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文化在温泉景观的重要性,结合博南古道文化要素应用于大理古驿温泉景观设计项目案例,分析博南古道文化内容,提炼博南古道中的马帮文化、古道上名家作品、蜀身毒道的古道艰险、古驿漾濞的核桃文化、古道路石等融入风景园林要素中的园林建筑、景观小品、园林植物、道路广场和地形水体,在通过园林要素,对古驿温泉露天温泉区的植物、游玩区、泡池区、广场区等景观区的文化氛围进行营造,使大理博南古驿温泉景观项目的博南古道文化特征感和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涪陵自然景观、社会文化景观、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现状进行长期实地调查、拍照实测的分析,总结出涪陵地域文化的五大文脉景观要素:涪陵易理文化景观、涪陵榨菜文化景观、涪陵题刻文化景观、涪陵两江文化景观、涪陵巴国文化景观,另外还有代表经济发展的现代科技文化景观要素,其目的是将所得的结论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为其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选取赣南客家乡土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客家乡土景观,提炼出构建客家乡土文化景观的物质文化元素、非物质文化元素以及文化景观寓意等元素,并论述了构建乡土景观元素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为传承客家文化、展现乡愁文化载体的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艺》2020,(1):149-152
相继占用是不同阶段的不同民族对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土地文化景观不同的现象。基于相继占用理论对巍山片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景观演变的7个过程研究:历史过程、经济过程、政治过程、社会制度过程、生产力发展过程、少数民族发展过程、文化意识与心理过程进行研究,其中历史过程、政治过程和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人为活动,对滇藏茶马古道文化景观形成有比较重要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为例,通过研究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思想、理念,剖析了传统地域文化与景观的内在关系,归纳地域文化景观构成体系及特征,从而阐明传统地域文化对景观的重大指导意义,为今后景观建设与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地域性文化景观的内涵及邯郸特色的赵文化、磁山文化、成语典故等文化体系及景观实例,从空间布局、建筑景观两方面分析邯郸城市的地域特色,最后提出了传承和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使景观充分表达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肖泉 《花卉》2022,(22)
为解决城市园林同质化问题,本文以巴南文化电影公园为例,对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园林设计中的问题和乡土景观应用的原则,提出实体元素、事件元素、意境元素等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要点,重点研究乡土自然景观、乡土社会景观以及乡土文化景观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城市园林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琰  常虎 《现代园艺》2012,(10):143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研究了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建设及其意义,首先从杭州城市运河文化景观的形式入手,展现了城市运河文化的形式,随后从2个方面对运河文化与景观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对于研究以运河文化为主要文化形式的城市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选取潇贺古道沿线兰溪村、小坪村和楼田村作为案例地,利用SD法对比分析不同景观类型的视觉质量,探索人们在观察传统村落景观时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案例村落景观的整体视觉质量评价水平一般,其中生态景观的综合评价水平最高,人们对自然景观元素的喜爱程度高于人工景观元素。聚落景观和文化景观的表现较差,是后续景观提质优化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研究成果为当地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并为SD法在传统村落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津斑竹林景区以竹闻名,竹景观意境典雅,茂林修竹,画面唯美。但游览空间和空间氛围缺少竹文化景观表达与显现。以该景区为例,阐述了竹文化意境的主要营造手法,对新津斑竹林景区竹文化意境景观的营造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为竹文化景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渔猎民族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研究民族文化的传承及发展,并分析民族文化演变的特征,以期达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目的。引入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理论,对以民族为主导的渔猎文化带中的文化景观进行研究;通过特征解构法构建识别体系,从而得到聚居空间层级、氏族层级、个体层级和精神层级4种景观基因结果,由上而下地揭示了渔猎民族文化景观的内涵,基本完成了对渔猎民族文化景观基因的“解剖”,得到了渔猎民族的文化传承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借鉴"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的概念,以茶马古道为引,历史为线,将易武当地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发展分解到政治、经济、技术、农艺、历史、心理六个过程,对研究区域的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在诸多影响因子下的历史变迁及易武地区现存茶马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分析,为易武的文化景观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南宁为例,针对民族地域性文化景观在园林建设中难以保护运用、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景观再现困难、文化符号少等问题,从保护文化遗址、以人为本将功能与文化结合、注重整体氛围营造、新中式景观设计方式的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尝试解决营造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李若兰  车璐 《现代园艺》2022,(4):173-175,178
以藏族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调研与分析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生态文化景观现状,了解当地生态文化发展需求,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山区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提出如何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文化保护发展系统规划策略,为山区生态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及生态文化景观的打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是景观营建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文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土文化的重塑和再生是建设文化自信的大国的关键。从乡土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乡土文化景观营造之间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乡土文化景观营建模式,以杭州市百丈镇半山村为实践案例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文化的应用手法与思路。最后,探讨了保护乡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乡村景观营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城郊农业景观是城乡景观的模糊"边界",是不同文化观念与审美价值的交汇和碰撞。城郊农业景观要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为核心要素,以景观整体的自然性与人文环境的理性为出发点,按照农业自然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耕文化景观3大模块,立足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元素差异、消费空间等制约条件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传统技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十大项目之一,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传承功能。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呈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首先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然后阐述了木拱廊桥保护现状与营造技艺要素;通过对泰顺县泗溪镇廊桥文化园中的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景观呈现的分析,提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策略,希望能够在以后的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景观呈现研究中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琛 《现代园艺》2014,(9):75-76
茶园文化景观是现代社会休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天然的复合景观。以茶文化为载体,并构成景观设计的主题理念,运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营造集旅游、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文化景观场所。本文以茶文化的社会价值、构成要素、景观表现、设计实践4个方面为骨架。从茶文化的社会价值入手,结合其特有的文化要素,融合"得天自成"生态景观设计理念,提炼茶园文化景观的表现艺术特征,为现代茶园文化景观设计实践给出了相关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杜丽  吴玉娜 《北方园艺》2012,(11):80-84
文化景观是增加景观可识别性和有助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高校校园环境更是需要文化景观营造文化氛围,它是高校永久、连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现简述高校文化景观的价值和特征,将高校文化景观传承分解为物质、非物质二大部分,并从高校文化景观的历史性、地域性、空间结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其传承方式和方法,探讨了高校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更新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论述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阐述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创作过程与表现形式,挖掘和提炼邢台市邢都文化、郭守敬科技文化、邢窑文化、武术文化、七夕爱情文化等地域文化,分析邢台市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及地域文化资源概况。通过选取邢台市的达活泉公园、开元寺广场、清风楼广场3个代表性文化景观,阐述邢台市地域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表达,并通过龙岗文化公园概念规划意向具体案例实践,从公园历史文化景观区规划意向、公园特色民俗文化区规划意向、公园文化小品规划意向、特色植被区规划意向、休闲娱乐区规划意向等5方面,总结出地域文化景观是充分利用本土的建筑材料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尊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