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霄  刘森  贾超  刘扬  于翠翠  朱恒华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2):162-169,187
[目的] 分析城市湿地形成前后的生态效应,确定影响城市湿地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湿地保护和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黄河下游流域济南市济西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1990—2019年的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基于GIS平台,通过空间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研究城市湿地的生态效应,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湿地自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 ①耕地与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是济西湿地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相互转换是次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景观指数和动植物的变化则表明湿地生态多样性增加。②降水和地下水等水资源与湿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温度与湿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水文气象因素对湿地的自然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常年性湿地形成的关键。城市规划等人为干扰影响着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也是主导城市湿地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湿地景观和园林景观的类型。阐述了利用沼泽地、河流、湖泊、海滩、水库及池塘等湿地景观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与综合公园、沿河川风光带、湖泊景观、滨海景观及农业生产特色景观等城市园林景观,更好地建设城市园林,保护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态系统,尤其是伴随着当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因此保护好湿地生态,合理建设湿地公园,对提升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结合当前国内外现状,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公园建设现状。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保护城市湿地及建设湿地公园已然成为美化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湿地作为城市有序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态基础设施,其除了可实现生态过程及生态服务外,还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基于此,在阐述湿地公园植物造景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艺术价值,并对湿地公园植物造景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景观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洁  张建林  王静 《南方农业》2009,3(1):60-63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水岸带建设占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水岸带建设模式的研究,提出应营造多种水岸带湿地景观,以达到生态与景观双优效果。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银川阅海湿地公园为例,通过阅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与内容,初步探讨了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与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江苏省盐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需要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盐城建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提出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措施,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效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玲  秦华  曾翔春 《南方农业》2010,4(2):43-4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主要有自然湿地和城市湿地两大类,由于近几年人们对自然湿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加紧对自然湿地保护的同时,城市湿地的建设也就成了一项重要的补充。城市湿地在城市规划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保持湿地系统的生态完整性。本文以中国成都活水公园为例,介绍了城市湿地的景观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湿地公园的快速发展和水景在园林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水生花卉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材料,在景观水体的保护和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由此,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水生花卉在园林造景中,都要根据湿地的立地条件,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通过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来创造出具有地方风格、且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公园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城市附属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们居住环境的必然要求。观赏果木构景决定着城市的综合价值,更与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功能息息相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总结了城市湿地公园观赏性果木景观应用及养护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应对策略,为建设我国公园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房山区琉璃河湿地公园建设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特点,制定了景观绿化措施设计的总体构思,以琉璃河生态为依托,通过分析琉璃河公园的现状景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特点,对其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即分成科普保育区、滨水休闲区、水上活动区、田园风光区,再贯穿生态治理、人水和谐的理念,对各区域合理布设植物绿化措施,最终打造集燕都文化、漕运文化、农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当地的水土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易遭受污染和破坏,生物多样性逐步丧失。海南省海口市白沙门公园自建成以来,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公园中恶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很难自我调节和恢复,公园的生态、经济效益难以实现。基于此,通过对白沙门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白沙门公园的生态特征及变化情况,提出了生态修复的目标及策略,探讨了景观生态修复的工艺流程与具体措施,为热带城市景观修复与建设提供设计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格局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喀斯特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风险变化规律及为科学管理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2013年、2017年遥感影像,基于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2009—2017年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9—2017年,研究区内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和水域,不同景观类型的面积均发生明显变化,林地面积增加22.55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7.63 hm~2,增幅较大,草地面积减少54.02 hm~2;研究区总体景观生态风险呈现上升趋势,高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分别增加61.12 hm~2,112.11 hm~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较低风险区、低风险区和中风险区域面积减少,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面积分别减少100.73 hm~2,108.80 hm~2,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部和西南部;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度的Moran′s I值分别为0.352 9,0.498 0,0.480 1,表现出正空间相关性,空间上趋于聚集。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湿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及其分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湿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湿地的现状、分布与存在问题,并根据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中国湿地划分成3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为制定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湿地生态安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与生产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大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头市湿地资源较为丰富,并具有离城区较近、景观特色鲜明等特点。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包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黄河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几年来,已杜绝了大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落户于沿黄大堤内外,沿黄景观大道、蓄洪区、景观风貌区、生态保护区、绿化带已逐步开始建设。但黄河湿地保护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我们就如何加快黄河湿地保护与生态建设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疆伊犁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和调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运用科学、实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是湿地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可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新疆伊犁湿地是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地,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作用显著,可是,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通过对伊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目前湿地实施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全面、系统的掌握了湿地面临的生态和管理问题,对提高研究与保护利用水平,确保湿地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区划与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交汇地段,具有其特殊性。在分析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特殊性的基础上,将城市湿地公园规划为:西北部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园林观光与休憩区,西部科普、休闲娱乐区、高效生态渔业示范作业区与生态就餐区,东南部滨海大道以东观海区共四个功能区,并提出主要建设项目,最后展望了北戴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前景,最终达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借助新时代各种生态技术,建设符合可持续性要求的城市生态环境,改造设计公园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审美、绿色及舒适的要求,扭转城市内涝、土地干旱等不良局面。为将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生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传统的公园景观为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的指导,对海绵城市的公园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借助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予以判定,并充分结合相应的评估结果对其展开讨论,能够发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以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势。基于此,结合湖南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现状,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级、具体评价内容三个方面对保护价值评价分析的相关细节展开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社会经济功能和环境生态效益。在介绍城市人工湿地类型以及城市人工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以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湿地景观规划为例,对规划上既要考虑对湿地景观的保护与利用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等进行了探讨,并就营造城市人工湿地景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