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寺观园林之什刹海寺观的保护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刹海是北京珍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秀丽,杨柳垂面,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北京寺观最密集的区域,历史记载这里曾有将近90座寺现,作者着重研究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分析及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观园林乃我国古典园林遗存至今最多的园林,随着寺观园林成为人们宗教文化旅游的场所,植物在寺观园林的应用也相对增多。本文通过对文殊院、青羊宫、昭觉寺和大慈寺的实地调查,得出成都市寺观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同时针对其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大理市10个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理市寺观园林景观吸引力进行评价,并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大理市寺观园林游客群体以青中年及老年为主,观光旅游是主要的游览模式,寺观观光、宗教崇拜为主要出游目的。大理市寺观园林景观吸引力级别分为4级,景观资源吸引力差距大,资源利用不平衡,总体景观吸引力值为0.576,景观吸引力较小。历史文化、寺观选址对其景观吸引力起到正向影响,时间距离、空间成本是主要阻力因子。今后,大理市寺庙园林可通过合理保护和科学利用,挖掘特色和设计项目,创新营销和优化设施以实现景观吸引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植物景观作为寺观园林的一种重要媒介,既传播了宗教文化,又表达宗教理念,且寺观园林植物在物种的选择与体现景观的宗教意境上有其独特的作用。分析了寺观园林植物与宗教的关系,通过收集分析典型的寺观园林植物景观资料,论述了寺观园林植物景观宗教意境营造的方法,并提出了体现宗教文化的植物选择要求,以期为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寺观园林艺术特征与继承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兴  胡峰 《广东园林》2020,42(1):60-64
广东寺观园林有着灿烂的历史,遵循了中国古典园林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以广东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扎基于史料,通过以史论证、横向对比、平立面几何解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园林"折中""世俗""兼容"的艺术风格和"以小见大"的造园特点,厘清了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脉络及新时代下"三宫两楼"格局的新变化,并结合城市建设方向提出了园林设计的新趋势。研究表明广东寺观园林既保留了岭南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又能与时俱进,为适应新环境而不断演变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南北名山大川之中,古刹名观大多绿树浓荫,风景优美。寺观中的古树名木,苍劲古朴,生机盎然;与精美的山、石、泉、瀑、亭、榭等物貌相映,游人到此,均有仙山琼阁、福地洞天之叹。 中国寺观园林能保护至今,与历代僧道重视植树护林,重视环境保护的良好生态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章仲锷 《森林与人类》2002,22(12):21-21
银锭桥在北京什刹海附近,“银锭观山”是旧燕京八景之一。50年代初我住在北城的鼓楼旁边,有时去什刹海遛弯儿,从很有特色的烟袋斜街(据说北京只有两条斜街,此其一)插过去,便来到了很不起眼的银锭桥畔。那时没有现在恁多高建筑群遮挡,开阔的湖面,放眼望去,果然能影影绰绰看到远处的西山。银锭观山,自不虚也。50年代,北京的市容无法同现在相比,胡同里大多还是土路,可谓“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条件相当差。春天里固然风沙很大,但在记忆里,却没有沙尘暴的印象,绝无仅有出现过昏天黄地、能见度很差的日子。经过解放后…  相似文献   

