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喂失调或劳伤过度,耗损气血,致使脾虚胃弱,引起水谷运化失常,不能输布精气,营养全身,久则畜体日渐瘦弱,食欲减少,即成脾虚慢草之症。中兽医经验方“扶脾散”由党参、黄芪、白术(土炒)、茯苓、泽泻、青皮、木香、厚朴、甘草、苍术(炒)组成,有补中益气、下气利水的功能,适用于脾虚慢草症,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当归、山药、扁豆、砂仁、枳壳、柴胡、升麻、陈皮、焦三仙等药物治疗奶牛脾虚慢草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正补中益气汤系有炙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等中药配伍而成。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甘草温补脾胃、助主药益气补中,为辅药;当归养血,陈皮理气行滞,与补气养血药同用,使补而不滞,更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助主、辅药升提正气之效,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而有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升阳益气,调补脾胃。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补中益气汤中成分极其  相似文献   

3.
奶牛漏奶症:炙黄芪80~120g,党参、阿胶各50g,白术、茯苓、蜜升麻、白芍、熟地、砂仁各40g,炙甘草、蜜紫胡、川芎、陈皮各30g,生姜、大枣各31g,当归100g,水煎灌服。(王文玉) 羔羊痢疾:马齿苋12g,大青叶,白芍各10g,藿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来自<脾胃论>,由黄芪、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以黄芪补气固表为主,党参甘草补中益气为辅,白术、当归、陈皮补脾、补血、理气为佐,升麻、柴胡引味(黄芪、甘草甘温之味)上升为使,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的功效,历代医家多以治疗人畜中气不足之症.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出自1249年李东垣《脾胃论》由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八味组成。其功用主治: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食欲减退,四肢无力,子宫脱,久泻,脱肛诸证。本方为治脾胃阳虚的要方。方中黄芪补气,升阳为主药;配党参、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健脾为辅药;补气药中佐少量升麻、柴胡,可益气升阳,如方中加适量解表药,还可用于阳虚外感症。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源于《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草、升麻、柴胡组成.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温补脾胃为辅药;陈皮理气行滞,当归和营养血,柴胡疏肝解表,升麻升举脾阳为佐药;甘草健脾益胃、调和诸药为使药;八药合用,共奏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之功,是治疗中气虚弱的基础方剂.笔者将该方移植于兽医临床,凡遇家畜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均以补中益气汤立方,随症加减,屡治屡验,治愈甚多.现介绍医案三则,请读者验证.  相似文献   

7.
用炙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炙甘草、升麻和柴胡组成的补中益气类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试验组羔羊按日粮的4%、5%添加,3次/d,共喂60天。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试验Ⅰ组与Ⅱ组平均每只较对照组增收114.57元和162.63元,且5%组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胎动与妊娠水肿“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常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中气下陷所致之子宫、直肠或阴道脱出等症。笔者在该方基础上加减,治疗胎动、妊娠水肿,每收捷效。1方药炙黄芪,党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水煎灌服。慢草不食,...  相似文献   

9.
子宫脱出是指子宫角与子宫脱出于阴门外的一种外科疾病。本病常见体质虚弱的母狗,多因营养不良及气血双亏或因分娩努责等引发此病,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临床治疗5例,均治愈。 1 方药组成: 乌梅45g,僵蚕30g,升麻9g,柴胡9g,川黄莲6g,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云苓10g,炒栀子10g,炙甘草10g,当归10g,丹皮10g,苦参10g,陈皮9g。 2 病例 1998年10月,百蜡村王某一母狗,因产后子宫外脱,经他人治疗无效,邀余就诊。症见:子宫脱出约6cm,子宫体少许受损出血,药用:乌梅45g,僵蚕30g,升麻9g,柴胡9g,黄连6g,炙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云苓10g,炒扼子10g,炙甘草10g,当归10g,丹皮10g,苦参10g,陈皮9g,2剂内服,外涂白敬宇眼膏,一周后随访病愈。  相似文献   

