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是儿童体能、智能、精神、思维等方面的启蒙教育场所,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室外环境的营造是幼儿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植物造景又是室外环境建设的最基本手段。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及场地的功能性,对幼儿园室外环境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造景原则以及造景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范钦明 《花卉》2016,(20):25-26
现代医院的环境绿化设计,可以体现人性化理念,创造良好的室外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情绪,为患者提供轻松的休憩场所。本文阐述了现代医院室外环境绿化的重要性,并从植物的配置和树种的选择、室外功能区的环境绿化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现代医院的室外环境绿化要点。  相似文献   

3.
植物景观是医院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对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医院室外景观设计时,要选择适当的植物,并进行适当配置。本文以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了医院的植物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闲置屋顶上架设的内部填充固体栽培基质的PVC管道为试材,以"金童"樱桃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樱桃番茄城市屋顶环境的高效管道种植技术与最佳生产模式。结果表明:在填充有固体基质的纵长2m、直径200mm、植物生长口间距为300mm的PVC管道中一次性施放2×浓度的养分(含20g Ca(NO3)2、10g KNO3、14g KH2PO4、10g尿素与100mL微量元素浓缩液),可使所种植的樱桃番茄的长势、品质与肥水利用率达到最佳,每667m2产值约合23 211.6元。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行人呼吸高度处的风环境、解决城市街谷环境和公众健康状况,采用CFD技术模拟了2种街谷内(递增和递减)树木的布局模式(街谷两侧采用错列/平行种植乔木),揭示街谷内不同树木对街谷内部气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递减街谷2种布局模式下,不同株距均导致了行人呼吸高度处流速整体降低,错列布局模式下对气流的阻碍作用整体要小于平行布局;相较于平行布局,错列布局模式对街谷行人呼吸面气流整体增强最高可达67%,有效地改善了街谷中部“风影效应”区域、街谷两端和迎风侧的风环境;在递增街谷,树木对街谷内行人呼吸平面的气流具有促进作用,但错列布局下对气流的促进作用整体要小于平行布局模式;相较于平行种植方案,错列布局模式对街谷行人呼吸面气流整体减少最高可达32.6%。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科学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球冬青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形态类型多样,观赏性强,用途广泛,可孤植、对植,也可列植、群植、篱植,是一类极具发展潜力的园林植物。分析了冬青属植物在各国的植物文化、冬青园林应用模式及园林应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推进冬青属植物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08~2009年,我们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镇、郑旺镇等,进行了日光温室番茄与水稻轮作栽培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经专家验收,日光温室番茄平均666·7m2产量为6195·4kg,水稻平均666·7m2产为491·8kg。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模式及茬口安排1·1栽培模式番茄采用日光温室越冬栽培,可选用SD-Ⅱ型或SD-Ⅲ型日光温室。水稻采用旱育秧模式栽培。1·2品种选择番茄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耐低温的中晚熟品种,如宝冠、桃金宝等。水稻选早熟、高产、抗病品种,如临稻11等。1·3茬口安排5月上旬水稻育秧,6月上旬收获越冬茬番茄,6月中旬定植棚室水稻,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用苗床番茄育苗,10月上旬收获棚室水稻,10中旬定植棚室番茄,至翌年6月上旬收获完毕,再定植下茬水稻,实行周年生产。2番茄越冬栽培2·1培育壮苗2·1·1苗床准备采用小拱棚内营养块育苗方式。选大田地或棚室外非菜地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处地块,建造宽为2m的苗床,长度依育苗量而定,苗床底部压实整平,上面铺一层聚乙烯薄膜(按100~150个/m2打孔),按间距20cm摆放育苗营养块。2·1·2播种期根据所选番茄品种特性和水稻收获时间,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文娱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通过合理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建筑整体景观表达效果。本文首先对地域性文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包括前期的地域性分析、室外空间环境组织策略、植物景观营造和景观细节处理等。  相似文献   

