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一九八三年桑园面积6万多亩,蚕茧产量35.51万公斤,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名列全省第三。自1984年起,蚕桑生产开始停滞不前,蚕茧产量徘徊在35万公斤左右,退至全省第五。蚕桑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位于汉江流域的安康月河川道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已于1992年底胜利完工。这个万亩蚕桑基地工程的建成,标志着安康市蚕桑生产有产量、无规模的历史已经结束,预示着安康市蚕桑生产即将进入优质、高产、高效益的新时期。一、大胆设想、精心规划安康市是陕西省蚕茧主产区。1991年蚕茧产量达297.5万kg,占全国5%,占全省28%,占安康地区蚕茧总产的42%。蚕桑生产已成为安康市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3.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4.
周月明 《四川蚕业》2001,29(2):37-39
<正> 吴县市横泾镇地处东太湖地区,八十年代中期起大面积发展蚕桑生产,并逐渐成为江苏省有名的重点蚕桑乡镇。1992年全镇12358亩桑田,年产茧达1160多吨,蚕茧质量列全省重点蚕桑乡镇第三名。1994年与东台市富安镇一起被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乡级茧丝绸一体化管理性公司,受江苏省丝绸集团总公司委托收购和经营蚕茧。近年来,由于多次蚕茧大战的冲击,该镇的桑田面积  相似文献   

5.
黄家德 《广西蚕业》1999,36(1):37-39
90年代以来,我县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又落低谷的过程。年产鲜茧量1990年为160吨,最高的1992年为456吨,以后逐年减少,到1997年仅有97吨。1990年至1997年的8年间,蚕茧年增减幅度在55.3%以上的有4年,最大的1991年达75%。我县蚕桑生产为什么这样不?..  相似文献   

6.
<正> 一、蚕桑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涟水县早在1929年蚕茧产量就曾超过500吨,当时的高沟、梁岔、大东等地约1/3农户养蚕,并已有抽丝、纺丝线、织丝带等习惯。后因长期战争,桑树被砍,到解放前夕,养蚕业几乎绝迹。建国以后,蚕桑生产的发展几经起落,到1958年桑园发展到9185亩,产茧70.2吨,是1949年的11.7倍。但1959~1962年期间,由于受连续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毁桑种粮,到1962年底,桑园只剩1833亩,蚕茧产量16.2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只有1958年的20%和23.1%。1963年以后,重新发展,1966年蚕茧产量达76.0吨。到1976年底,桑园达11700亩,生产蚕茧203.5吨。粉碎“四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蚕茧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广东的蚕桑生产从1993年起连续三年滑坡,蚕茧产量从1992年的41300吨下降到1995年的25000吨,减幅39.4%。据今年5月底统计,全省现有桑地只有12333公顷,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丢荒失管的,一至三造发种106112张,比去年同期减57%。可以预计,广东今年的蚕桑生产也  相似文献   

8.
1985年,我县第一次创造了蚕茧生产历史最高纪录——年产茧1,800多吨之后,由于蚕茧价格下跌,并取消了化肥奖售政策,严重挫伤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导致1986、1987连续两年蚕茧生产下降。从1988年起,我县蚕桑生产又开始恢复了元气,并逐年稳步回升。1992年第二次又创我县历史最高纪录——年产茧1,900多吨。即使1992年遇到连续两次调低茧价,1993年又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东蚕桑生产的现状,研究如何才能稳定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已经摆到议事日程,现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1992年广东蚕桑生产情况据统计,1992年全省有13个市、57个县(区)种桑养蚕,投产桑地面积26,566.6公顷,其中旱地和河滩地桑占67%,水田桑占33%。发种165万张,比1991年增加21.4%,蚕茧生产持续5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92年产茧41,339吨,比1991年增产16.1%,创建国以来广东蚕茧产量的最高纪录,平均1/15公顷桑产茧103.74kg,收购蚕茧35,600吨,比1991年增17.4%。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县横泾乡南章村地处东太湖之畔,田多劳紧,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逐年拓桑养蚕,走出了一条三业协调、发展蚕桑、共同致富的道路。该村1983年时蚕茧产量仅3.975吨,茧款只有1.68万元;1984年拓植桑树600亩,1985年率先进入苏州市50吨茧村的行列,产茧60.6吨,至今已连续八年保持全市村级产茧冠军。1992年总产茧又首先突破200吨,茧款收入超过200万,在这八年之中南章村共向国家出售蚕茧970吨,蚕农经济收入885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县重要的蚕茧基地。  相似文献   

