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县是"洞庭鱼米之乡"的典型代表。调查发现,水稻种植大户越来越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生力军,总体形势较好,当前面临耕地流转不顺畅、社会服务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政策激励不到位的障碍,需要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大户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着力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发展社会专业服务、突破机械化育插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大户对口培训、加大专项政策扶持,推动水稻种植大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重庆市秀山县近5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从培育目标、培育条件、主要模式、建设标准、投入规模和验收办法等方面提出了秀山县培育特色家庭农场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南方甚至一年两造、一年三造进行种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在水稻种植领域中的机械化插秧技术,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肯定,一些水稻种植地区的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普遍都用上了先进的水稻插秧机,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稻种植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水稻插秧机在宣传推广的过程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水稻插秧机在一些地区推广缓慢,各地的应用水平很不平衡。对此,从水稻插秧机在农村推广的困难及措施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4.
回顾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列出1949—1995年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数据表格。叙述了1976—1995年渝东北地区杂交水稻推广过程。建国以来至2015年的66年中,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过程总体可分为高秆良种、矮秆良种、杂交水稻(单一品种、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品种)3个重要的推广时期。从"单产逐年增加,面积趋于平稳;杂交水稻面积比重达历史新高;稻瘟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实现高产稳产"几个方面阐述分析了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展望,认为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应坚持"稳定稻田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发展路径,不断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做大做强稻米品牌,不断提升水稻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恶化 ,粮食不能自足和经济贫困 ,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社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定西县九华沟小流域经过 4a的探索和实践 ,初步找到了解决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问题的途径与技术措施研究 ,建立了理论框架和实体模型。其主要措施是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位配置 ,建立了功能齐全的防护体系 ,控制水土流失 ;在农业建设方面采取加大建设基本农田的力度 ,实施集雨补灌、地膜覆盖、膜侧沟播、施水沟播等一系列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 ,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承载力 ;在经济建设方面 ,采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发展不同类型适度规模的养殖经济林园和日光节能温室 ,发展小型加工及非农产业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培植更多、更大规模的粮食专业种植大户,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通过对永川区种粮大户的现状、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永川区种粮大户健康发展的4个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广西南宁市隆安县近年水稻生产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农资价格、适度发展规模化经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农技体系改革等稳定和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为县域水稻高质高效生产及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因地域差异,各地的种植技术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基于此,从水稻种植的区域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秧苗培育、合理施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方面探讨水稻种植技术优化。  相似文献   

9.
在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县建设过程中,行唐县积极扶持民营水保大户,培育大户治理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形成了"依托大户、成方连片、规模开发、打造亮点"的具有行唐特色的水保治理新模式。介绍了行唐县在做好民营水保大户治理规划、依托民营企业加快开发、创新民营水保大户治理模式方面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列举2013—2017年昭通市水稻在种植面积、产量、品种及种植收益等方面的数据,具体分析了昭通市目前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结合省、市在贯彻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实施政策,水稻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昭通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农村经济规模,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省沈丘县农业通过结构调整、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开展一系列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在培育专业大户、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该县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2.
,从选择品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科学施硒和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栽培种植前景,探讨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栽培种植技术,希望对促进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温室大棚加地下水灌溉的育秧方法,可提早播种时间,大大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壮秧,还能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益显著。从"温室大棚建造,配套设施建设,秧床整理和播种"3个方面简介该项水稻育秧设施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6年上半年,重庆市潼南区中药材栽培总面积2163 hm2,种类16个,产量1.32万t,创产值8958.9万元。黄柏、黄精、丹参、枳壳、金银花、白芷种植面积较大。区内有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5个,专业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企业与合作社30余家,从业人员360余人,主要分布在太安、崇龛、双江、小渡、田家、米心和桂林街道等镇(街)。分析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以政府相关部门、重点企业、药材生产合作社、种植大户共同组建中药材种植及深加工的产业联盟;发挥中药材种植联盟优势,以商招商;利用好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绿色崛起中发展潼南的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潼南区中药材种植特色与模式。建议未来可大力发展川黄柏、黄精、白芨、石斛、瓜蒌和枳壳等,适度发展丹参和附子,保护性发展半夏和金钱草,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范化、市场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陈林 《南方农业》2010,(2):51-52
杂交水稻是忠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不断提高杂交水稻产量以减缓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势在必行,杂交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是目前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忠县杂交水稻生产的立地条件和自然状态,结合多年试验结果和示范经验,总结并提出了适合本地实际的杂交水稻超高产集成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相似文献   

17.
民营水保大户是新形势下水保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经营方式主要有租赁承包、股份合作、买断、公司+农户等,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种植、种养加、生态旅游和综合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资金扶持渠道不畅、政策难以到位和侵犯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等。主要发展对策:配套政策,规范管理;确认产权,保障利益;大力扶持,强化服务;抓大放小,以大带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和政县啤特果产业发展优势和现状,针对啤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专业育苗基地、适度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科技水平,推行生产与加工专业化、标准化;继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啤特果市场化体系;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等产业优化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培育市场农业经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面对当前世界市场农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农业经济发展的八个特点,结合我国和吉林省市场农业生产的现实状况,发展市场农业或适度农业、农业转型、培育优势产业、建立市场农业基地、组建市场农业企业集团、培育龙头企业、完善市场农业经济体系、健全市场农业生产的保护支撑体系、占领国际市场农业制高点、抓好市场农业的队伍建设等十个方面,对如何加强市场农业经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不同农业经营模式的肥料投入评估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态环境在农村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农业生产转型过程中不同农业经营模式农资投入对解析农村生态环境中非点源污染负荷有重要启示,同样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控制面源污染的方案。采用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方法,抽样采集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经营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情况,根据整理调研材料、综合评估调研结果划分研究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一般散户、种植大户、公司企业、养殖大户、种养大户、合作社。核算不同经营模式单位面积肥料投入,确定研究区不同经营模式下用肥量与结构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肥料用量总量在1997年到2011年间呈递增趋势,复合肥近年增速明显;2)不同经营模式用肥结构间存在差异,一般散户、养殖大户、种养大户这3种经营模式与种植大户、公司企业、合作社这3种经营模式各自内部又存在相似性,前者常规用肥比例较大,而后者在有机肥、高钾复合肥等肥料的用量及比例方面较高;3)研究区用肥结构以常规肥料为主,其中氮、磷折纯量单位面积投入为一般散户、养殖大户较种植大户、公司企业、养殖大户、种养大户、合作社显著高;4)农户种植结构因经营模式而异,一般散户、养殖大户、种养大户以传统的农作物玉米、水稻、红苕、土豆为主,表现为"小而全"的特性;而种植大户、公司企业、合作社则在技术支撑的前提下表现为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特定高附加值农产品。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农业经营模式中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用肥折纯量大小为玉米蔬菜土豆其他作物红苕果木园林水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