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达拉特旗沿黄河滩地盐碱分布广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胡杨是适宜盐碱地生长的乔木树种,发展胡杨人工林是改造利用盐碱地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在胡杨造林上存在着培育苗木的困难。胡杨枝条扦插一般不能生根,采用根蘖苗造林不但成活率低,而且数量有限。搞好胡杨播种育苗,可以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提高盐碱地胡杨造林质量,实现胡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2.
胡杨是干旱荒漠盐碱地植树造林的优良树种。我们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盐碱较重。一九七八年培育胡杨苗木22亩,今春又分苗移植8亩,共计30亩,共35万株。二年生苗株高平均143.2公分,根径平均0.79公分,最高215公分。二年生移植苗平均株高103.1公分,平均根径0.41公分,最高153公分。胡杨育苗的成功,为我团盐碱地造林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杨抗逆性很强,是沙荒地和盐碱地造林的适宜树种。笔者从种子采集及处理、育苗地选择、整地、播种时间、播后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胡杨播种繁育技术,从圃地选择、整地做畦、幼苗移植、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阐述了胡杨壮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胡杨大面积播种育苗的成功,加快了盐碱地区胡杨林的营造工作。但如何防止胡杨幼树僵化,避免成为“小老树”,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掌握胡杨幼树的生长特性和林地的水盐动态及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  相似文献   

5.
胡杨是一种耐盐碱、耐干旱、抗风沙的杨树,是西北地区沙漠地带和盐碱地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目前存在的种群数量越来越少。为了扩大胡杨种群数量,首先要解决胡杨苗木繁育问题。目前用种子繁殖的方法已经成功,但满足不了造林需求。我们采用容易成活的新疆杨作砧木嫁接胡杨的新方法来提高繁殖速度,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6.
胡杨(Populus eruphratica Oliv)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及宁夏的沙漠中,抗旱、抗寒、抗风沙、耐高温、耐盐碱、耐沙压,根蘖繁殖力强。1960年我们从甘肃安西引种,十几年来的育苗和栽植试验表明,胡杨完全适于我区干旱沙地和盐碱地生长。造林成活率高,在1965年连续大旱200多天的情况下,栽在地下水位很低的沙盖黄土上的胡杨成活率达84%,盐碱地成活率95%,而其他杨树的成活率最高才40%。1962年栽植在沙盖黄土上的胡杨,现在高4.7米,胸径10厘米,从1971年起已开始结实,并萌生出许多幼树。  相似文献   

7.
小胡杨无性系的引种及推广,在某种程度上可极大地缓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抗盐碱树种短缺的困难。从圃地选择、插穗制备、整地作床、覆膜、扦插几方面介绍了小胡杨的扦插育苗技术,从灌水、追肥、抹芽、除草、病虫害防治几方面介绍了其后期的抚育管理,以期为小胡杨在我区盐碱地的栽培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胡杨无性繁殖的成苗条件及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对大气干燥、风沙盐碱等生境条件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并有喜光、萌芽性强和水平根发达,根易产生根蘖苗的特性,是戈壁、沙漠和盐渍土的主要造林树种.过去,利用胡杨根蘖苗或在胡杨根蘖苗上嫁接其他杨树(主要是新疆杨),解决盐碱地造林树种问题,取到了一定效果.近几年,由于胡杨大面积播种育苗获得成功,使盐碱地造林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采用种子  相似文献   

