从而改变了“户种一亩桑,人养一张种”的传统养蚕方式,在规模化蚕业发展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诸暨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种桑养蚕十分普及,1993年养蚕农户3.8万个,饲养普通蚕种8.41万张,生产蚕茧2835t,位居浙江省蚕茧产量第9位。随着工业、家庭企业及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总量已名列全国百强县市,位居27位,成为全国经济较发达县市。这对传统的蚕桑生产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蚕桑生…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区地处黄海之滨,蚕桑生产发展较迟,生产水平也不高。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加快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步伐。全区蚕茧产量,从1978年的5万担增加到1982年的11.6万担,平均每年递增23.4%。为了提高经济效益,1982年我们在全区大面积试验推广了中秋蚕期饲养春用品种,82年中秋蚕全区共发种85558张,其中春种23614张,占27.6%。秋养春种的试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了全区中秋期养蚕经济效益的提高,全区中秋蚕的平均张种产茧量为50.2斤,比81年提高了2斤;担茧价159.5元,比81年提高了11.9元。现将试验推广的有关情况择要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4.
王三九  陆宣 《蚕学通讯》2006,26(2):19-20
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桑生产效益、提高蚕农收入、增强蚕业竞争力是我们广大蚕业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们在推广方格蔟茧的同时,提倡室外预挂营茧技术,到目前我区使用方格蔟营茧的农户有90%以上采用了此技术,不仅解决上方格蔟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复杂、操作繁多的问题,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区蚕桑生产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杭州市的蚕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十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无论桑园种植面积、蚕种饲养量还是蚕茧产量、蚕桑产值都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整个产业出现了萎缩。虽然2019年春茧收购价为62元/kg,但离蚕农的期望价格还相差甚远。因此加快产业升级、创新养蚕技术模式刻不容缓,要大力引导、鼓励蚕农增加养蚕频率,实行连续化多批次养蚕,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养蚕数量,实现效益提升,促进杭州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从  相似文献   

17.
蚕桑产业是平利县的传统产业,截止目前,已有桑园5060mh^2,其中密植丰产桑园1400hm^2,投产桑树3500万株。2005年养蚕发种44256张,产鲜茧1300t。由于农民鲜茧收入低,从而导致产量、质量、效益“三低”的蚕业局面。加之养蚕劳动强度大,蚕室、蚕具建设投资较大,传统上蔟营茧方法茧质得不到提高和外出打工人员猛增,已严重制约着蚕农增收和蚕桑产业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推行“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饲养共育化、大蚕饲养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综合技术体系建设,提高单位面积桑产茧量,提升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加快蚕桑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桑树良种化与蚕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一乐 《蚕业科学》2003,29(1):7-13
桑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桑树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桑叶产量、改善桑叶品质、增强桑树对不良环境的抵抗性 ,进而对增加蚕茧产量 ,提高茧质、种质、丝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蚕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加快我国桑树良种化进程 ,促进蚕桑生产朝“两高一优”农业发展 ,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蚕桑产业是桐乡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虽有众多农业新型产业的崛起,蚕桑仍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然而,蚕业老区的生产经营模式和传统技术等,已不能适应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蚕业经营主体和蚕业技术的落后,严重影响着蚕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产业的稳定。目前在生产中除了推行少回育等省力化技术外,有效解决养蚕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提高单位劳动生产效率和蚕业经济效益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蚕桑生产要摆脱传统家庭生产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条件和集成技术,从而解决养蚕业劳动力缺乏和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了稳定桐乡市蚕桑产业,对经济、生态及社会再作贡献特通过调研,摸清桐乡市蚕桑生产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稳定蚕桑产业,加快培育蚕桑生产经营主体的对策与措施及其创新蚕业配套技术,为蚕桑规模化生产、生态化发展、组织化经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撑,从而实现蚕茧优质高产、蚕农增收、产业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熊文治 《四川蚕业》2000,28(2):48-50
<正> 养蚕布局系指一年养几季蚕和在什么时间出库饲养的统称。它关系到蚕忙与农忙的恰当函接;关系到大蚕盛食期与桑叶优质高产期的相互吻合;关系到蚕茧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总之关系到蚕桑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因此养蚕布局在蚕业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茧丝行情低落时,更应审时度势地作出适当调整,大胆妥善的将“三三见九”(每年春夏秋养三季蚕)的布局调整为“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