10.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气虚证的基础方剂。1组成及用法人参45g(也可用党参45~60g代替),白术(土炒)45g,茯苓45g,炙甘草30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每剂煎二煎。2功用与主治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乏力,症见四肢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缓。3方解与症状分析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故四肢无力;脾失健运,故食少便溏,舌质淡,脉细缓,乃脾胃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健脾,方用人参甘温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为君药;以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为臣;以甘淡茯苓渗湿健脾为佐药,以炙甘草甘温益气调中为使药,四药合用,共奏益气补中、健脾养…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治中气不足之症,原方为:黄芪、炙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在临床上笔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家畜阴道、子宫、直肠脱出10余例,均用药3∽5剂痊愈。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一书,是妇科中治疗带下病的常用方剂,其方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该方具有补中健脾,化湿止带的功效。主要治疗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对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如涕,肢体怠倦,脾虚便溏的病症治疗比较理想。本方由炒白术、山药、人参(治疗过程中用党参代替)、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等组成。方中重用白术、山药为君药,补脾祛湿,使脾气健用,湿浊取消,且山药亦能补肾以固带脉,带下得止;臣以人参,补中益气助君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11年的临床实践中,用手术整复配合内服“参芪红花汤“治疗阴道、直肠、子宫的脱出22例,治愈21例,收效满意。 1.方药:党参、黄芪、升麻、当归、陈皮、柴胡、白术、香附、红花、乳香、没药、甘草。水煎灌服,一日1剂。方中黄芪、柴胡、升麻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行血;陈皮、香附理气健脾;红花、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散结消肿。  相似文献   

14.
1归脾汤方解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组成有:黄芪、白术、茯神、党参、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生姜、大枣共12味中药。本方乃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方剂。主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倦怠少食、心悸气短、舌淡脉弱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慢性出血症。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血无以化生,血少则心失所养,脾虚又可致气不摄血。故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为主药;当归、龙眼肉养心充脉为辅药;远志、茯神、酸枣仁补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相合,健脾养心…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中的"补土派"李东垣在《脾胃论》一书中所创制的名方,由黄芪15、人参(党参)15、白术10、炙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组成,  相似文献   

16.
处方一 炙黄芪90g、玄参60g、白术60g、当归60g、陈皮60g、炙甘草45g、升麻30g、柴胡30g、川芎25g、桃仁25g.用法:水煎服.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用,主治食欲减退、脾虚气弱、四肢无力、内伤寒热及子宫、阴道脱出、久泻、脱肛等证。笔者经多年临床摸索,以补中益气汤原方进行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简介如下。1方药及方解当归25g,炙黄芪60g,升麻25g,党参35g,柴胡25g,炙甘草15g,陈皮25g,炒白术40g,煎汁或研末投服。  相似文献   

18.
验方二则     
1 桃红四物汤合党参健脾散治疗马消化不良方药 :桃仁 4 5 g,红花 30 g,赤芍 4 5 g,川芎 2 0g,当归 4 5 g,党参 30 g,黄芪 2 4 g,焦白术 2 1g,炒山药 2 1g,炒扁豆 2 1g,炒白芍 18g,茯苓 2 1g,升麻 15g,木香 15 g,陈皮 15 g,砂仁 15 g,干姜 18g,甘草 15g。共为末 ,开水冲 ,候温灌服 ,2次 / d,连用 3~ 4次即愈。该方只适用于劳役过重、气血阻滞、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 ,不能用于寒热内蕴、里实之证。2 自拟苏子五味汤治骡大肠阻塞方药 :苏子 30 0~ 5 0 0 g,元胡 30~ 5 0 g,木香 15~ 2 0 g,硫酸镁 30 0~ 5 0 0 g,石蜡油 5 0 0 ml。先将…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身、炙甘草八味药组成,有调补脾胃、益气助阳之功,具有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之妙.即可治劳倦内伤,又可以疗阳虚外感,而以脾虚下陷,中气不足为主症,临床运用得当,略进加减之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兽医临床上用归脾汤治愈牛病 4例 ,体会深刻 ,故撰文和同道探讨。1 归脾汤的来源和方解归脾汤源于《济生方》,由黄芪、白术、茯神、党参、甘草、木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生姜、大枣共十二味中药组成。本方乃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之方剂。主治心脾两虚、气虚血少 ,倦怠少食、心悸气短 ,舌淡脉弱 ,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各种慢性出血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则血无以化生 ,血少则心失所养 ,脾虚又可致气不摄血。故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益气补脾为主药 ;当归、龙眼肉养血充脉为辅药 ;远志、茯神、酸枣仁补心安神 ,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