9.
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吉林油田长化职工住宅小区外环境进行设计。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及植物自身特点,选取最优、最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和花卉进行植物配置、绿化设计;结合小区的建筑风格、布局特点,设计敞开式广场、阳光通道及3个不同特色的休闲亭,为当地居民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外公共与私密性空间,以满足各年龄层居民室外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以室外展览园为研究对象,植物景观设计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我国室外展览园和植物景观概念进行简单概述,其次,重点探究了室外展览园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希望能够为我国室外展览园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惠州城市公园为对象,调查了桃金娘科植物的应用种类、频率、配置方式和生境特点。结果表明,桃金娘科植物在惠州城市公园中植物种类应用较少,常见的桃金娘科植物种类只有6属9种,应用频度较高的为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黄金香柳(Melaleuca bracteate)和蒲桃(Syzygium jambos)等乔木类植物,灌木植物种类应用较少。配置方式主要为对植、列植、散点植和群植,形式较单一,复层景观较少。因此,应加大对桃金娘科植物的应用,特别是灌木类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丰富配置模式,提高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作为区内儿童和需要看护儿童的家长使用时间最长、频率最高的场所,为居住小区内的儿童和家长提供一个场地的选址合理、全面性、社会性交流的场所尤为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深圳市儿童活动区的场地属性,考虑自然条件例如光环境、风环境,以及儿童和老人的室外活动分析,为选择儿童活动区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赣州城区为调研对象,对城市绿地中秋色叶植物的种类、分布及应用特点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赣州市秋色叶植物共计32科52种,其应用形式包括孤植、对植与列植等,并对赣州地区秋色叶植物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年来对陕西榆林沙漠地日光温室栽培技术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八项增效要点,应用推广后使温室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合理的温室结构1)方位及规格。温室方位座北朝南,偏西7°。前后两栋间距8m,东西两排间距6m,温室跨度7m,东西长50~60m,后墙高2m,脊高3.1m,女儿墙高0.6m,前底角60°~70°,中段采光角度为28°~30°,后屋面仰角为40°~45°。2)结构类型。①无支柱拱圆形钢架土墙结构。打土墙的,墙体厚度底部为2m,顶部为1.5m,前屋面每1m设1根钢架,室内无支柱。其特点是保温性能好、造价低。②有支柱拱圆形钢架加竹竿砖墙培土结构。墙体为水…  相似文献   

15.
陈敏  葛彦宏 《现代园艺》2022,(7):115-118
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各功能区景观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校园各功能区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教学楼、教工家属区、田径场、翠湖文化广场、含笑湖生态文化广场等功能区中植物选用、配置合理,植物观赏多样性高;而东门、第二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1区、园林楼等功能区存在植物配置缺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高速公路边坡不同防护模式的小气候特征,于2009~2010年,在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边坡上选择代表性的护坡模式设置固定样地,开展主要气象要素的同步对比观测。结果表明:日平均太阳辐照度显示出水泥岩石模式(396.5W/m2)糖蜜草模式(323.1W/m2)三豆混交模式(163.9W/m2)山毛豆模式(144.1W/m2)台湾相思模式(134.2W/m2)。日平均气温显示出水泥岩石模式(25.5℃)三豆混交模式(25.4℃)糖蜜草模式(25.2℃)山毛豆模式及台湾相思模式(25.0℃)。地表温度显示出水泥岩石模式(33.6℃)糖蜜草模式(28.4℃)三豆混交模式(26.3℃)山毛豆模式(25.7℃)台湾相思模式(20.3℃)。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显示出三豆混交模式(91%)糖蜜草模式(90%)台湾相思模式(89%)山毛豆模式(81%)水泥岩石模式(77%)。矩阵分析得出,5种防护模式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总排序为台湾相思模式山毛豆模式三豆混交模式糖蜜草模式水泥岩石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赤峰市空心后屋面日光温室的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占涛 《中国蔬菜》2005,1(2):57-58
空心后屋面日光温室长度 50 ~100 m, 最好 80 m左右。跨度6. 0~6. 5m,最多不超 7m。温室最大高度 3. 0~3. 5m,下深 40 ~ 60cm。骨架间距 1m。后屋面宽 1. 35~1. 75m,厚 50~70cm。前屋面用 3幅聚氯乙烯无滴膜覆盖,放顶风与放腰风相结合,起到降温排湿和交换CO2 的作用。实行多层覆盖保温,以减少热量散失。温室结构见图 1。该温室的结构与建造有以下特点。1 利用机械筑墙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  使用挖掘机和推土机筑墙,建成厚墙体底宽 3. 0m,上宽 1. 5m,高 2. 0m。开始筑墙之前,先用推土机将温室内 20cm表土推向棚址的南侧,以便表土…  相似文献   

18.
焦红  曲悠扬 《北方园艺》2016,(11):83-8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凸显,社区养老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而养老社区室外空间作为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分析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提出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并从道路规划设计、活动设施配置和景观植物配置3个方面做出详细阐释,从而解决老年人对室外空间的实际诉求,为营造安全、舒适的养老社区室外景观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成都地区花槽式墙面绿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种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及生长适应性、观赏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宜用于成都地区室外花槽式墙面绿化的植物。结果表明:金叶假连翘、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森女贞4种植物生长适应性强,观赏效果好,适宜用于成都地区室外花槽式墙面绿化中;天门冬因冬季低温影响观赏效果,可考虑用于小气候较好的环境中;绣线菊落叶期观赏效果较差,可少量用于项目中丰富季相景观和增加多样性;巴西野牡丹、紫叶小檗生长适应性较差,不适宜应用于成都地区室外花槽式墙面绿化中。  相似文献   

20.
植物配置在居住区绿化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是在满足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和安全,使绿化与美化相结合,丰富了居住小区的室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生态优良、景观优美、环境优雅的人居乐园。本文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类型,植物的空间功能,植物配置原则以及不同区域的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 4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