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是由绵羊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亚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症状以发热,流产、死产或产下弱羔为典型特征,病理学特征为坏死性胎盘炎、急性乳腺炎、溃疡性子宫内膜炎。1病原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一般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病原为免疫I型绵羊衣原体。其具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特征,用姬姆萨染色时成熟的颗粒呈紫红色。该病原能在5~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迅速生长,密度高,  相似文献   

2.
牛散发性脑脊髓炎是由牛、羊亲衣原体引起的牛散发性或地方性、全身性传染病。病牛临诊特征为精神沉郁,发热、咳嗽、腹泻,呼吸困难,肢体僵直,跛行、麻痹。病理学特征为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纤维素性浆膜炎。牛散发性脑脊髓炎病原主要危及牛,2~12月龄的犊牛尤为敏感,成年牛也可发生感染。牛群发病率通常为25%~50%,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50%,康复牛一般不留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3.
衣原体是一种微小的细胞内寄生菌,呈球形,有细胞壁,革兰氏染色阴性.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引起动物和人的多种疾病,特别是鹦鹉热嗜性衣原体可由动物传染给人,导致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而犬衣原体病的病原就是鹦鹉热嗜性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犬可引起犬肺炎、结膜炎及繁殖障碍等,给藏獒养殖基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感染衣原体可引起发热、头痛、肌痛和以阵发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间质性肺炎.  相似文献   

4.
南非在1971—1977年期间,绵羊与牛的衣原体病流行,曾有过简报。在绵羊与牛中分出了强病原物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ei)。尽管如此,牛与绵羊接触中,在种间没有具备传播的条件,摄入污染物为主要的感染途径,而肠道带菌与虫媒的作用也要考虑。绵羊地方性流产与伴有并发症的新生弱羔呈神经症状,或发生4—5周令羔羊的肺炎。衣原体初次感染的羊群中,流产率高达60%,在慢性感染群中成为散发性流产。尸体剖检时病理变化明显,并被详述。农场中新生幼畜的并发病有关节损害、肺炎、腹泻等。这种病在经济上有深远的意义。许多病例中分离出鹦鹉热衣原体,也并发其他病原  相似文献   

5.
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的病原是绵羊衣原体(Chlamydia Ovis)。1981年杨学礼及帅永玉等先后报道了羊衣原体性流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分离鉴定”两篇论文,但以山羊衣原体性流产的材料居多,所分离的衣原体毒株也都来源于山羊流产病理材料。鉴于青海省都兰县的绵羊、山羊混牧地区,绵羊亦有发生;本文为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的衣原体分离、鉴定与病原性的试验报告。  相似文献   

6.
1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无浆体,过去称边虫.位于红细胞里.以二分裂法繁殖并形成一个内含物,内含物中的初体再进入新的红细胞繁殖,初体是实际的寄生体,从而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初体经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本病宿主为反刍兽,以牛、山羊、绵羊为主,鹿也能感染发病,病畜及带菌者均是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正本病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发,主要危害绵羊和山羊,以流产、死亡或娩出的仔畜不久死亡为特征。本病最初于1950年发现于苏格兰,此后在欧洲国家蔓延,目前在全世界均有发生,给养羊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母羊地方流行性流产的病原是衣原体目鹦鹉热衣原体中的绵羊衣原体(C.ovis),对青霉素和一些磺胺药物敏感,但不受链霉素和对氨基苯甲酸的影响。1流行病学病原从流产羊的胎儿、胎膜、阴道和子宫排出物排到外  相似文献   

8.
绵羊进行性肺炎与山羊关节炎脑炎的琼扩试验比较丁恩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绵羊进行性肺炎(OPP)与山羊关节炎脑炎(CAE)均是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损害绵羊和山羊多种器官为特征,其病原均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中的成员。...  相似文献   

9.
<正>羊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亚急性传染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羊衣原体病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及结膜炎型等3种类型[1]。其病原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类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独特微生物,可感染山羊、绵羊、牛、猪等多种动物,人也可感染发病,因此羊衣原体病对公共卫生也有严重的威胁。随着牛羊养殖的迅速发展,羊衣原体病发病率日益升高,感染羊长期带毒,且无明显症状,对畜牧业形成了重大威胁,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  相似文献   

10.
牛的滴虫病为分布极其广泛的生殖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引起早期胚胎死亡,偶尔引起屡配不孕和子宫积脓。下文介绍该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防制措施。1发病机理滴虫病的病原为胎毛滴虫,其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多为椭圆形,前端有3根鞭毛,长度与虫体几乎相等。有些虫体耐低温,可存在于冷冻精  相似文献   