11.
<正> 蚕桑生产在我县农村经济建设中是一项骨干产业,1991年蚕茧收入475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3%,在改变我县贫困面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县2400绪的缫丝厂于1992年春建成投产,原料茧生产更显得重要和紧迫。今后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努力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这对促进我县缫丝工业发展,扩大出口创汇,振兴经济,富民富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战略问题谈点看法。一、蚕桑生产现状我县从1981年开始把蚕桑生产作为发展多种经营的突破口,坚持长抓不懈,到199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2万亩,产茧398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成为全省五大蚕桑基地之一。1988年在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是;桑园面积由1984年的917亩扩大到8381亩(包括去冬的新桑3000亩),蚕茧产量由1984年的190担上升到2500担,蚕茧收  相似文献   

13.
1 全南县蚕桑的简要回顾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 ,是个边远山区小县 ,全省重点蚕桑基地县。 80年代末以来 ,蚕桑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1984年 ,全县蚕桑生产以 8户农户 ,8亩桑园起家 ,经过 17年风风雨雨 ,蚕桑生产几经起伏。 1992~ 1994年是全南县蚕桑业鼎盛时期 ;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发展到 18个乡 (镇 )场 ,99个村 ,10 2 4 3户 ,桑园面积 175 4 2亩 ,养蚕 4 130 2张 ,产鲜茧 966吨 ,产值 92 7 36万元 ;1994年 ,蚕桑呈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投产桑园 82 10亩 ,养蚕 38374张 ,产鲜茧 110 1吨 ,全县 5 987户蚕农 ,户平蚕茧收入 2 75 9元 ;县缫丝厂生产白厂丝 93 2吨 ,实现工业产值 1675 5 0万元 ,创税利 199 2万元。但是由于前几年茧丝绸行情滑坡 ,我县蚕种饲养量 ,鲜茧产量也逐年下降 ,蚕桑生产面临着种种问题。1996年全县投产桑园 5 188亩 ,养蚕 175 81张 ,产鲜茧 65 6吨 ;1997~ 2 0 0 0年 ,蚕桑生产步入低谷 ,每年在养蚕 85 0 0张、...  相似文献   

14.
<正> 安康县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21年就有兴桑养蚕的记载。蚕丝一直占据安康山货市场的首位。建国后,这一骨干经济项目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突飞猛进,1979年蚕茧上升到901.8吨,1982年达1 552.6吨,到1985年,总产茧1603吨,占安康地区蚕茧量4250吨的39.33%,占全省蚕茧5250吨的32.04%。但这几年在蚕桑生产中存在不少难题,减缓了发展速度。其中基地建设工作是一个较大的问题。蚕桑生产是商品生产,而商品生产不搞基地建设不行。这里就安康县蚕桑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江西自1989年实施“蚕桑工程”以来,依靠科技和政策,蚕丝经济高速发展,桑园面积已由2666.7公顷扩大到50666.9公顷,蚕茧产量三年迈出三大步。1989年蚕茧总产量1350吨,比1982年增长一倍多,1990年蚕茧产量2600吨,比上年增长一倍,1991年发种21.4万张,蚕茧总产量突破5000吨大关,达到5250吨。1992年蚕茧总产量预计可达到15000吨,比工程实施前增长23倍。与此同时,丝绸工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全省现有缫丝厂20个5.5万绪,织绸厂6个,去年生产厂丝240吨。初步计划,八五期末全省将建成二十个茧丝绸出口基地,年产茧  相似文献   

16.
<正> 20世纪80年代以来,淳安县蚕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92年跃居杭州市首位,成为浙江省八大蚕茧重点产区之一。1996年,由于受国际茧丝绸市场疲软和国内“蚕茧大战”的影响,全国蚕桑产业出现了大幅度滑坡,也给淳安蚕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蚕茧产量下降到2012吨,减幅达49.2%。  相似文献   

17.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18.
一、蚕桑生产形势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深化,商品经济发展,扭转了蚕桑生产徘徊不前,发展较慢的状况,新老蚕区生产形势都很好,蚕茧增产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展现出一派新局面,主要特点是: 1.蚕茧产量增长速度快 1987年全省蚕茧总产量9.76万吨,比1984年增长39%。1988年蚕茧产量突破了10万吨大关,又比1987年增长3.48%。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年,我县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86)1号文件精神,鼓励农民脱贫致富,狠抓蚕桑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生产蚕茧667.4吨,比1985年的576.6吨增长15.73%;截止11月底收购蚕茧636.3吨,增长17.22%;蚕茧产值达到256.28万元,增长26.98%。1986年的蚕桑生产,可概括为五大特点,六条措施。五大特点: 一是养蚕量增加。全县发种24784张,比1985年增加2784张,其中毛坝、高桥、  相似文献   

20.
<正>蚕桑生产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1992年,全市蚕种发放量达78万多张,蚕茧总产量2.45万t,为桐乡历史的最高水平,在20世纪90年代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市占据全国市(县)级蚕茧产量之首,目前仍居全省首位。2013年全市有桑园面积7820 hm2,养蚕农户近7万户。全年饲养蚕种247410张,总产蚕茧11890 t,蚕茧产值52870万元。蚕茧产值占全市农业总收入10.9%,对稳定农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