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传统村落作为独具民族风格的乡村文化承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保护与规划传统村落对于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通过保护和规划传统村落,可以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助力传统村落的生态、产业、文化振兴,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理论,本研究阐述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现存主要问题、需求,将主要问题及需求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案例阿者科村的先进经验结合研究,提出了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和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2.
杨洋 《现代园艺》2022,(2):177-179
选取吴江区平望镇溪港村作为特色历史乡村的案例,分析特色田园发展和更新策略,旨在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以场地调研、资料的分类收集、整理入手,探讨了历史文化保护类乡村——溪港村的农业产业升级与发展、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村庄特色景观的营建、村庄环境提升等问题,并从产业发展、特色田园景观风貌营建方面提供相应的...  相似文献   

3.
孙中华  汪璐  陈静 《现代园艺》2023,(3):152-154
当前正值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聚焦村域空间发展与村庄景观营造协调发展,解决村庄景观营造中人居环境治理、村庄产业布局、生态植被营造、特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村庄的融合发展、生态宜居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若兰  车璐 《现代园艺》2022,(4):173-175,178
以藏族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调研与分析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生态文化景观现状,了解当地生态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山区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如何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文化保护发展系统规划策略,为山区生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及生态文化景观的打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营建乡村景观,保护村落环境,恢复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基层信仰体系,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乡村关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老村庄不应被彻底夷为平地,城市也不应完全改变它。通过乡村景观的格局营建,使乡村景观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再生。  相似文献   

6.
以会昌县梓坑村为例,分析它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梓坑村有着众多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是红色文化丰富,旅游吸引物明确,宗教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良好,劣势主要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配套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人才严重缺乏。在规划中,紧紧抓住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对全村进行分区及节点建设,旅游项目策划。并提出红色乡村旅游规划中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深入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意义,提高乡村旅游品质。  相似文献   

7.
王莉  张斯朦 《现代园艺》2023,(7):148-151
在遗产保护的时代热潮下,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需求日益增长,将红色文化遗产与其周边的历史环境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是发展的关键。延安具有特殊的历史环境变迁及其在发展历程中特定的文化氛围,因此该地区遗留了大量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与历史环境割裂的现象,保护模式不健全。以历史环境再生模式为切入点,深入了解红色文化遗产及其周边保护范围内的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紧抓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发展进程、分类及其保护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再生模式与文化遗产的对位保护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出适应延安红色文化遗产的历史环境再生模式。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形态的多样化,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资源凝聚为原则、产城融合为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果主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果业转型升级、果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是以果树为载体将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与人居环境、乡村与城市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对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内涵、路径、形象设计进行系统论述,并从"三生融合"、人居环境建设等视角探讨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方向,对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新时代的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理市鹤庆县新华村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器制作手工艺的承载地,能工巧匠聚集,但依然面临着非遗文化传承路径窄、途径少、无法和日益兴盛的乡村旅游结合的困境,鉴于此,结合非遗深度体验旅游、广大群众对学游日渐增加的热情,和新时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又参考国内外乡村非遗传承旅游的动态,提出“学与匠”“本匠与游匠”、打造与信息化产品相适应的DIY银饰品等几点创新性的智慧型项目开发模式,致力于将银器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从而助力新华村的乡村振兴,并为国内外同类型村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乡村建设中的渐进式更新设计介入对于闽南乡村更新中的文化资源保护性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介入旨在对潜在的文化价值进行激活和转译,实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放大,其中涉及居民、政府、工作者等多个群体与策略。基于对当地居民及其文化遗产的充分了解,乡村建设中渐进式的规划设计介入力图从资本开发转向人文行动,从而更好地保护聚落文化并传承和保护传统空间风貌,使聚落文化保存与观光不相矛盾,做到永续观光。  相似文献   

11.
石道源  张倩  马帅 《现代园艺》2023,(1):178-180+183
我国对于文化遗址的保护理念形成较晚,且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较多地关注于自然和文化遗址以及自然文化双重遗址的研究,红色文化遗产方面的研究较少,这就导致了以红色遗产为依托的旅游资源等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基于此,阐述了红色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类型,分析了红色文化遗产相关问题,进而提出红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3):128-130
目前城中村发展正处于一种缺乏科学规划和人居环境混乱、没有秩序的状态,存在生活环境恶劣、景观绿化缺乏及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许多城市借机改造了这些村庄,并开展了村庄人居环境优化改造的研究和设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简述了城中村人居环境优化的重要性,并以洛阳市土桥沟村为例,通过对土桥沟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如公共文化场所、村落建筑特色、村庄景观绿化、垃圾管理、污水排放与村内线路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优化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整合开发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的旅游资源,调整当地旅游产业布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本土地域文化,加快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在“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背景下,以文旅康养为切入点,分析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的文旅康养规划设计现状,归纳总结出其文旅康养规划设计现存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设计规划以稻米之乡的风土文化为依托,以稻米文化为特色,建设康养旅游产业,力求发展新乡沿黄滩区稻米之乡文旅康养建设,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提升当地百姓收入,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我国乡村领域发展的一项历史性飞跃,是对乡村振兴有效的规划部署,是对乡村旅游经济的肯定和政策的扶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整个世界的历史潮流。面对乡村规划设计面临的难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仔细比对相似规划实例,因地制宜,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从金华双龙风景区的自然、文化资源出发,结合风景道的规划特性、设计原则,本着保护城郊乡村生态环境的主旨,设计串联乡村、景点、自然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风景道,着力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风景区多种产业与旅游业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园艺》2020,(5):105-107
空间优化对乡村资源整合与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以杭州大明山景中村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生"空间理念,根据景中村发展的特色,分析了发展存在的困境与机遇。根据规划前村庄存在的问题,从生产空间梳理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优化、生态空间修复提升3个方面着手,实现景中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对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颖祎  刘谊  张佳琪  曹铭育 《现代园艺》2023,(10):135-137+14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挖掘乡村特色的重要因素,而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续红色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红色文化资源的甄别与分类体系,以豫北乡村为例,梳理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特征,挖掘资源优势,把握红色文化资源财富,创新传承手段,探究其适宜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路径,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度,提高民众对红色文化的思辨力、认知度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李龙哓 《现代园艺》2024,(7):107-110
以湖州市港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乡村振兴”理念,对乡村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分析法对村域现状景观资源进行调研,分析港胡村乡村景观要素,对比港胡村景观资源现状的优势与劣势,针对现有优势资源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避免千村一面的现象。港胡村景观规划设计在原有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统筹考虑现状发展诉求以及周边村庄发展对其影响,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未来发展定位,建设“一心两轴五区”的景观空间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美丽乡村"背景,了解乡村环境整治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必要性与意义,探索其整治规划的要点,并提出新思路与新方法。通过考察探究重庆大足区棠香街道与龙水镇两个不同村落,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差异,探究村庄如何进行差异性规划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村庄逐渐失去了原有色彩,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村庄建设带来新的机遇,考虑乡村产业与乡村景观间相互作用性,以此进行村庄规划。以海宁市许村镇永福村为例,分析其村域内资源、产业优势及问题现状,以产业为导向,提出乡村景观营造策略,为其他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