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工降雨缓解旱情及典型增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腹部盆地大气层中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状况和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实践经验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证,选择1998年4月27~28日山西省南部飞机增雨作业过程进行典型人工增雨作业过程效果评价,结论为作业后累积增雨率在第480min时最大,为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盐湖区人工增雨作业数据及卤水动态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增雨作业对吉兰泰盐业生产变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供干旱盐湖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阜新市阜新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1年降水量、土壤墒情气象观测数据、农业气象干旱灾情及人工增雨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阜新市干旱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降水量分布及其与干旱相关性、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及其对缓解农业干旱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科学开展人工增雨有效措施,旨在为阜新市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地面水资源总量、有效缓解农业干旱和减轻农业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ZBZ-HJ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弹适配于人工影响天气数字化远程控制发射系统、辅助决策与指挥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领域,能覆盖云层7㎞以下的目标。文章主要分析了ZBZ-HJ型增雨防雹火箭弹的工作原理:产品利用火箭发动机将弹体发射到目标云层,由电子时控器精准控制播撒时机,采用子母式播撒器顺次抛出携带含有AgI催化剂的子弹在目标云层播撒,形成较大体积范围的多条带状微颗粒带,增加目标云层的细微水分子凝聚核,实现提高降雨量、防止冰雹凝聚长大的目的。播撒工作完成后,降落伞携带火箭弹残骸徐徐降落于地面。  相似文献   

5.
人工影响天气,是指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向云中撒播催化剂使某局地天气得到转变的一项科学技术措施。又称人工控制天气,包括人工降雨(人工增雨)、人工降雪、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削弱风暴(台风)和人工抑制雷电等。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2月2 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上,我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说,全国已有2 3个省开展人工增雨和防雹作业,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规模已居世界首位。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几个气候带,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 %以上。尤其是干旱,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人工影响天气就是为了避免或减轻气象灾害,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等活动。秦大河说,1995~2 0 0 3年,全国2 3个省开展了高炮、火箭增雨作业,作业区面积达3 0 0万km2 以上,…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19日 ,辽宁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副省长杨新华提出 :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杨新华副省长指出 ,辽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要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今年辽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粮食总产量达到1500万t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农机部门要做好5项工作 :一是要提高装备水平 ,大力实施人工增雨。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 ,坚持长年增雨 ,以解决辽宁农业水资源短缺问题。二是要大力推广农机节本增效技术。重点抓好精少量播种机具的更…  相似文献   

8.
自然与人工的关系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伴随人类的文明而改变。Scully和Rogers分别以两种不同的视角表达了各自对于自然与人工的思考,但都阐述了早期景观中人是如何理解自然,并渴望在自然与人工的系统中表达人类的自我需求。  相似文献   

9.
兵团农四师气象雷达站将原711数字化雷达改造为全新的极化天气雷达.其主要技术性能大大超过上一代的常规天气雷达,在人工防雹增雨作业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极化天气雷达大量采用了成熟的高性能电子技术,在收发机系统中采用了一体化的调制器和固态混频器,发射功率大,接收机灵敏度高。从而提高了雷达对冰雹云监测、识别和作业指挥的有效性,提高了资料采集的速度,及实时采集多窗显示和存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0引言无人机是一种有动力、可控制、能携带多种任务设备、执行多种任务,并能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它们没有驾驶舱,但安装有自驾仪、飞行姿态控制等设备,以助推、垂直起降、喷射起飞等方式起飞,以降落伞、拦阻索、接收网等方式回收,可多次使用。无人机曾经作为一种作战武器在战场中显示出强大的战斗能力。无人机在民用领域应用主要表现在航空摄影、地面灾害评估、航空测绘、交通监视、消防、人工增雨等方面。无人机在农田中的应用逐渐开始出现,主要集中在农田信息遥感、灾害预警、施肥喷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泌阳县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的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平原区复合水循环转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平原区人类活动比较频繁,对天然水循环系统干扰强烈,区域水循环转化过程已表现出明显的人工天然共同作用特征。从平原区复杂的水循环转化机理出发,针对平原区复合人工天然复合水循环系统的特点,对不同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水循环系统进行详细分析和正确认识,从而为区域未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领域使用高科技技术,其中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重要的一种。人工影响天气不仅能够实现对各种天气的防御,也降低了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伤害。文章主要阐述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和气象预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蔬菜是我们人类都要摄取的食物,随着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衍生出了大棚蔬菜种植,这种种植方法可以让人们在冬天蔬菜没有办法在室外种植生产的情况下吃到夏天的蔬菜,这种种植方法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棚室蔬菜种植的不断发展使得之前以人工为主的种植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实际发展的需求,针对此种情况研发设计一种适合棚室作业的手推式蔬菜播种机。整个机具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占地面积小,该机具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使棚室内的种植环境保持清洁、无污染,填补了国内棚室蔬菜种子播种机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今天是第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十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此刻,全世界都在关注“水与发展”这一主题。围绕这一主题,结合我国国情,水利部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今天,我们在这里启动的“十万水利科技人员技术下乡活动”就是其中的主要活动之一。李鹏总理在刚刚结束的八届五次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水利建设是一项迫切任务……。组织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小流域治理……,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采取打井、拦蓄、回灌、雨水集流和人工增雨等措施,把防汛与抗旱结合起来。”组织“十万水利科技人员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创新,突破以往的高强度人工生产模式,开始采用人工机械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使农业生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农业机械导航主要技术,然后分析了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科技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行业之中,其发展迅速,影响深远,诸如专家系统、模式识别、人工机器人产物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文化、生态等方面都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科技不断进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便利,但是也如同任何一种新的技术产品出现一样,人工智能发展在带给了人们诸多福利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伦理问题。包括机器人人权问题、责任伦理问题、代理伦理问题、环境伦理问题等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如何去建立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伦理准则,如何有效的解决人工智能科技给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更加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科技,让其更好的为人类发展造福,值得更加认真的思索。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伦理问题进行概述,探讨当前人工智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科技不断发展中所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并深入探析这些问题产生的缘由,并在这个基础之上,针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引发伦理问题制定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野菜人工栽培前景广阔。分析国内外野菜人工栽植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野菜种子苗木人工繁殖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野菜产业商品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牧草是草食家畜最主要、最优良、最经济的饲料,是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基础。种植人工牧草,可以提高产草量,解决冬季缺草,保持饲草的平衡供应。近几年,大同市为了发展人工牧草,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人工牧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人工牧草还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仍需加大种植力度,促进人工牧草种植快速发展。下面就大同市牧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做以分析,并就如何发展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贯穿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而人类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