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种子质量决定着粳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有助于提高种子质量。笔者总结了一套杂交粳稻制种综合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迟熟中粳型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进一步加强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研究,提高制种产量,降低种子成本,使江苏省杂交粳稻研究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几年浦东新区优质米生产的发展,优质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和“浦优801”新组合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寒优湘晴”、“浦优801”已占我区水稻种植面积90%左右,带来杂交制种面积大幅上升。为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我们  相似文献   

4.
杂交粳稻制种是杂交粳稻育种工作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衡量制种成功与否的两大指标是杂交种子纯度和产量。但要生产出高标准、高纯度、高产量的杂交种,有许多关键技术要把握,只有每一项措施都要得当,才能稳操胜卷。1田块选择制种田要求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  相似文献   

5.
杂交粳稻的选育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综述了中国杂交粳稻选育的历史及目前的主要细胞质源,组合及各生态类型,提出推广和应用杂交粳稻是水稻生产高产,稳产的需要,是产量,品质,抗性兼顾的需要,也是种子产业化和优质米工程的需要。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将以优质为主攻目标,培育不育性稳定的不育系和易于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推广杂交粳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开展了多年杂交粳稻“申优4号”的制种试验和大面积制种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形成了一整套高产制种技术操作规范,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是四川的优势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优越的自然条件,严格的制种操作规程、先进的制种技术使得我省杂交水稻生产在全国保持优势地位。全省杂交水稻制种创造了全国“四个第一”:一是面积第一,据四川省种子协会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常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最高年达到54万亩以上,占全国水稻制种面积的30%以上;二是平均亩产第一,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稳定在200kg/亩,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机插秧制种繁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杂交稻种子的机械化生产技术,2008年在清溪种业繁育基地,安排两个粳稻杂交组合进行单季晚稻盘式育秧、不同秧龄机械化插秧和收割试验。经过产前产后的田间调查和不同处理的测产比较,认为“粳粳交”类型生育期差异较小的杂交稻组合,采用机械化制种繁种是可行的,提出适合粳稻杂交种子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是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杂交稻种子产量、质量和效益.建立在人工操作上的制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劳力,而且由于人工操作速度慢,容易造成父母本花期错位,延误最佳栽插期,影响父母本生长发育和花期相遇,造成产量下降;特别是对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容易导致母本穗分化期遭遇低温干扰而育性波动,降低种子纯度,对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随着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的大量转移,杂交水稻制种依靠人工操作的矛盾更显突出.其解决的途径,势必开拓规模化机械制种.  相似文献   

10.
“申优四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不育系“申4A”和恢复系“湘晴414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为上海市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粳稻,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我们于2001年开始摸索和研究该组合的制种技术,连续几年制种亩产都在150kg以上,现对几年来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1清除弱小苗,人工辅助授粉清除弱小苗是保证种子生产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制种田里后期往往忽视弱小苗的管理,造成散粉、产生自交植株,严重影响种子的纯度。因此,在母本去雄结  相似文献   

12.
<正>番茄适应性强,易栽培,产量高,营养丰富,现已成为蔬菜生产中重要品种之一,番茄种子的质量在番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今所有番茄种子高端品种都是杂交种,杂交制种分为露地杂交制种与大棚杂交制种,而大棚杂交制种技术是近年兴起的新技术,它与露地杂交制种相比具有种子产量高、种子纯度好、种子饱满千粒重高、种子颜色好、提早收获,病虫害少、制种风险低、在大棚内不受天气影响易于农事操作等优点,大棚番茄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母本是否协调生长、花期是否良好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若花期不遇,母本结实极少或不结实,将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给制种农户和种子生产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搞好花期预测调控,对玉米制种具有重要意义。泾川县种子管理站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玉米杂交制种中花期预测与调控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母本是否协调生长、花期是否良好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若花期不遇,母本结实极少或不结实,将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给制种农户和种子生产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搞好花期预测调控,对玉米制种具有重要意义。泾川县种子管理站根据多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玉米杂交制种中花期预测与调控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中,掌握利用化学剂“SX-1”杀雄进行油菜两系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和辅助授粉,注意后期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使制种周期缩短,自然因素对制种过程的影响程度降低,保证了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拜城县作为新疆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基地之一,玉米制种面积逐年在扩大,今年全县玉米繁种面积已达到了4万多亩。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在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往往放松后期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田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质量。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玉米杂交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为此,对玉米制种田的后期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杂交玉米制种产业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素有“农业小省,制种大省”的美称,杂交玉米制种业已成为山西特色农业亮点产业之一。通过分析影响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品种保护、特殊气候、非法套购、无序竞争和政策影响等因素,提出了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探索新型生产模式、加强信息指导服务等项措施,以进一步确保山西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质量是种子的生命",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特点为:生产计划性强、技术性强、措施落实时间性强、栽培要求高、成本费用大、劳力投入多等。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好坏关系到制种基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关系到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因此,对选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也要有其特殊的要求,为了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管,提高制种农户的经济收入,使制种农户生产出合格的杂交种子,我县种子管理部门对选中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进行了全面认真  相似文献   

18.
茄子杂交制种高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头地区地处西部.属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整个植物生长期雨量少.最适合植物制种。茄子是我国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尤其在北方地区栽培面积非常大。目前在我国推广的茄子品种绝大多数为一代杂种。茄子杂一代在抗病、丰产、质优、整齐性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在杂交制种过程中.由于技术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制种产量低.种子纯度不高.从而导致杂一代制种成本的提高。如何提高茄子杂交制种的产量和纯度.有效地降低杂交制种成本.成为茄子种子生产中的新课题。2006—2007年.我们进行了茄子杂交制种。从中获得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玉米杂交组合是玉米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国农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玉米杂交种的需求量在快速增加.从使玉米制种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环境条件或自然灾害以技术手段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不合格以致产量减少甚至出现收现象,给制种单位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这一问题.文提出了杂交玉米制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穗病”“乌籽病”、“炭谷病”等。近几年来,随着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扩大和杂交水稻生产的普及,此病发生的态势急速上升,危害日趋严重,据笔者1997~1998年在本地调查:杂交水稻制种田块发病达l00%;发病穗率在30%~50%,个别严重的田块达90%以上;病粒率在5%~20%,严重的达40%左右。此病不但严重地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和稻谷生产的产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种子的质量和稻谷的品质,是当前杂交水稻制种和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因素。须得重视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