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说鸟和隹     
刘绍义 《湖南林业》2014,(10):39-39
"鸟"是什么?"鸟"就是"隹";"隹"是什么?"隹"就是鸟。有人说,北方称鸟,南方称隹;有人说,张嘴称鸟,闭嘴称隹。《说文解字》说:"尾羽长的为鸟,尾羽短的为隹。"尽管事实上也不是尽然,但现代人多采用此说,故,"鸠占鹊巢"只能是长尾羽的"鹊",不能是短尾羽的"雀",雀巢鸠占了也没用,住不下。  相似文献   

2.
说起全国人大代表、温岭市农林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林,人们可能不甚熟悉,但说起"玉麟"西瓜,大多数人就会竖起大拇指:这西瓜好吃,很有名。上世纪90年代,林研究出了"玉麟"西瓜栽培技术,为瓜农带来了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实际建筑设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小东西",如一个亭子,一个大门之类,几乎没有几个平方米,但体量不大的"小东西"也有让设计师们思想不尽之天地。有许多"小东西"、小作品,它们同样闪闪发光,艳丽不衰,往往包含着"大意思",真乃小中见大。又有些"小东西",由于它们特殊的功能目的,很有历史价值。相对而言,园林入口区设计也只能是"小东西",如果只是满足功能要求,形体受看,也说得过去,但如果能使其凝聚些文化内涵,使人超越"小东西"自身功能而得到更多的精神感受,那就有了“大意思”,大效果,就像历史上那些小而闪光的精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让城市变得更漂亮,越来越多的大树"被移进城"。城市的发展给一些不法之徒带来了"商机",即非法盗挖或移植大树。2011年4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就播出《大树古树"被"下山》的一期节目。如果大树、古树继续这样被人为地破坏,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本文对移植大树、古树的行为暂且...  相似文献   

5.
维C之王——猕猴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又名毛梨、藤梨,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现秦岭以南均有栽培。猕猴桃在国外被誉为"水果金矿",美国人叫它"中国醋粟",英国人称之"中国鹅莓",日本人则叫它"中国猴梨"。猕猴桃不仅含有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而且维生素C含量高于其它水果,故有"维C之王"美誉。  相似文献   

6.
枫叶是秋天最美的装束,它以绚丽夺目的色彩,将山川渲染成为美丽绝伦的艺术品。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天桥沟,这个曾被《中国旅行家》杂志评选为"中国枫叶最红最艳的地方",就能够欣赏到"层林尽染,五彩花山"的醉人景致。走进天桥沟森林公园深处,秋风染色、满地尽带金黄叶,湖上枫林秋,处处都是令人陶醉的金秋美景。  相似文献   

7.
两座"小木屋"的主人、82岁的徐凤翔教授的新著《高原梦未央》,近日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发行。总计21万字的《高原梦未央》主要包括"一个自然之子的生成"、"朝圣高原"、"两座木屋"、"千山画外"、"附录",图文并茂、情理交融,展示了徐凤翔数十年的自然考察和心灵之旅。在新书发布会上,徐凤翔更是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自费赠书2000本,送给国内主要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大学图书馆、西藏区内外相关部门以及青少年等,她还特别赠送绿色中国杂志社50册图书,希望更多宣传绿色的人了解高原,了解高原生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产业》2014,(9):62-65
见惯了金属、塑料、复合等材质的生活用品,再看单一的"木器"用品会有种久违的亲切感。《说文解字》中说:"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有生命感的"木",在设计师的打磨下,以更有格调的形态继续"活着"。木器给人反璞归真的清新感,它们与"奢华""土豪金"沾不上一丁点儿边,却含蓄而低调地表达着品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杜鹃花又名山石榴,花色五彩缤纷,雍容华贵,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白居易有诗赞曰:"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所以杜鹃花被称为"花中西施"。宋朝诗人杨万里写《杜鹃花》"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杜鹃又被称为"中国三大天然名花(杜鹃、报春、龙胆)"之首。西洋杜鹃又叫比列时杜鹃,是杜鹃花中的一个系列,近年来,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1.
舞台上的刘媛媛是德艺双馨的著名青年歌唱家,她用歌声和爱心奉献社会。生活中的刘媛媛是什么样子?她又有着怎样的休闲生活?本期《星·美文》栏目特别邀请刘媛媛撰写《刘媛媛:我的"修"闲时光》的文章以飨读者。书茶之间感悟人生我与普洱茶的结缘还要从小时候说起。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城市景观的需要,让城市变得更漂亮,越来越多的大树"被移进城"。城市的发展给一些不法之徒带来了"商机",即非法盗挖或移植大树。2011年4月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就播出《大树古树"被"下山》的一期节目。如果大树、古树继续这样被人为地破坏,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本文对移植大树、古树的行为暂且不论,在此,笔者仅结合实际对如何合理适用法律办理盗挖林木案件作一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观点如有不妥之处,希望赐教。  相似文献   

13.
林改话家常     
林改妙语从前,我们村里是"树难栽、火难防、林难管",现在,林地成了各家的"聚宝盆",家家都是护林队,人人成了护林员。父亲:"有山林在,你们姐妹俩的学费就不愁!"叔叔:"外出做木匠,不如上山栽漆树。"村支书:"山定了权,人定了心,老百姓得了实惠。"  相似文献   

14.
余遵本  卢萍 《安徽林业》2010,(4):129-129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也许有人不解诗仙李白为何这样"愁长",其实这是李白《秋浦歌》中的第十五首,表达的是诗人对秋浦美景留连忘返、对光阴流逝感慨万千的心情。《秋浦歌》第三首写道:"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第十首写道:"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如今你来到秋浦河,准能找到李白当年写诗的画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业产业》2012,(4):40-41
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等人被媒体称为"万通六君子",也被称为是"地产思想家",这几年他又成了民营企业家的代言人。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坚持理想,顺便赚钱。"这与他20年商海拼搏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曾作为体制内的一名学者,改革开放之初冯仑毅然下海经商,先后结识了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等人,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全省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贯彻《意见》的实施意见",六安市林业局围绕"资源增长和农民增收"这一课题,组织开展了"林业如何促进林农收入稳步增长"的调研,以期能为未来林业及其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逢春食春芽     
子曰:"不时,不食。"《黄帝内经》也说要"食岁谷"。"春芽",则是春天独有的美味。春风入关,天渐渐暖和起来,山上的树、地里的草比着赛似的疯长。自然,长得快的还是那些田边地头香椿树上的香椿芽。香椿树头春来早,老人们都爱把那香椿芽又叫做"春芽"。香椿、鲜荠、春韭、柳芽等都是春天里才能享用的美食。  相似文献   

18.
谈起怀化市沅陵县五强溪库区,人们会自然想起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是漫步库区,放眼青翠欲滴的水库周围,你会发现:昔日库区周围松树上白花花的袋子不见了。说起这些白袋子"退役",还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哩。  相似文献   

19.
林木 《国际木业》2014,44(9):86-88
笔者既与定向刨花板的生产、销售方面没有交集,更非研究OSB市场的专业人士,只是应《国际木业》之约,以一普通但"资深"的消费者的名义,对京城的OSB市场管中窥豹地发一通议论,不免谬误多多,故称之为"漫话浅说",敬请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中国社会好像都讲究"关系",举世闻名。某些人甚至对"关系"到了一种崇拜的地步,认为"关系"可以解决一切。尽管我无论工作,还是个人生活有时也难免俗套地不得不或无意地陷入某种"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