8.
数字     
北京将投入83亿元改造什刹海地区引发社会争议 北京市日前宣布,将投资83亿元对什刹海地区进行改造。此举引发社会争议。据北京市西城区新闻办公室称,什刹海地区保护示范项目将投资83亿元,通过基础改造、人口疏解、院落修缮、环境治理、产业调整等措施,实现历史风貌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植物的多样性在世界上是突出的,原产植物三万多种,其中原产木本植物就约有7500种,占世界树种总数比重极大,所以素有“园林之母”的美誉。北京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私家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在植物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有很多好的传统。国内除按设计构思栽植树木花卉之外,还广泛采用借景、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较好地兼顾了运用植物材料的突出重点和展示多样性这两个方面,是非常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结合北京园林化建设的现状和办“绿色奥运”的更高要求,提出以下几点:首先,要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道理很简单,其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后海、什刹海数十平方公里海面,历史上就是大众野游、撑船、玩水、钓鱼的好地方。后海、什刹海沿岸绿化搞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环海林荫由古、中、青、幼四代树木组成,鲜花、绿草遍布海岸,茂林幽径之中,常有“水深草多,游泳危险”等警示牌提醒公众。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曾数次来到北京,每一次都感到北京变大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空气也变得混浊起来了。最近进京,我感到北京的空气有点令人难受。一天清晨,我从鼓楼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也许是走得快了些,肺里吸了不少北京空气,干干的,有点辣味,导致我不断咳嗽,远没有在林区清晨呼吸到的空气那甜滋滋的感受。在从中央电视台回来的路上,我走到几个天桥拍几张车流滚滚的照片,回去给报社当个题图。但望着灰蒙蒙的街市,我终于没有拍第二张。去年春节前后,北京下了一场雪,作为摄影爱好者,我租车来到什刹海,满。C欢喜想拍几幅…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是在古永定河渡口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在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的说法。自辽金时期开凿和以后的引伸,历经700余年的漫长历史,形成了北京现代的河湖格局和城市风貌,它们是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的地图上,筒子河、护城河、外护城河就如环环玉带,缠绕着京城的皇宫、皇城、外城。也就在100年前,清朝的慈禧大后悠闲地从皇城沿长河直达颐和园,一路上村落野舍,自有观赏不尽的风光。每逢节日,人们都争相去高梁桥现富提柳清流的景致。老北京人常说,北京的“根儿”在城墙里,“魂…  相似文献   

13.
正"什刹海,地安门迤西,荷花最盛,六月间士女云集,皆在前海之北岸。"什刹海的荷花有多美?清末掌故名家沈宗畸在《春明采风志》中早有定。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荷花市场,位于什刹海前海西侧,全长280米,每逢盛夏,什刹海临水荷花大片盛开,幽香阵阵,游人络绎不绝,是每个来到什刹海的游客都要打卡的去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植物的多样性在世界上是突出的,原产植物三万多种,其中原产木本植物就约有7500种,占世界树种总数比重极大,所以素有“园林之母”的美誉。北京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私家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在植物的运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有很多好的传统。国内除按设计构思栽植树木花卉之外,还广泛采用借景、小中见大等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京城往昔多荷花京城水系发源于西山诸泉。流向东南,汇集昆明湖,再沿河道入德胜门水关,经积水潭、什刹海,注入太液地及紫禁城、皇城、内外城之护城河。北京过去的莲花以太液池和积水潭最著名。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庚申七月十三日赐游西苑采莲八首并序中称道西苑...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一个月,体会到许多当地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北京的小吃对我来说是有点陌生的,有一次逛什刹海的时候,信步逛到一个叫"九门小吃"的地方,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北京小吃。一开始看这名字,以为这里地方很大,要开九个门来应付食客,后来才知道不是因此命名的。  相似文献   

17.
游什刹海赋     
正公元2014,岁在甲午金年;北京天安门侧,天工诸海丽境,仰慕日久,蒙友关照成行,赋记如左。天安门联海,中海牵南海;北海通前海,后海脉西海;纵横什刹海,水系共六海。  相似文献   

18.
正"十二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西城区深化区域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发展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城区的水系资源丰富,长河自西北注入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等湖泊,形成极具特色的古都滨水风貌;护城河、莲花河、永引渠等两岸已形成城市滨水生态景观。水  相似文献   

19.
公共园林是城市风景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明清以前北京公共园林蓬勃发展,公共游览活动十分丰富,且往往伴随丰富的民俗活动形成全城出游景象。民国时期,受西方民主进步思想影响,"公园开放运动"促使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私家花园、寺观坛庙相继开放,使城市空间逐渐从传统内向型向大众开放型过渡。探究公共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今天的城市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他于湖南省常德市境内的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避秦佳境原型,其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