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种猪是养猪的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当前,生猪价格出现反弹迹象,种猪引进又将成热门。那么,引进种猪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正>种猪是猪群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只有将种猪选好才能生产出优良的后代,因此种猪选择又是繁殖技术中关键的第一步。在挑选种猪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种猪必须健康,无遗传缺陷凡患有萎缩性鼻炎、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严重的疫病,以及后裔患有隐睾、单睾、锁肛、骨骼畸形等遗传疾病的均不予选留(有些疾病需要通过实验室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3.
规模化猪场基础种猪群的年更新率一般在25%~33%,保持种猪群的合理结构,以期持续并提高猪群的生产水平。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后备种猪饲养管理规程并严格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生产性能,并给猪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种猪生产是整个绿色养猪业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地饲养管理,种猪才能繁殖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也才能提高绿色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章着重阐述种猪生产主要环节的规律、技术与组织措施以期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1建立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5.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产业,而在一个养猪场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养猪高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掌握科学的选种与选配技术,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  相似文献   

6.
种猪的选择与选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2种。公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表现在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体型更好、适合市场需求的种猪。  相似文献   

7.
如何淘汰更新这里面的讲究也是很大的,种猪是猪群增殖的基础,是整个养猪生产的核心。由于种猪的使用是有年限的,自然交配时公猪一般不超过2年,母猪不超过8胎,采精公猪使用3~4年,母猪不超过8胎,而且种猪个体间生产性能差异很大。因此,只有实行科学、合理的种猪淘汰与更新制度,才能实现稳定或提高种猪的生产水平,达到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目的。那么,怎样淘汰与更新种猪呢?  相似文献   

8.
种猪是猪场生产的命脉,种猪质量直接关系到猪场生产效益,健康的种猪才能生产出健康的小猪。所以,加强种猪饲养管理,提高种猪质量,保证种猪健康,才能提高猪场生产效益。做好种猪的健康管理,就能保证整个猪群的健康,这样能为提高猪的出栏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猪的繁殖力通常是指种猪正常繁殖后代的能力,它是获得优良仔猪的前提,也是整个生猪生产的基础。只有提高种猪的繁殖力.才能繁育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才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繁殖力取决于种猪个体。种猪个体之间繁殖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体貌特征明显、繁殖指标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及时淘汰繁殖性能较低生产成绩较差的种猪。  相似文献   

10.
<正>种猪的生产性能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优良的种猪才能繁殖出良好的后代,要想获得大量优质的仔猪,必须有高质量的种猪群。在生产实践中,要合理的选留后备公、母猪,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才能有效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1后备母猪的选留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产仔数是养猪增加效益的关键,好的母猪产仔数多,泌乳能力强,母性好,所产仔猪个体的初生重大,活仔和健仔数多,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选留后备母猪要遵循以下要点:1选留后  相似文献   

11.
王桂香 《中国猪业》2009,4(6):33-34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和猪群的性能.从而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的比例则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2.
种猪的繁殖力通常是指种猪正常繁殖后代的能力,它是获得优良仔猪的前提,也是整个生猪生产的基础.只有提高种猪的繁殖力,才能繁育出数量多、质量高的仔猪,才能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种猪的繁殖力取决于种猪个体.种猪个体之间繁殖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体貌特征明显、繁殖指标符合种用要求的个体,及时淘汰繁殖性能较低生产成绩较差的种猪.  相似文献   

13.
对规模化猪场来讲,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需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和科学的选配技术,这样才能连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好、数量多的猪苗或商品猪。因此,要定期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高、体型更好、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种猪。一般情况下,每年需淘汰、更换三分之一左右的种猪群。因此,种猪的选购、选留及选配技术非常重要,这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养猪生产与管理者有益。  相似文献   

14.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来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获取较高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的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其比例会更高。品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所以种猪的质量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健。现实情况是养猪者在引种时往往陷入误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多数购买种猪的养殖户在种猪的选择上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来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取得更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种猪更新比例会更高。品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所以种猪的质量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键环节。养猪生产者在进行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往往导致引种失败,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多购买种猪的养殖户在种猪引进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种猪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据我们观察种猪的淘汰已成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因素。正确掌握种猪群的淘汰原则,坚决淘汰不达要求的种猪个体或无饲养价值的个体,同时认真分析本场种猪淘汰原因,从选种、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严格抓起,从源头上降低淘汰率,才能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养猪把种猪视为生产和哺育仔猪的机器,饲料是原料,产品就是活猪。可见,种猪是基础,养好种猪是养猪生产的关键环节。公猪的繁殖力高,表现在公猪射精量大,总精子数目多(1.5亿/ml),配种能力强;母猪常年多次发情,任何季节均可配种产仔,而且是多胎高产。要实现养猪高效益,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种猪群,这样才能持续、均衡地生产出质量优、数量多的活猪。因此,要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更换成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18.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每年都要定期补充后备母猪,以便更换基础母猪群中胎次较高的种猪,以保证猪群合理的胎次(年龄)结构,提高种猪繁殖效率,取得较好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规模化猪场每年种猪更新率大约为25%~30%,小型养猪场或养猪专业户比例会更高。品种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首要因素,所以种猪的质量是关系养猪成败的关健环节。养猪生产者在进行引种时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小规模猪场),往往会导致引种失败。  相似文献   

19.
1引种为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都经常要向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也是猪场管理的第一环节和基础环节,品种的引进应遵循以下8项原则:正确选择引入品种;慎重选择个体;严格执行检疫制度;所有猪种必须有检疫证书;种猪场必须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要区分引进品种是原种还是商品配套系;要考虑品种原产地与引入地间的环境差异;要考虑引进品种的生产性能。了解被引品种地区的疫病情况及整个畜禽类疫病发生情况,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及仔猪;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  相似文献   

20.
随着集约化养猪生产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生产者对猪群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猪群在严格生产计划的控制下进行满负荷的生产,使得自然淘汰和异常淘汰的比例有所增加。管理者应掌握种猪群的更新原则,及时更新种猪,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