11.
疯牛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BSE)的俗称,是由痒病传染因子侵害牛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一种进行性变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牛脑海绵状病变.表现为精神错乱、痴呆和死亡。近来,英国暴发的疯牛病造成了全球性恐慌,也给英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疯牛病的研究非常重视。经过国内外学者对此病的艰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1病原生物学疯牛病病原是一种类病毒。其颗粒大小为SO~200urn,核心是4~6urn的细小纤维状物质,此颗粒大小称为胶化纤维素状碎片联合纤维(SAF),具有传染性。由疯牛病牛脑组织超薄片的电镜发现类病毒颗粒含有单…  相似文献   

12.
羊的结核病、伪结核病和副结核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羊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是分枝杆菌属的3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牛和禽分枝杆菌可感染绵羊,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山羊发病。分枝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附性菌,一般染色不易着染,常用抗酸染色观察本菌的形态。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1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和流行热 患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流行热的牛都表现流产,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跛行。衣原体病的病原有四个亚种,即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流产,肺肠炎衣原体可引起6月龄以内的犊牛咳嗽和支气管肺炎,而反刍动物衣原体则是引起牛、羊关节炎的病原体,主要发生于犊牛,病畜一肢甚至四肢跛行、发热、厌食,不愿站立和运动,发病第2~3天关节肿大,以后肢最严重。流产牛不一定出现跛行,但若牛群中有跛行现象存在,极易与布鲁氏菌病混淆。牛患布鲁氏菌病时,流产母牛可出现关节肿胀和跛行,公牛睾丸肿胀,与布鲁氏菌病抗体呈阳性反应。而衣原体病,流产牛极少出现跛行,个别复合感染时母牛可出现跛行,成年牛一般无关节扩大现象,布鲁氏菌病抗体为阴性。当复合感染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有布鲁氏菌病的牛群流产易反复。而衣原体流产一般仅发生一次,大多为初次妊娠的母牛。经产牛或在本场生活多年的母牛一般不流产。流行热可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全群牛发热,奶产量下降,部分妊娠牛流产、产死胎,为数牛跛行,后驱僵硬。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3~5岁牛多发,肥胖牛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4.
1病原与传播 该病的病原为诺卡氏菌属的星形诺卡氏菌,是不能运动,无中隔但有分枝的丝状嗜氧菌,菌丝直径为0.2-1.0微米,长度可达250微米。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用改良的Kinyoun氏抗酸染色呈弱阳性。在慢性化脓灶内可形成细小硫磺颗粒状的诺卡氏菌块。菌块中心部的菌丝常呈链球菌状,菌丝外周无棒状物或胶质样鞘。通过研究其细胞壁,确定该菌为需氧型细菌。患该病的牛通常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孢子或断裂的菌丝片段感染。其次损伤皮肤感染,主要见于开放性外科手术后感染,或者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感染,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后。牛感染后经血液流向全身各器官传播,形成化脓性肉芽肿病变。  相似文献   

15.
对陕西省关中某奶山羊养殖场呼吸道症状引发死亡的羔羊进行病原检测.无菌采集死亡羔羊肺脏组织接种50 mL/L绵羊血琼脂平板,分别置于恒温培养箱与厌氧培养箱中36℃±1℃培养24 h,厌氧培养平板无菌生长,恒温培养血平板上可见大量溶血的灰白色、半透明的圆形菌落,挑取单菌落纯化培养后对分离株进行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  相似文献   

16.
正传染性角膜炎又称红眼病、流行性眼炎,是反刍家畜常见的急性传染病,牛摩氏杆菌为牛的主要病原,鹦鹉热衣原体为羊的主要病原。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1流行特点牛、绵羊、山羊、骆驼等均易感染,以山羊易性感最强。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存在于眼结膜及分泌物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蚊蝇传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风沙较多、气候炎热、蚊蝇较多、长途运输、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高、紫外线照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间接ELISA检测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抗体丁恩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相文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绵羊进行性肺炎(OPP)是以损害绵羊多种器官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传染病,其病原为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的成员...  相似文献   

18.
绵羊地方流行性流产(OEA)是由流产亲衣原体引起的亚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病羊临诊症状为发热、流产、死产以及弱产,病理学特征为坏死性胎盘炎、急性乳腺炎、溃疡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9.
1发病原因慢性子宫内膜炎多数由急性炎症转化而来,但也有一开始即为慢性炎症,多与病原有关。病原主要是一些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此外,还有棒状杆菌、单胞菌等,衣原体和霉形体也可感染。在一些特异性病原,如布氏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感染时也可发生子宫内膜炎。1.1奶牛机体因素奶牛在间情期、围产期等特定生理阶  相似文献   

20.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又名黏膜病病毒)引起的,以患牛出现腹泻,口腔、鼻腔黏膜发炎、糜烂、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 1 病原及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该病毒为单股RNA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直径50~80nm,其对高温较为敏感,56℃条件下可很快被灭活,但在低温条件下病毒较稳定,其在-70℃条件下可冻干保存多年,普通消毒药物可很快将其杀死.该病毒可在胎牛的肾、睾丸、肺等牛源性细胞及猪肾细胞上生长,胎牛睾丸细胞和肾细胞最易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