9.
赤峰市郊区林业研究所承担并与当铺地苗圃协作的研究项目“胡杨引种育苗技术的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并于1986年9月通过了技术鉴定。胡杨是盐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赤峰市有盐碱地300多万亩,五十年代开始引种胡杨,但一直没有成功。赤峰市郊区林研所从1985年春开始搞胡杨引种试验,通过两年三次的播种试验,胡杨苗生长良好,发育健壮。其中,二年生胡杨苗540平方米,产苗23,000株,平均苗高86.6厘米,平均地径0.63厘米;最高苗达160厘米,地径1.2厘米,准备翌春出圃,进行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10.
胡杨是一种极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树种。赤峰市郊区盐渍化和沙漠化日益严重,而又缺乏改造盐碱地的造林树种,为此,我所于1985年与国营当铺地苗圃协作,进行了胡杨育苗技术的研究,并获得成功,为本区提供了一个改造盐碱化土地优良的、有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11.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包兰线干旱盐碱地造林树种问题,我们科研攻关小组在呼铁局林场经过两年试验,使胡杨播种育苗获得成功。为保证造林成活率提供了抗性强、适应性好、易成活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河西综合开发局沙产业研究所,针对西北地区沙漠化地域,总结建国以来沙区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及今后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西北荒漠地区生态环境造林的十大优势树种。这十个优势树种是:胡杨:西部荒漠区天然分布的惟一乔木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耐盐碱,耐强光照,耐高温,抗风沙的特点,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造纸原料。在土壤含盐量0.8%以下能正常生长,根蘖力极强,生命周期长。利用胡杨上述特点,可改造干旱沙漠盐碱地和低洼盐碱地,种植一棵胡杨能扩繁一片林,加…  相似文献   

14.
<正> 胡杨(Populus diversifolia Schrenk)广泛分布于内蒙古、新疆、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以及东北地区。它具有耐湿、耐寒、耐热、抗盐碱、抗干旱等特点,是荒漠地区和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本文仅就胡杨生态生理学方面的几个特性做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项目)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是由辽宁杨树研究所通过小叶杨(P.simonii Carr.)与胡杨(P.eu-phratica O liv.)杂交再与速生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L)复合杂交而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当地具有速生、耐盐碱的特性。平罗县及周边地区宜林盐碱地面积较大,急需速生且耐盐碱树。小胡杨繁育及造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201 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6月5日讯:胡杨和小叶杨的杂交良种小胡杨面世,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盐碱地治理、农田防护林建设及防沙治沙多了一个带有乡土基因的优良乔木品种。5月28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在内蒙古磴口召开研讨会,交流小胡杨良种繁育技术及区域化造林试验结果。与会专家评价,这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林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以石羊河流域漫滩盐碱地为试验区域,以柽柳、沙柳、沙枣和胡杨4个树种为对象,选择树盘覆膜、河砂+小麦秸秆、炉渣+玉米秸秆3种措施,以常规造林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树盘覆膜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柽柳和沙柳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可以用于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域两岸近河盐碱地造林;3种措施不能满足沙枣和胡杨一次造林成功的标准,尚需进一步探索这两个树种的盐碱地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胡杨耐盐碱,适应性强,是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但是,目前胡杨苗木繁殖较慢,供不上造林的需求。为此,我们于1981—1983年的春季把头年播种在苗圃中的多余苗木拨下来,进行易圃移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增加了苗圃面积和产量,提高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还增加了育苗单位的经济收入。现将有关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胡杨(Populs diversifolia schrenk)杨属,又叫胡桐。落叶乔木,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是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现将胡杨的采种、地膜育苗和植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采种技术1、母树选择。要对母树进行调查和选择,应选择壮年,树形端正,无病虫害和蒴果内含种子量多的植株。  相似文献   

20.
胡杨是一种耐盐碱能力较强的乔木树种,利用胡杨改造盐碱地效果较好。胡杨育苗是否成功与种子的质量直接有关,而胡杨种子质量的好坏与胡杨种子的采集、调制、运输及贮藏技术关系密切。胡杨为雌雄异株,蒴果成熟后容易开裂,因此采种前必须选好母树,注意观察果穗变化情况。采种过早,种子未成熟;采种过晚,种子巳飞散。七月上旬,额济纳旗就有个别胡杨母树的蒴果成熟,到七月中旬,大部分母树的蒴果由绿变黄,个别蒴果顶端开裂,露出白色绒絮,用手一捻,绒絮和种子自然分开,种子呈紫红色,这时应马上组织采集。在采种过程中避免掠青和在幼树上采种,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护母树。胡杨枝条脆,易于折断,采种时要尽量折取果穗集中的结果小枝,防止将大枝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